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的感悟:互联网新人,如何选择实习和第一份工作 为什么我认为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

我的感悟:互联网新人,如何选择实习和第一份工作

本文主题:

一.如何选择实习

二.如何选择正式工作

作为一个应届产品,大三暑假之前就出来实习,我把自己对于找工作的经验和建议整理一下给大家,希望能帮助你少走很多弯路。(受众主要针对产品岗,其它职位或岗位,记得过滤一下哦)

一.实习篇

对于产品来说,实习最大的价值是

(1)让你有一定专业基本功

(2)对行业有一定感知,这样你会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是什么

(3)让你在选择正式工作的时候,增加竞争的筹码

产品岗不像研发,写代码这个技能是可以通过系统规范的学习来规模化生产的。国内的大学没有专门的课程,社会上对于产品也还没有规范的培训课程(近几年开始慢慢有了产品培训课程,比如网易云课堂去年开设了第一期的产品经理微专业,效果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因为产品设计面对的是人,是亿万的神经元,所以是没办法流水线养成的。除非你能提供可以与神经元媲美的学习系统)。

产品经理面试的时候,你无法说你修了什么课程,所以经历至关重要,经历包括实习经历,项目经历。而项目经历可以通过实习来获得。

那么如何选择自己的实习呢?有几个维度,我按照重要性来讲

1.大公司优先:大公司有比较成熟的专业知识沉淀。同时最大的好处是,大公司光环能帮你刷过校招的简历筛选。

因为之前在阿里-淘宝网有暑期实习经历,并且好好写了简历,所以在互联网校招过程中,我基本不用担心过不了简历筛选。

2. 团队专业度:实习的面试官往往是你之后的领导或同事,他们的专业水平会很大的决定你出来之后的行业观和眼界。

我找第一份实习的时候,当时拿了去哪儿和58的运营岗,网易有道的产品岗offer,并且网易总部的产品岗也收到二面通知了。但是当时有道的面试官(后来的boss – 罗女士)相对于其他面试官,给了我最专业的印象,加上有道本身在业内的口碑(光环),就决定去有道,网易总部也不继续面试了。

在有道期间,我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就是“自信”。

网易和腾讯的产品在业内是有口碑的,加上有道不像腾讯那么大,相对来说有很多自己锻炼的机会,加上平时吃饭的时候,大家会聊业内的事情,或者随手抓一个东西进行产品分析。基本功以及莫名的自信就不知不觉积累下来了。

那么这个自信的作用是什么?它能让你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自己想错了,改对就行了嘛。这是学习成长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3.岗位方向:选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能够让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以不抵抗不排斥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但为什么排在第3位呢?因为

(1)实习毕竟是短暂的,不一定要长期干下去的。

(2)不同于社招,校招的时候方向对口不是很重要,因为实习时间那么短,你针对一个行业的专业度也不会达到多高。

4.实习待遇:实习不用看待遇,除非前3点差不多的时候,可以看下。

待遇包括“上班是否方便,薪资,有没有健身房,有没有零食,办公室是否高大上”等等,这些大家自己根据个人偏好来判断就行。

二.正式工作篇

第一份工作,先选方向,再选公司和产品,再看团队和待遇。

(户口的重要性太因人而异了,并且互联网产品,本科和研究生,一般都没有户口。这里不排进选择的维度里面。不过如果你的offer可以提供北京户口,而且能呆在这个行业2-3线公司,也是极棒的选择。对于我个人而言,待不待在北京都可以的,有了户口反而阻碍以后的职业自由选择。)

1 方向

(1)第一份工作最好做3年以上。所以最好要选自己感兴趣的,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成为专家

(2)再次强调,社招是很看工作方向的,这个往往是第一道筛选。腾讯的策略产品去其他公司求职客户端产品,想必也是到处碰壁

2.公司和你之后负责的产品:优先选大公司,用户量大的

原因是

(1)项目含金量:在一个明星产品的话,一毕业就有千万量级以上的用户,带来的成就感,产品都懂

(2)资源优势:大公司和明星产品的资源往往不成问题,所以工作中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大公司光环,会让你在生活中很有面子

(4)跳槽的时候,还是光环,能让你更有说服力

当然初创产品也有优点,就是你能负责很多事情从0到1,但是往往会把时间花在试错上,相对于在一个大体量的产品来说,其投入产出的性价比不高。初创产品适合在自己有一定高的专业度的时候,再去做

3.团队和待遇:团队很重要;对于正式工作,待遇也很重要!

(1)团队:

一个好领导,以及好的团队真的太重要了。有好的团队的话,工作起来效率会很高,也顺心很多,最主要的还是从团队的同事身上学东西。

但是在提升自己水平上,除了通过团队,产品还有靠自己可以去主动学习的渠道:大牛的分享,主动去不断看书,即时总结(这也是我做这个微信平台的原因之一)。所以重要性放到和待遇一起

(2)待遇:

待遇决定了生活质量,工作的时候的归属感,跳槽的时候的谈薪资本。

尤其如果你背井离乡工作在北京,难受的时候,吃个想吃的东西,去想玩的地方旅行很重要。玩爽了才能继续努力嘛!

不过对于应届产品的话,稍微好一点的公司,工资都差不了多少。自给自足的话基本小日子过得都不会太差。

作者:琦心。微信公众号:琦心(ID:qixin19940408)。

为什么我认为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

从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到,正好十年。刚入行的时候,我还是个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射手座;十年后,我更像一个沉静而多思的处女座了。

十年,在人的一辈子中算是不长不短。但对一个行业来说,也许只是刚刚起步。但互联网不是一个普通的行业,她的增长速度是其他行业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互联网能用十年,大步走过其他行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商用互联网从1995年开始到,已经过了两个十年。

如果一个行业也有生命周期,那么我认为,前十年中,1995年到是探索期,到可以称为圈地运动时期,而后十年,也就是到,则应当被称为互联网的黄金十年。而当下,互联网的黄金增长十年已经结束。

互联网,已正式进入了她的成熟期。从最早起源于高校的实验室网络,到“失败者冲浪”形成最初的创业者,到今天“一切都是套路”,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互联网正在经历从草莽到精英的蜕变。

那么,为什么我会认为到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呢?黄金十年结束后的互联网又将迈向何方?

一、已经消逝的黄金十年

1. “堂吉诃德”式的创业者让这个行业从笑话中走出来

美国的互联网创业者,典型如乔布斯、扎克伯格、比尔 ? 盖茨等,都是常青藤大学的学生(虽然可能有几个是肄业),他们几乎都拥有比较优越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应该说是精英创业。

但中国不是这样。前后,第一波互联网创业浪潮来的时候,那些名校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基本都被公务员、国企和大型跨国企业吸引而去,只有那些 “失败者”才投入到“一穷二白”的互联网大潮中,搏浪蓝海。

一手创立了腾讯的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虽然今天的深圳大学基础设施极好,但当年的深大,真的只是一所普通大学。

腾讯的前身是一个网络寻呼机的投标项目,他们希望用这套系统给某通信公司服务。不幸但万幸的是,他们投标失败了。失败后的几个人,看着已经花了50 多万人民币的系统,不得不自己来运营。小马哥说自己创业不易,曾经在 QQ 上装扮成女人和网友聊天,来吸引用户,这极有可能是真实的。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小马哥的网络寻呼机招标成功了,是不是就像今天的飞信一样?

从白手起家到互联网巨头,腾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在传统领域的“失败”。

在1999 年成立的阿里巴巴之前,马云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

他第一年高考报了北大,结果数学零分,只有梦想没有分数的他没有悬念地落第了。第二年他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成了一个专科英语系的同学,正巧当年赶上杭师大设立本科专业,马云英语很好,所以才幸运地专升了本。看起来他的学历和学霸没有任何关系。

在大学期间,同学们都去肯德基实习,有一种说法是:8个同学去肯德基餐厅面试兼职,7个同学都录用了,除了Jack Ma。

临近毕业,大家找工作。有为青年马云和大家一起想为国奉献,于是和4个同学一起去面试警察,想成为光荣的人民公安,结果3个人录用了,除了马云。

后来,他想做一个中国供应商的黄页平台,他拿着宣传册去国家部门推介,结果被赶了出来。坐在离开北京的出租车上,也许马云含着泪,心里的旁白是:“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我一定会回来的!”

如果马云是一个成功的警察,或者名校毕业生,今天我们还能有“亲,给个好评哟”的体验吗?

阿里的成功,也是某种意义上传统路径“无路可走”的结果。

直到前后,大部分国人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停留在“新浪”、“搜狐”等少数几个门户网站上,认为互联网不过一个泡沫,不可能对整个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犹记得当年我无法和母亲解释我做的互联网工作,只能说“我是修电脑的”。但让我帮邻居修一下电脑的时候,我又完全不会修。

但整个行业,正是被这些看似在传统生活中的失败者,或者说“堂吉诃德”式的创业者,一路推着往前走,才得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个浪漫的时代。

那个时代,诞生了无数草根英雄,带来了无数企业神话。

那些神话,在我们建国后的历史上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未来十年二十年也注定不会再像前十年一样,一个行业能够迅速地因为几个人、几家公司,在全社会形成话题效应了。

2. 十年,一千万从业者,上千万就业岗位

互联网从业者在100万左右,而到了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万。

除了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岗位之外,互联网形成的生态效应更是庞大。

阿里巴巴带来了电子商务的周边劳动力拓张——新增了几百万卖家,几十万代运营从业者,上百万快递小哥。

百度拉动了营销行业的增长——代理公司和互联网广告公司在全国发展起来,带起上千家周边公司。

腾讯让游戏业务进入了更大的轨道——游戏研发、发行、运营等业务依附在大企鹅身上,也造就了上千家企业。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携程、艺龙、滴滴打车、美团、京东……这些企业除了自己产生大量的劳动力需求,也通过生态辐射,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大量的职位。

每年我们国家新增劳动力岗位在1800万左右,其中超过5%的岗位直属于互联网行业,预计超过10%的岗位和互联网相关。

一点都不夸张地说,这十年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的就业产生了极大的贡献。

黄金十年,就像美国淘金热一样,不仅吸引了一大波淘金者,也让卖铁锤、铲子和水壶的人都赚的开怀大笑。

3. 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市场

晚上十点的阿里巴巴

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得益于GWF,中国对美国的互联网扩张自带免疫功能。

在全欧洲购物都用亚马逊,搜索都用谷歌,社交都用脸书,看视频都用YouTube和Netflix的时候,我们还有自己的一整套中国制造。

互联网让世界平了,但非常平等的世界上还是有两个奇点,一个美国,一个中国。

,我去美国参加过一个“World Social Media Marketing”的大会,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还有几个印度人,其他的都是欧美人士。

当我介绍自己来自中国的时候,有人会很惊讶地问“中国也有自己的社交网络么?”“中国也有自己搜索引擎吗?”那感觉有点像我们看朝鲜。

有人说这是政策保护。难道国家对汽车、钢铁、新能源没有保护么?

我认为,除了政策之外,还有从业者的努力,创业者的艰辛付出和行业领袖的引导。我们把欧洲人喝咖啡、美国人社交的时间用来加班,用来创业,我们获得这一成就是非常合理的。但正因如此,我们有了自己的社交网络、打车软件、视频网站、搜索、团购、电商,而且我们做的还算不错,至少为全球多样性做出了一点贡献。

而一切,都是在十年内完成的。

4. 一个全新阶层的诞生

这个说起来挺逗的,当年不被看好的唐吉可德、失败者,十年后很多都成了商界巨人,大部分从业者都百万净资产,千万身价。

互联网造富在这十年尤其明显,一大波互联网公司的上市带来了更大波从业者的一夜富有。

虽然很多人都一夜暴富,但我看到的互联网同行是最能忘记财富,继续过加班狗生活的一个行业。虽然开上了奥迪A6、宝马Z4,但大家还是吃盒饭、周末加班、陪老婆孩子吃KFC。

互联网人对于财富的理解往往是,更加自由地做一些自己爱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消费和炒房。

我在阿里的很多同事富有了之后去做天使投资、公益事业,百度的同事很多出来创业的时候已经是千万身家。

但这些人还有梦想,还在努力,而这,也是美好的黄金十年所造就的互联网心态。

接下来的十年,还会有很多公司上市,很多新贵出现,但像前十年一样那么规模化的造富是不太可能了。

5. 三次软件和硬件的产业升级,三次质变

到底是硬件驱动了软件,还是软件驱动了硬件,这一直是互联网界争论的话题。

互联网从Windows开始进入商业化时代。到底是Windows的发展带来了PC的大发展,还是PC的到来带来了Windows的进步?

我想两者应该是相互促进,一起发展的。

这就像,到底是安卓和iOS的发展带来了手机时代,还是手机的普及推动了安卓和iOS的进步呢?

从Windows开启了PC时代,到安卓和iOS开启了手机时代,再到今天的人工智能引领的可穿戴设备和机器人时代,软件和硬件的协同发展深刻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

而这种改变,就像沙漠开荒,机会只有一次。

PC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率,生活多了一个窗口。

手机让我们的生活和互联网完全融入一体,人们很难分清到底什么是线上什么是线下,比如你去星巴克用Apple Pay支付了一杯咖啡。

而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时代让万物互联,物物相连,将更大程度地改变人们对传统生活与在线生活界限的认知。

但这样的改变,从0到1的机会只有一次,接下来,将是技术层的改进、业务层的落地,如潮水般涌入的时代不会再来。

互联网的原居民已经出生,出生的孩子已经11岁,他们是整个互联网环境下生长起来的,互联网对他们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有以上这一切,都是这十年里发生的,她发生的太快了,以至于我们都来不及适应。

在这个行业的十年,基本是被行业推着走的,所有的积累、反思、沉淀都做的很弱,只有前进的步伐一致很强。

但这样的黄金十年已经不会再来了。

二、未来可能的白银十年

不过不要担心,没有黄金十年,还有未来白银十年。

那么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又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局面呢?我大胆做出以下推测:

1. 平台之路已死,BAT已经不是公司

前十年是BAT平台化搭建自己的城堡,并且完成了护城河的十年。

毫无疑问,目前来看BAT还是平台公司,他们构筑了自己的流量入口和服务体系,搭建了自己的城堡。

这个城堡BAT花费10多年的时间建立,而且是在没有遇到太多的外力阻挠和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完成的。虽然技术上也有很多难题和困难,但相对来说,这些都还是开拓处女地的“小苦恼”。

今天,每一家手里都是有着大把的现金、技术资源和用户,要想再次崛起一家平台型公司是如何艰难?

360、小米、乐视,都曾经被认为有可能替代其中一极,但都没有实现,究其原因,是因为核心的商业逻辑:BAT在to B、to C和B to C的领域各有一席之地,并且通过技术、产品和运营做到了相对极致和生态完整。

这样的城堡很难被从外部攻破,这样的城堡只会从内部瓦解。

今天的BAT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而是有着生态圈的企业联盟。

他们的业务像八爪鱼一样牢牢地抓住每一个领域,从最底层到最顶层都有着比较完善的布局,能被BAT投资并购已经算成功,完全超越其实很难了。

生、死、BAT,是初创公司的三个结局。

2. 垂直化在深耕中不断异化

互联网的垂直化进程一直在推进。可以说有需求要做,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做!

这两年,上门洗车、上门美甲、上门做饭、上门捶背等项目不断地起来,不断地挂掉。

垂直化进展飞快,同时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异化——用户被异化、需求被异化。

从链接人和信息、人和人、人和商品延展出来的链接人和服务的时候,大家认为新的机会来了。但事实上,除了陌陌在移动端成了BAT的漏网之鱼外,其他所有有质量的垂直项目要么被BAT并购,要么成了BAT的投资对象。

垂直化不断加强依然是一个大的趋势,但不会也不可能带来互联网格局的大变化,也不会让互联网重回黄金时代。

互联网大厦已经搭建成功,个性化装修当然需要,但也就是个装修的事情了。

3. 用户不够用了

产品太多,用户显然不够用了。

互联网用户从1亿到8亿用了不到10年,但从8亿再往前推就遇到了用户红线。

再加上还有很多不懂汉语的、不认识字的、视力不健全的,或者是身体不方便的人群,用户的增长将会越来越困难。

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的人口红利结束了。

互联网女皇Maria的报告认为印度正在复制下一个中国,我想是有道理的,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结束,印度将是下一个中国。

除了用户增长进入红线外,用户还都被BAT瓜分完了。

我经常说,新用户从哪来?用户在哪里?

用户都在BAT那里:从PV看,BAT三家占据了每天100亿以上的PV,而整个国家的一天PV也就,成了一家人。

美团和点评谁是第一还没分出来,也结合了。

整个前后成了互联网的“在一起时间”,看似和谐无比,其实完全是资本推动的结果。从中关村出来的刘强东和从知春路出来的李国庆,现在都被认为是中关村的人了。那个充满着英雄主义和战斗气息的时代,被资本的理性和投资回报率取代了。这让人多少还是有些唏嘘的。

接下来的事,就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事了。

让一件事、一个行业被完全结构化、流程化和精英化操作的时候,应该算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也应该是一个较为成熟和无趣的阶段。

以后,就是这样了。

当我快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觉得我陷入了深深的悲观主义的情绪中。其实我本质上是个悲观主义的人,虽然每天笑呵呵的。我总认为未来是不可知的,结构化是不性感的。

但在一阵悲观之后,我还是看到了一些让我很兴奋产品和创业者,比如下面这位同学的这段言论——

在中国,所有300亿美金估值以上的公司都诞生于前(百度、京东),所有100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都诞生于1998年前(阿里、腾讯),美国也是如此。FAG的流量和收入占比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有机会打破这沉闷的格局,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我认为,对我们来说,哪怕有10%的机会,也值得为此全力以赴,何况我觉得不止。?

这是张一鸣同学在回复业界对腾讯投资今日头条事件时说的话。

微斯人,吾谁与归?

来源:三节课微信公号(ID:sanjieke)

作者: Luke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感悟  感悟词条  实习  实习词条  过去  过去词条  认为  认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