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工作资产”和“人力资本”的概念比较像,工作资产是个体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存在于单独个体本身,它能够为其带来持续性的收入来源,工作资产的复利丰厚,基本上与投资幅度成正比。
经济衰退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工作才是家庭财政稳定的真正来源。“工作资产”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受到人们的投资重视。
《职场》杂志提出了一个“4+4=3”的模型,即通过人的四个内在积累:“兴趣、技能、价值观、个性风格”和四个外在因素:“职业机会、工作生活经历、学习经历、遇到的重要的人”相互作用,这八个因素最后会通过“自我认知、同理心、审时度势”这三方面表现出来。
四内因、四外因通过一定比例勾兑在一起之后表现出来的三方面,即是影响我们工作资产的三大要素。
第一,自我认知—明白我是谁。我的职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第二,同理心—明白对方是谁。了解对方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审时度势—明白大环境。公司的大环境如何,大从社会环境来说,这是趋势还是过时,等等。
你的工作资产有多少?
为什么要提倡投资工作?
第一, 它符合成本最小的道理, 工作的固定成本最小,沉没成本最少。而且因为前期投入(工作学习经历)的成本利用率比较高—能做什么样的工作跟每个人的前期投入有很大关系,大概率上来说是正比,所以基本上投资工作,只要投资,就有收益,只是因为投资方法的不同而收益不同。
第二, 它的投资回报率最大, 而且稳定,这具体表现在你获得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上面。
第三,工作的过程本身即相当于在持续追加投资,你在工作中学到的东西都能在合适的时机转化为新的资产。
第四,工作是人和社会减少摩擦系数、积累有效资源的最好办法。
我们拿“ 读书”、“ 创业” 同“ 工作” 做一个比较,先说读书,很明显这是一个沉没成本,必须到工作之后,这种前期的投入才可能有机会产生回报,且这种回报还是通过工作来体现的;第二个,创业相对来说风险大,而成功的概率却非常低,也就是说创业的投资回报率总体水平偏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无疑是个稳扎稳打的投资行为。
什么是“工作资产”?
某种程度上,“工作资产”和“人力资本”的概念比较像,工作资产是个体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存在于单独个体本身,它能够为其带来持续性的收入来源,工作资产的复利丰厚,基本上与投资幅度成正比。
美国《时代》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10 个正在改变世界的概念》的文章,里面排在第一的就是“工作是你的新资产”,这篇文章表明了一个观点:个体所拥有的工作资产在经济泡沫破裂时是最经得起考验的—至少比美元坚挺得多。
既然是资产, 它一定包含两个方面:有形资产,通过工作我们实际获得的工资、奖金等等;无形资产,即用实物无法衡量的部分,比如工作中认识的重要的人,提升工作专业性的培训,公司里你的职位……
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资产,都涉及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获得这种资产。并且,对于你已经获得的这部分“工作资产”,应该如何去让它保值和增值。
工作资产的投资评估原则
工作作为一项投资, 你需要在投资前做以下评估。
第一, 它是否可以继续使你的专业能力增值,或者以低投入就可以培养你的专业能力。
第二, 通常人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是一种“我想做什么”的心态,特别是8 0 后—如果你把工作作为一项投资,那么你喜欢做什么跟你想做什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首先要知道你在这个场合或者平台上需要做什么,这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
第三, 是否可以进行资源整合, 因为没有一种资源比在工作中建立的联系更能有效。
第四, 看长线, 而不是短利, 因为对于工作来说,永远不存在短利。
第五, 评估这项投资的规则你是否可以遵守,确定自己能否承担投资失败的责任。
运用投资法则分析工作难题
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眼光放长远,不是炒短线、挣快钱。
比如, 遇到一个很麻烦的上司怎么办? 其实很好办。
第一,你要看这个上司的麻烦是他个人性格问题还是能力问题,如果是性格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跟着他能学到东西,那你就要学会接受那种麻烦,因为要相信一点:上司肯定没有客户那么麻烦, 你们至少还是站在同一个利益面;
第二,如果是上司本身能力有问题,那你就要看这个部门有没有问题,如果这个部门蒸蒸日上,只是上司能力有问题,那就看是否可以调换到别的部门。如果不行,那就要用长线思维来考虑, 判断上司在短期内是否会有职业方面的变化,然后再做相应的个人规划。总之,尽量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还有, 如果你的上司和客户同时要求你做一件事,在时间不可以调和的情况下,一定要先把客户的事当回事,客户的抱怨也一定要注意。因为客户有可能跟你很久,尤其是销售,客户往往会跟着销售换公司,但是老板不会跟你很久。一定要学会评估一件事情的长期效果,而不是短期效果。
盘点你的工作资产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真的需要规划吗?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下,规划有用吗?如何厘清工作这项资产中的关键因素?我们的建议是盘点你四个方面的‘财产’:
技能(提供给人的是发展路径而不是外界的评价)
兴趣(提供给人的是意愿或者动机,而不是测试的分值)
价值观(提供给人的是创造和表达,而不是社会地位。价值观给人带来目标感,这种目标感是存在,而不是期待)
个性风格(提供给人的是基因和经历带来的交织,而不是道德修养)。
另外,你还要时刻关注四个外在因素:职业机会、工作生活、经历、学习经历和生活中重要的人。
“ 四个方面的内在积累加上四个外在因素,最终形成了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会自觉不自觉表现出来的自我认知、同理心、审时度势。而这三种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快乐不快乐,顺利不顺利,成功不成功。这就是所谓的‘不是你是谁, 而是什么使你成为你是谁。’”
写下这两段话的是《职场》主编王立鹏,也正是这段话促成了《职场》对“工作资产模型”的思考—正如同资产会表现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样,工作资产的获得也需要通过有形的外在因素和无形的内在积累来获得,这是“输入端”,之后它需要通过“对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理解”来表达,这是“输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