关于上司和下属的关系,《财富》杂志的专栏作家Stanley Bing在其著作《与象共舞》中做了一个精妙的比喻:工作场所是一片丛林,你的上司是丛林里的大象。事实上,同事或者下属也可能成为你面前的难以战胜的“大象”,这些大象可以轻易的将你蹋死,它可能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意之举。由此可见,如何与上司以及同事和下属的关系处理,其好坏将直接影响你的工作绩效、职业前景以及在该企业内的生死存亡。
在一个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中,一个家电企业的副总裁现身说法:“我曾是个内向、怯懦的工程师,但后来却一路顺风,屡获提升。当我担任公司副总裁的时候,回头看到与我一起进公司的同事仍在原地踏步时,不禁感慨‘他们比我聪明,也比我努力,惟一欠缺的是沟通’。”
由此可见沟通的力量。然而,目前60%的办公室问题都是因沟通不良产生了很多纠纷,30%的离职症状都来自沟通不畅。事实上,如何与上司、同事、下属的沟通已经成为职场的凸现的首要问题。
沟通如何“八面玲珑”
那么,如何能达到与象共舞呢?以下是8个在我们的工作中较常见的,也是成功沟通的案例:
案例1:
小宋是鹏飞食品公司的销售经理,他在和老板沟通工作时,每逢谈到对手增多、食品单一、味道偏淡等实际问题,老板是一句也听不进去。老板只关注业绩,业绩完成得好,老板就高兴;业绩不佳,老板就吹胡子瞪眼。对于老板的做事方式,小宋在抱怨中感到无奈,但他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也渐渐理解了老板——自己刚进入这个新的职场,老板还不信任他。
招数:信任突破沟通阻碍
可见,取得信任已经成为沟通的阻碍。为了取得老板的信任,小宋决定改变自己:不再屡次迟到,而是早去晚归;放下架子,亲自走访市场。同时也兵分六路:一把竞争对手的产品自掏腰包买下并交给老板亲自品尝;二把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及变化以邮件的方式发给老板;三把竞争对手的促销时间、促销方式、促销效果制成表格发给老板;四把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作比较,并找出双方产品的优劣所在;五在适当的时候给老板一套全面、实用的销售方案;六在公司的会议上,小宋也改变了以往张口就夸竞争对手的习惯,开始先汇报销售较好的几类产品和地区,随后找出销售最差的地区,在痛心疾首的检讨自己工作不够完善后,再分析客观情况。
一个月后,小宋惊喜地发现,老板看到业绩不好后不再暴跳如雷,开始聆听并主动询问属下的报告和分析了,并在几次决策上采取了小宋等几个属下的建议。
案例2:
罗刚是深圳乐安纸业公司的销售主管,他能力出众、性格热情,刚到公司半年就成了公司里的销售明星,颇得大老板赏识。大老板总在会议上夸赞他,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种情况下,顶头上司的态度越来越古怪了,在公司里对罗刚是爱理不理,但罗刚只要出了公司,不管是在拜访客户还是在去拜访客户的路上,甚至在晚上10点请客户吃饭的时候都会接到他的“关心”电话:这个客户联系到哪一步了?他觉得我们公司怎样?他对合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他对价格还有异议吗……没有谁喜欢上司如此细致地追问销售过程,可上司偏偏就这样乐此不疲。
招数:尊重融化交流冰河
最初的抱怨过后,罗刚开始想办法。鉴于上司是怕自己弄权,所以他的第一招就是主动接近上司,把自己的每一个计划告诉上司,并故意留下破绽装成很笨的样子请教上司;老板再夸他的时候,罗刚就谦虚地归功上司,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自己的业绩都是上司教出来的等客套话。
慢慢地,罗刚发现上司的态度多云转晴了,似乎放了心的上司告诉罗刚,大部分事他自己可以作决定——当然,罗刚也懂得,作完决定再到上司那里备个案,一直遵循着多汇报工作进展,不擅做主张等明哲保身职场潜规则的罗刚后来成了上司最倚重的下属。
如果你轻率地去轻视上司,你的上司就会认为你没有教养,或因此厌恶你,从而导致你出师未捷身先死。他能成为上司肯定有其理由,就算在某一方面他确实不如你,但是综合素质必然不在你之下,譬如案例中罗刚的上司在长年累月中所积累的资源、关系、渠道、信息等销售经验通常会更加完善和充分。
案例3:
李辉是北京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销售总监,他的顶头上司王总乃搞学术、技术出身,由于工作重点长期落在研究和开发领域,从而对销售一知半解,但王总经常呼东喝西地插手销售部的事。不久,销售部的体系被折腾得乱七八糟,销售业绩也一跌再跌。一时间,高层批判(包括王总),属下埋怨,让圈子里曾经赫赫有名的销售大王李辉头晕眼花,有苦诉不出。
招数:兼并立场跨越断桥
经过思考,李辉决定用自己的销售智慧把不懂销售的王总给“兼并”了,让王总在销售方面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为了照顾王总的面子,李辉首先把过去的失败写成总结,并检讨自己过于懒散,不够努力,然后提出挽救和解决的办法。为了得到王总支持,他还特意列举了现在的市场背景以及同行业公司的成功案例。
同时他主动出击,就是在王总还没有开始指挥的时候,他就把事情的处理以及处理事情的几种方式、路径,每一种方式和路径的利弊等都详细列出后再去虚心的请教王总。王总再不懂销售,也知道采用成本最少赚钱最多的那套销售方案。成功“兼并”了王总的李辉,在销售方面因为有了业绩的持续攀升,而得到了董事会的认可与赞赏。王总也渐渐退后,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的专业以及人事、财务的管理上,李辉的各项工作渐入佳境。
兼并上司的立场,的确不失为向不懂装懂的上司沟通的上策。首先,它没有排斥上司的观点,而是站在上司的立场上,最终是为了维护上司的权威,出发点是善意和良性的;其次,为了更有效地说服,李辉针对实际具体问题,多陈述事实材料和数据,让事实出来说话,然后对其进行“顺水推舟”地提醒和说服,进而达到说服效果,这既是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又是对上司的爱护。因为这种策略是一种温和的方式,能够充分照顾到上司的面子和自尊,易于被上司接受,效率较高。
案例4:
小路是兴隆快乐饮料公司的业务经理,在与合作方的合作过程中“受制于人”的因素迟迟无法解决,致使业务发展很不顺利。年终会议上,小路总结了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大量实际困难,由于对该业务的过分投入,总结时小路讲话的情绪一度有一些激动。
岂料不久后,老总下达的年度业务量高得出奇,小路度日如年,心里想着今年都不怎样,明年怎么可能?小路郁闷之极,揣摩着是不是态度不好而得罪了老总;一边又尽力适应老总的工作风格,寻找可能实现目标的方案。可是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总是在与老总交流的过程中被否定。
招数:轻松场合春风化雨
经过观察,小路发现老总由于业务压力,心情一直很差,直接导致了连锁反应。于是就采取了柔性策略,加强工作外的沟通。例如利用一些轻松的场合同老总聊天,表示对他的理解;会餐、联谊活动上再三向老总敬酒,表示尊重;另外,他也适当组织一些朋友聚会,尽量邀请一些层次高、职位高的朋友,并请上司参与其中。
在小路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老总与小路的谈话日渐轻松起来。老总逐渐相信和理解了小路的压力,同时也指出了小路以往工作中的弊端,同小路一起商量出了解决办法。最后由于公司上下同心,某些在以往工作中阻碍业绩发展的因素得以解决,使得业绩有了很大的飞跃。
在提意见的时候,要照顾到上司的心情,当公务缠身、诸事繁杂时,他未必有很好的耐心随时倾听你的建议。特别是在上司与你还有隔阂的时候,更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首先上班沟通的时候,注意说话的态度和敬语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你的意思,由于你的坦率和诚意,即使对方不完全赞同你的观点,也不会影响到他对你个人的看法;而下班的时候,多了解上司的爱好,一起打场保龄球,或者参加一个朋友聚会等,利用轻松的场合潜移默化地消除障碍。在两面结合的沟通中最能产生效应。
案例5:
小肖是时代太阳商贸公司的业务员,他在汇报事情或向主管请教的时候,主管总让他自己去找解决办法。但是小肖找到的结果不是主管喜欢的,或者别的部门有意见时,主管又会在会议上大声责怪他的不是。在多次提案以及提出意见都被他拒绝后,小肖已经不知道他到底要的是什么了,也就是主管的要求可能已经超过小肖的能力范围了。
招数:引导提问解开死结
小肖思索再三后,采取了新的策略。首先他很虚心明白地告诉上司,他很喜欢这个工作,而且也想要学习,如果主管老用这样的态度,对他的学习与成长并没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公司发展也是没有意义的。在主管的态度缓和下来后,小肖利用沟通技巧中的“引导式问句”,要求主管一步一步、仔细具体地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和方向。
所谓“引导式问句”,就是鼓励讲话的一方,把简短抽象的意思,用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式的问句通常包含下列的关键词:“您说的……是什么意思?”“您说的……应该要怎么做?”“为什么您说……?”“那我这么做……可不可以?”等等。在成功连续的使用了引导式问句之后,让原本习惯用抽象简短话语表达的主管,突然像打开话匣子一般,跟他倒了一大堆的教训、讯息,而这些直接克服了原本的障碍环节,使得小肖理清了接下来的行动步骤,从而和主管达到了共赢。
案例6:
清新纸制品公司由于业务的飞速发展,总部要从石家庄搬到北京,刘强负责与业主谈判,定合同,与家具商、装修商招投标,平面设计等。根据以往的经验,完成搬家至少需要5个月的时间。但是,新上司是急性子,每天都电话催促,并根本不听刘强解释客观原因,还下了2个月进新办公楼的军令状。刘强明白搬迁工作的确需要加快速度,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2个月内完成,于是刘强陷入如何与上司沟通的漩涡。
招数:多种选择破冰而行
于是,刘强制作了一个完成工作的时间进度表,修整之后交给上司,并提出了6个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局部进驻、简单装修等不同的选择,并列出不同方案的时间以及利弊,最还提出了一个能够尽快解决问题的时间方案进度表。最终,上司只好“钦定”其中的一个方案,并且不再整天电话追问了。
要使自己上司的沟通顺畅,往往需要给上司提供可靠的多种选择,而不是问题和单一的方案。如果就是强硬的倾诉问题和售卖你的唯一解决策略,你的上司就会觉得你不把他放在眼里。
千万不要说:“你都看见了,我已经尽了全力,做不完我也没办法。”或者说:“这是惟一的也是做好的解决方法。”而应该说:“我很高兴做这件事。但在做之前,希望您了解我正在做的工作以及我为这项新工作而对工作日程准备做的一些调整。这些调整大约有5个解决方法,您对这些调整有什么建议呢?”
另外,不要只给他坏消息,也要给他好消息。如果你只是不断地带来坏消息,久而久之,你自己也就成了坏消息。不要因为你要集中处理问题,而轻视好消息。这样做,只会创造不良的氛围。好的上司痛恨那种有了问题并将问题放在他的肩上,而不是带来解决方案或者至少给出某些选择的行为。
案例7:
在好味达食品公司里面,销售部经理刘强与宣传部的张港经理就是冤家对头,每逢刘强找张港,就被皮球砸的“鼻青脸肿”,张港为人热情,表面看很支持刘的工作,却总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任务踢给刘:“你是掌握财权的领导,这事还是你负责吧?”或:“如果这件事由你而不是我去联系,对方可能会更重视。”甚至说:“明天吧,今天我还有紧急的私事处理!”。而刘强刚进入这个公司,正急于出精彩成绩,但是最近两周总遭遇这个瓶颈,让他苦恼甚至愤恨不已。长此下去,无功的自己只有走人了。
招数:帮他人就是帮己
此时,刘强突然想起一句话“把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于是他自己仔细观察后,发现张港不是有意的折磨他,而是家里的孩子高考后分数低找不到好的学校,于是他托大学的一个同学,很快的解决了张港的后顾之忧,结果两个人很快的成了一个好的搭档。
在同事之间出现不顺畅的时候,首先,要处处替他人着想,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作出适当的自我牺牲。而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另外,如果在表达自己思想时,如果能含蓄、幽默、简洁、生动,也会起到避免分歧、说明观点、不伤关系的作用。
案例8:
中关村妙手偶得科技公司的业务总监许林有一个属下小郭,总不能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工作,于是他气急之下就骂了小郭,当时小郭很委屈的样子,也低声的辩解过,但许林是一句话也听不进去。这位属下从此不再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默默无声努力的工作着,甚至许林再骂他的时候,他竞一言不发满眼茫然。
但心底认为他的主管很挑剔,许林也认为这个员工太笨,两人有些心照不宣,合作很不愉快。别扭了2个月,许林发现其他属下也逐渐的疏远他了,能不与他说话就一派躲闪举动。许林预感到与小郭的事情已经如感冒一样传染了别人,这样下去,自己必然与部门所有人都无法顺利沟通了。
招数:夸奖打破沉闷僵局
许林经过自己的检讨,发现自己太苛刻了,无法平易近人就自然无法深入沟通。两个月后,在一次单位组织的郊游活动中,许林找到了好机会,于是很随意的对坐在旁边的小郭说:“你前天做的一个方案挺棒的。”小郭很吃惊,随即便跟他谈起了更多工作计划,关系渐缓。
而许林也突然发现,这个小郭原来不是很笨啊,他的某些想法,还真不错。许林从此开始关注员工的情绪并在一定的时候夸赞下属。不久后,许林吃惊的发现,业务部的氛围不再死气沉沉了,业绩一改过去的徘徊不定,开始平稳上升。
员工的心情好坏决定着工作质量,而上司的夸奖也是员工工作的一种动力,对他们来说是上司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多夸员工即便是批评也要先肯定他的某些能力后再去评说他的不足,最能有效的消除下属由于地位不同而对你产生的敌意。而当上司满足了下属的一些心理需求时,反过来他会满足你对他的工作要求。但须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
与象共舞需要“三通过”
我们以与上司沟通为例,讲述沟通的“三通过”:
1.深入了解上司。
在工作中,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上司总爱和自己过不去。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工作做好。而把工作做好的前提之一就是你必须了解你的上司,上司的工作风格、态度、习惯以及上司本身的优缺点,这些都将直接的影响着你的工作方式甚至是进展。所以了解上司有助你看到上司的锋芒而从容地避开,顺畅完成沟通。
2.充分了解自己。
你是否清楚你个人的优点、缺点以及工作风格、态度呢?在了解了上司后,你更应该详细的分析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个人的工作风格、态度。看看你和上司之间有哪些共性,哪些不同,为了避免日后因本身性格原因而可能存在的冲突。你要扬长避短,及时了解自己、调整自己,使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上司的工作方式相契合。
3.让上司了全面解你。
在充分了解了上司也了解了自己的同时,也要让上司真正地了解你。你必须要让上司知道,哪些是你的强项,哪些又是你所不擅长的,哪些目标和任务是你力所能及的。当他充分地了解了你,才能授权给你,而你也能完成他的期望而不是让他失望或者给企业造成损失。
让老板了解自己,并借此保持顺畅的沟通,还是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打造:第一,保持非常开放的、融合的思想;第二,加强多角度、多场合的沟通;第三,谦虚地、多方面地体现自己的实力。另外,当你和上司沟通时候,也要注意三要点:对方听得进去吗?时机合适吗?场所合适吗?气氛合适吗?更要注意方式,怎样说对方才喜欢听、如何使对方情绪放松、哪部分比较容易接受等。
总而言之,身在职场,必须要做好与沟通,而一旦你真正处好了与同事的关系,你就会觉得你们更像是伙伴而不像是上下级。作为伙伴,都会托付你更多的责任,使你事业有进步,工作更满意。但同时也不应过分天真,相信可以和任何一位同事都能相处的同样理想。事实上在有些情况下, 某片丛林的气候的确不适应你,这时你就应该考虑寻觅另一片藏有能与你共舞的大象的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