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生都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迟或早,我们人人都会体验到失败的感觉。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喝酒喝到杯底,就难免会喝到渣滓。”旧金山49人队的教练比尔·沃什也曾说过:“你的成功之路几乎总是要路过一个叫做‘失败’的地方。”
所有伟大之人,无论男女,在达到其伟大成就之间,无不饱尝艰辛。他们人人都曾犯过错误,但他们却也从中获益匪浅——哪怕这些错误和挫折只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非是永远正确的,事情也并非会永远朝着青睐他们的方向发展。他们发现,对自我的认识,才是冲出泥沼的出路。如果不是靠着强烈的自我认知,他们就不可能越挫越勇,再次崛起。
对于我们来说,要想学习这些伟人的例子,在逆境中脱困而出,那么有一件事是我们必须要避免的——过分的自我意识。除非我们此刻就来深入审视一下自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本性,否则过分的自我意识将把你带入的唯一方向就是失败——除非我们能够立即就地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在身处逆境时,我们必须牢牢记住下面四个原则,从而使我们重新站起来,同时又不受自我意识的负面影响。而负面的自我情绪一旦被引发出来,只会将事情变得更糟。
“死时间”还是“活时间”?
畅销书作家罗伯特·格林曾经指出,人生的时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死时间”,即处于被动和等待中的时间;另一种是“活时间”,即人们在积极学习、行动并且有效地利用了每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每次遭遇失败,每次到了我们没有故意选择却也无法控制的时刻和情境,你都要做这样一道选择题:是把时间过成“死时间”还是“活时间”?
在遭遇失败时,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会跳出来,抱怨当前的局面有多糟糕,抱怨事情是如此的不公平,抱怨我们当初还不如干另一件事好了。而这种态度将使我们把日子过成“死时间”,再也活转不回来。因此,可以说自我意识是“活时间”的死敌。
愤怒、委屈、抑郁、心碎,都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你的自我意识可能会说:“我不想这样,我想要某某某,我想让事情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但这是成就不了任何事的!
所以,下一次我们发现自己处于困境时,我们要说:这对我是一次机会,我要利用它实现我的目标。我不会让时间变成“死时间”。而“死时间”正是我们被自我所束缚的时候。
关注你能控制的事
失败和挫折当然会令人感到痛苦。那么,你打算怎样承受?你怎样重拾对你自己和对你的工作的自信?
知名棒球教练约翰·伍登曾给队员们这样一个建议;修改你对成功的定义。“成功是一种内心的平和,是当你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成为了你能成为的最好的人之后的一种自我满足。”
这就是了。你的努力和尽力付出才是你能控制的,也是你真正需要关注的。
所以,你只需尽力工作,将它做好,“尽人事而听天命”,如此足矣。至于别人的认可与回报,那都是身外之物。如果这样也被拒绝了,那是对方的问题,而不是我们的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对结果看得越淡越好。实现我们自己的标准的过程,就是令我们建立自信和自尊的过程。只要付出了努力便已足矣,结果无论好坏,都不足萦怀。而如果任由自我意识掌控了我们的心智,那么这些还远远不够——它需要的是别人的批准和认可。
股神巴菲特也曾说过同样的一番道理,他指出了人们的“内部成绩单”和“外部成绩单”之间是存在明显差别的。要衡量你是否成功,就要用你自己的标准,要看你是否充分发挥了你的潜能,尽力做到了最好。光以胜败论英雄是不够的。有人可能因为一时走运而获胜,也可能自身毫无可取之处,却依然莫名其妙地胜了。人人都可以逞胜一时,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不要让自我意识支配了你,也不要纠结于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把你的工作做好就已经足够了。
不要让事情恶化
是人就会犯错。犯猎并没什么大不了,尤其是作为一名企业家、一个创新型人才或是一名企业高管,丝毫不犯错更是不可能的。我们都要承担风险,自然就都有把事情搞砸的时候。问题是,如果我们将工作与自我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就会担心工作的失败会影响我们做人的名声。实际上,这是害怕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承认了我们可能会把事情搞砸。
在遇到失败时,你的自我意识可能会发问: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该如何挽回局面,向人们证明,我依然像他们想象的一样优秀?这其实是一种动物性的恐惧,生怕自己露出一点点虚弱的迹象。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给一位因为犯了错而导致自己身陷严重的财务和法律问题的朋友写信道:“做事要刚毅和自尊。如果你不能合情合理地从此事中解脱出来,也不要陷得更深。要有勇气为整件事划一个句号。”
什么叫为整件事划一个句号?并不是说你就此什么都不管了。而是说,如果你是一名拳手,如果你在力战不支时不及时拍地认输,或者如果你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到了激流永退的年纪,那么等待着你的将只有伤痛。所以你必须要能看到事情的大势。接着撑下去,事情会不会变得更糟?抑或是你有能力扭转败局,使自己的尊严和声誉丝毫无损?你还要继续这样再奋战一天吗?
永远心存爱意
自我意识最糟糕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将微小的挫败变成极大的伤痛。而且这种伤痕还会感染和扩大,随着愤恨与日俱增,最终会将我们埋葬。愤恨正是自我意识的外在呈现。
在失败或逆境中,人很容易滋生愤恨。愤恨和自责是两种不同的情绪,愤恨会使人将责任推到旁人身上。同时,愤恨也会令人分心:如果我们将精力放在报复别人上,或是去刨根问底地追究错误是怎样发生的。这些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吗?不是的。它只是会令我们原地踏步,甚至彻底阻碍我们的发展。
当你受到了别人的攻击和轻慢时,或是碰到了你不喜欢的东西时,你知道更好的回应方式是什么吗?是爱。没错,就是爱。爱你那不愿意把音乐关小些的邻居,爱你那可能令你失望的父母,爱你那把你的文件弄丢了的领导,爱那些拒绝了你的单位,爱那些抨击你的人,爱那个盗用了你的生意灵感的前任合伙人,爱那个给你扣了绿帽子的小贱人。总而言之一个字:爱。
我们发现,伟大的领导者不仅不恨他们的敌人,反而会对他们感到怜悯和同情。比如马丁·路德·金反复劝诫我们,仇恨是一种负担,爱才是自由。爱能使人破茧重生,恨只会令人向隅而泣。马丁·路德·金曾说:“仇恨是癌症,会破坏掉你人生的重心和你的存在。它就像硫酸一样,会腐蚀掉你人生中最好和最客观的部分。”
以上这些做法和标准,就是我们在逆境中应该采取的良方。我们要选择将时间过成“活时间”,不让一分一秒在喟叹中白白流逝。我们要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凭自尊和道义行事,在东山再起时,依旧保持自己的良好品质。
至于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困难,它并非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境遇,但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瞄准自己的目标冲出困局,而不是凭借过度的自我意识。换句话说,我们不能让自我意识将暂时的失败变成永远的失败。这才是我们能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