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果招人只问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

Managershare:看来,面试还真是有大学问。

我经常对外吹牛我面试过一万个人,其实这个经验是最唬人的,也是最不靠谱的,但很多老板都愿意听……他们招聘时总觉得经验很重要,同行的相关经验尤其重要,但这是一种特别容易出错的面试方法。我能理解当你希望找个好人才把某个部门负责起来时,你会反思如果自己不懂相关专业,比如研发、销售、品牌、IT或人力资源,即便懂也没有在更权威公司工作过的经历,我能够辨别一个好人才吗?所以你需要那些大公司经验、牛叉项目的经验、权威证书来做背书。进一步,你也懂STAR面试法,就是在相关经验上聊背景、聊任务、聊行动、聊结果,以确认候选人的表面经验下确实有能力,这才是真人才。

可即便努力做到这一步,失败的例子还是很多,原因有三个:

一、STAR面试法的能力衡量标准来源于你公司的能力资质模型,而你公司的能力模型来源于你当初挑选的优秀员工,而这个“优秀”,往往是挑选错误的。因为过去优秀,并不代表未来优秀,尤其在中国。

二、面试时你主z动积极地问你关心的问题,很容易暴露你的倾向性。很多哲人都说过,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的提问。对于面霸来讲,猜你想要的答案太容易了。

三、你还容易陷入自己求贤若渴的欲望陷阱。中国人非常多,让你面试20人,总能挑出一个吧,尤其是会说的,理论知识一套一套的,殊不知这20个都不够优秀。简单说来,就是证实、证伪和对标的问题。

面试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人才。自古以来,不分国内国外,好人、好人才都士为知己者死。如果你不能够真正懂他/她,懂他们能贡献的独特价值、能帮助事情成功的核心元素,仅愿意花时间了解他们的表面背景和履历,他们是瞧不上你的,也是不会来的。

初期阶段,一为了防止面霸,二为了验证候选人能力,我给老板们一个杀手级应用,自认为是高维度的一个面试问题,不是说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看他的提问吗,那我们不要上来就问候选人的经历,这样容易暴露自己,而是问“关于这份工作,你有什么问题问我吗?”然后再追加一句,“必须问我至少10到20个问题”(视候选人能力强弱而定)。这个方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对候选人,特别是资历高的高管显得特别尊重,先让人家来了解我们。

我自己用这个方法面过很多人,比如我上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候选人,我就用这个问题问他,解释说我在公司时间长,什么问题都知道,业务的非业务的,让他尽管问。结果他问了我两个半小时,涵盖我可能问他的所有问题,还给了我很多新角度。我认为他非常优秀,思考力非常强,对我们公司也花了心思了解,对他自己和我们公司的匹配也做了深入的思考,就隆重推荐,结果后面三年的业绩事实证明他确实非常优秀。

正当我洋洋自得时,我的合作伙伴蒋晓捷说了句:“这个方法只能你用,臣妾可做不到呀”。因为听到别人问的数个问题后、互动后,他还是不知道如何解读、衡量、过滤这些信息。再加上更多朋友的反馈,我发现这还是一个没有观点的问题,而且局限性很大,就是上面的问题只有证实、证伪和吸引人才的作用,但还少一个,就是对标,一定要有明确的标准去筛选信息。

我再三回顾了我所有的招人经历和招他们进来以后的表现,回顾了当时的招聘方法,回顾了我认识的所有优秀的人,回顾了我认识的所有招聘高手和顶级猎头朋友,回顾了我所有的招聘书籍和积累资料,看来我也够笨的,首先更加强化了一个观点,就是“好人都不贵”。优秀的人都是内生动力的,不是靠外在激励的,加上达克效应(优秀的人总觉得别人和自己一样优秀,不优秀的人反而信心爆棚,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的研究,优秀的人才大多都是不贵的,遇到你觉得贵的候选人一定要好好甄选,说不定他应该更贵。在这个前提下,一旦遇到好人、优秀的人才,一定要不遗余力地花钱,给比他/她的期望更高的报酬,这种投资是一种最佳的信任,会激发彼此进行更好的良性互动。

好了,到底怎样才能识别一个优秀的人才呢?如果只问一个问题,只聚焦一个领域,让这个维度去筛选所有信息,那这个问题就是:“你最近学会了什么?” 这个维度就是“学习力”!

无论这个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无论这个人学历高还是低,无论这个人年轻还是年老,无论这个人过去有多辉煌还是多不堪,只要这个人拥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不管在人生什么阶段打通了这个任督二脉,在每天进半步的复利作用下,很快就可以超越常人。所以好人才是绝对不贵的,一个拥有复利能力的人无论花多少钱,你都是占便宜的。

我认为民企最需要突破的人力资源战略就是花高薪选拔和重金培养学习能力特别突出的相对年轻人(相对年轻人是指各个岗位都要有更善于学习的接班人),在全球范围内找,建立公司未来最佳的成本竞争优势、人才性价比优势。要想尽一切办法在人才选拔时从他们的经验中过滤出学习能力,加以比较、鉴别、筛选和进一步培养,因为这个能力能帮助他/她面对未来的任何不确定性,这个预测性是目前发现最准确的。给个具体数字,一线城市应届大学生如果学习能力强的,用15K到20K抢人是非常划算的,而这个2500-3500美金的价钱是可以有全球竞争力的,更何况中国那么蓬勃的经济发展机会。这和真正的股票投资是一样,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不是投机。

接下来问题来了,在“你最近学会了什么”问题下,你还要能够不断刨根问底地追问(要知道,一个核心问题下面的追问能力和追问时间长度是最考验一个面试官的)。如果你能追问30分钟以上,你会拿到很多信息和行为,但该怎么分析这些信息呢?

首先,当把这个答案写出的时候,要挑战自己。确实,面试最终还是个对手匹配的过程,你要想面试学习能力,你必须是个学习高手,或者你能够知道什么是学习高手的表现。这就要求你自己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最近学会了什么?”这也是我作为面试官对反求诸己的解释。如果你坚信这一点是一个优秀人才的内功、核心素质,那么你就可以从这点开始去培养积累你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选择什么人与你合作的能力了。这篇文章是开个头,修行真的要靠自己,但从正确的门进去还是会高效很多。

其次,要认知学习。我目前没有单一的理论框架,而且我也怀疑某个学科的理论框架是否能被每个独立的个体真正学会和吸收,因为学习是个无比个性、抽象和多元的概念,如何界定?如何了解?如何判断?如何发展?这是个需要终生研究和实践的命题。我只说说我的亲身经历。

对于学习,王佳芬认为面试就是个最佳的学习过程,向候选人学习,谈很久,谈多次,不光为了面试,更为了学习。这点我特别特别同意,如果你有幸成为面试官,应该是上帝赐予你最好的礼物之一吧。如果你各行各业各地各个职能部门的人都有机会面试,还能进一步真诚地了解到每一个人的局限性,尤其是优秀人才的局限性,这会帮你建立一个知识的平衡框架,容易快速而准确的决策。佳芬还经常说她这不会,那不懂,越是说不懂的人我觉得越厉害,越是说很懂的人我倒发现混的多。

对于学习,华为人是这样总结任正非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做一件事。对于学习,唐旭东和人交流时总是静静观察、高度关注,偶尔才问个问题,但他就像罗马里奥一样能忽然突破你的禁区,洞察到你的描述背后的思维模式,并发现其中的漏洞。

对于学习,德鲁克反复研究过,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如八仙过海,是各显神通的。有的通过听,有的通过读,有的通过说和写,还有的通过一些工具,只要证明高效、适合自己就好了。比如我的一个有效学习方式是看西方经典电影,刚开始反复看,后来越看次数越少,目的是了解影片所有角色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要那样做,而且越看理解越快,越看理解越深。没想到这特别帮助我在私董会上以非常快的速度去理解每一个人的发言和动机,才能做好当下的自然流现的引导主持工作。

对于学习,有些太爱学习、太爱读书、太喜欢搬权威的人也是有问题的。会学习的人往往自成体系,有自己的思考框架,脑袋里有个定制书架,什么知识该放什么地方。同样的知识,放在甲脑袋里的书架和放在乙脑袋里的书架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对于学习,好人才都是满心欢喜地学习、自发地学习、充满好奇心地无比勤奋地学习,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你能看到他/她讨论某个话题时无比闪亮的眼睛。

对于学习,是肖知兴在领教工坊私人董事会中“闻思修”三步法的反复训练,不结合自己,什么也学不到。对于学习,是赵迎光听到一个好建议时连夜带领韩都衣舍团队马上把过去方案推倒重做一遍。

对于学习,是吴声连续两个月每天固定时间写《场景革命》,以及从写书中学到的东西,以至于他说这本书不发表他都满足了。对于学习,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仅仅在过去的狭隘自我经验中做本能反应,还会想尽一切办法,搜集资料,询问专家,反复实践,站在巨人、前人和伙伴的肩膀上解决问题。

对于学习,是以否定自己为乐,每天能迭代,对自己行为有深刻反思并能采取行动改变,经常打赢那场对“我”的战争。对于学习,是精通某个事项的人会把这个事情描述得浅显易懂,而不是高深莫测,所以在面试中,用小学文化要求自己就好了。

对于学习,是 let it be,顺其自然,是不断探索自己、了解自己,而不是有钱赚的就学习,没钱赚的就不学习,学习是由自己天性和天赋所驱使。

最近刚在美国认识一个开车来接机的中国留学生,开车技术一流,在高速公路上跟头一辆车跟得特别近,我一方面害怕,一方面又好奇,就攀谈起来。

了解到他是90后,汽车迷,来美国已经1年,能够跟车那么近是因为受过专业赛车训练,他眼光看的是更前几辆车,如果更前面的车没变速,眼前这辆车是不会有问题的。又聊到当初他的成绩只能读一个二流大学的商科专业,但他不介意专业,一定要来美国,先是在美国帮别人开车(打黑工)赚学费养活自己,然后腾出时间去赛车场混,终于认识一些车行朋友,他就多了一份工作(还是打黑工,不认识圈内人连这个机会也没有)是去车行学习改装汽车。

这个暑假他更珍惜难得的大块时间,不回国,不谈恋爱,整天泡在车行和赛道。看过《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吗?他的梦想是要学习如何改装民用汽车成赛车,在中国开辟自己的生意。看到他一步一步逼近目标,我有钱一定投他。

对于学习,那些会学之人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心灵的成长,无论什么年龄都是无比年轻的、有魅力的、美的。选那个最美的人儿合作,一定错不了!

作者张明晶,领教工坊副总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果  如果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问题  问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