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东是个CEO,他的公司在2003年成立,2013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不过在那之前,更早一些的时候,人们知道他,是因为他创建了3G门户。从某种程度来说,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如果把他的人生时间轴拨回到更早一点的时间,你会发现他的梦想并不是改变世界,而是与世界为敌。
他说世界是我们的敌人。在乡下长大的时候,在他18岁以前,贫穷地像疯狗一样,所有的问题都跟钱有关。那时他觉得自己不属于那个地方,他要离开他要赚钱,他觉得世界对他不公平。毕业前,他看到了互联网的力量。
他在北大学信息,他明白自己就是要搞这个事情。借用他第一个公司名片上印着的话:“总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他的想法就是要改变世界,跟这个世界为敌,去打仗。
但是经过了好些年他才明白,原来想着要与众不同,最后才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同的事情,现在也许年龄到了,经过这些事情以后开始跟这个世界有一点和解。
今天,把张向东《短暂飞行》的新书发布会现场内容整理出来与你分享,或许看完之后你会发现,所谓成长,就是跟这个世界和解之后,依然热爱她。
主持人:我介绍一下你。大家都有这本书了,翻开看一下。张向东1977年出生于陕西凤翔。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8年改革开放,所以77年没什么大事,他出生了。
1999年毕业于北大,所以他是他们那个地方的骄傲,凤翔是一个文化积淀特别深厚的地方,我到那采访过国宝级的艺术家,我们买的生肖邮票,马年、虎年,好象是泥塑,都是他们那边做的。久邦数码联合创始人。
刚才哪位老师还在说“什么是久邦数码?”去年发生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纽交所有一个公司上市了,时代广场放过章子怡N多人脸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年青小伙子的脸,就是他。那个时候这个人在现场像条狗一样在一个铜像旁边说“上市真的不是件好事”。
目前我们在的这个区域就是时差,所以这个人很“分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你看他已经这么多头衔了还在节假日的时候发微博刺激大家,说“我现在在巴厘岛高大上的地方封闭起来写作”。我当时想都像这样写的话不就破产了,很作,结果出了这本书。为什么写?
张向东:我先说一下关于写作的事情,因为大家都习惯于我是互联网人,我一点不紧张的可以在投资人、在行业里讲讲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这是我平常做的工作。
但实际上,互联网最早依托自己的梦就是改变世界。我们那个地方确实是一个文化古老的地方,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战国时代秦朝都城所在的地方”。确实是历史悠久。而我们70年代的人,或者说在陕西,在我们那里大量的人第一个梦想是文学梦,希望当作家。
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只有书看。认为看书是正向好的事情,所以就读小说。我们开始真正感觉到文学作品力量的时候最主要是路遥,路遥写陕西,当时我们看盗版,点着蜡烛看,哭的一塌糊涂,看得更高大一点是巴尔扎克,那是我们唯一想象世界的方式。因为在乡下,我18岁之前从来没有离开县城,连宝鸡都没有去过。
文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遥远的梦,觉得那是最伟大的一件事情。但是后来就不是了,后来我从毕业开始创业,一创业失败,然后当了20个月的记者,在那个时候接触的也不是文学,大家知道中国的新闻写作跟文学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我一直以来保持了一点好习惯,阅读带给我一个很大的快乐,让我很平静。
比如说我创办这个公司十年,也还算比较顺利,去年在美国上市,所以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里面的创始人来讲,大部分是让你焦虑和忙碌的状态,我的社交网络里写的东西都是玩的,所以朋友们会开玩笑说,我主业是骑车,业余是做互联网。当然大家还算认可我是敬业的一个公司的创始人。
但是我对阅读从来没有放弃,我觉得阅读可以让我到另外一个世界里放松、想象,是非常美好的状态。我特别渴望晚上临睡前的时间,因为可以看书了。我算是保持了点阅读习惯的人,虽然比较狭隘,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就不看,我以前喜欢看社科型,类乱七八糟的书,而不是看小说。其实阅读量有限,但是阅读习惯是保留的,但文学离我蛮远的。
我和朋友见面也会讨论文字,讨论这些的时候,好象讨论我日常工作里98%的时间里不讨论的东西,但是我认为那些是重要的,所以我认为文学离我不是那么远。说回这本书,因为压力特别大(在七八年前的时候),假期又想做一下旅行,我那个时候觉得心态不同,那个时候我喜欢与众不同,什么事情跟别人不一样才愿意做。
大家都去旅行,我要不要选个不一样的方式?因为我喜欢户外,喜欢体育项目:篮球、登山(登过几年),后来发现登山只要有钱就可以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觉得很无聊。后来我就想到了自行车,我觉得它亲切。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到现在还不会开汽车。
我对汽车没什么感觉,我觉得自行车特别适合我,因为它消耗的都是个人的能量,半径又比步行要大一些,而且非常独立,即使一群人骑车你也是独立的。所以我觉得很适合我。
记得是2006年、2007年,我当时不懂这些东西嘛,觉得环法自行车赛很厉害,就去法国骑吧,然后就去法国骑了十几天,从波尔多骑到了尼斯,非常开心。
我觉得太棒了,这个事情特别适合我,人和运动就像和朋友一样,很多人相遇,我一年名片要印几千张,但是真正成为朋友、聊得来的很少,所以我跟自行车是一见钟情,我一下觉得这个东西真适合我,就是我应该选的项目,但是当时自行车不像现在这么流行,但法国是的,所有人喜欢自行车,我遇见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非常开心,我在那待了一阵,然后我说要给自己一个愿望——五年骑完五大洲最美的路线。
然后我就开始列,要去哪里,有点形式主义,其实后来我认识骑车的朋友,比如说今天一百个人来,其中有三四十个是我骑车认识的朋友,其中好多都骑过几万公里以上。
我骑的不多,我一般是选择假期骑,之后陆续骑,骑了几个地方,比如亚洲的青海湖、云南,大洋洲是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骑了南非,还有南美的阿根廷(这个骑行很仓促,因为公司去年要上市,特别赶,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完成这个事情,当时出差特别多,签证还来不及办,当时只有那么几天,我强迫自己要把南美骑行完成,那个时候南美是雨季,早上和晚上遇到人,中间是不会遇到人)。
但是我当时非要完成那一段,每天就淋雨在骑,我今天穿的雨衣就是当时穿的雨衣。这些年自行车给我带来很大的感受,似乎影响到我生活的态度,夸张点说就是审美,什么事情都让我想到自行车,自行车给我带来快乐越来越深,我也愿意和大家分享。
跟我关系好的朋友都会去骑车。后来去年公司上市,我又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我想脱离它。因为好象商业的事情总是让你焦虑的,我就老想脱离出来,但是你每天又要工作。
去年飞行特别多,平均两三天飞一次。后半年路演时就非常厉害,飞的特别多。然后我就觉得我在飞机上也有时间可以写,我就开始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但是我又不想写成一个游记的形式,我开始和达达以及一些朋友讨论这些东西,我想用一些关键词写,这些词是我随机想到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因为我对长篇结构很难把握也缺乏重点,而且我不想写成游记,所以我就想到这种形式,后来就在飞机上开始写。
这个书本2/3以上是在飞机上写的。因为路演时都是我在讲,一天七个会,我每个会要讲40分钟。我是体力消耗最厉害的一个人。我的搭档看我,我还在搞这个,他就很无语了,当时他一点兴趣都没有想看这个。
但是我写的过程很享受,只要打开电脑、打开文件夹写《短暂飞行》时就非常享受,我觉得忽然间所有的忙碌、焦虑、商业模式等等完全跟我没有关系,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休息和放松的方式,而且我给自己一个非常的要求,我们技术男都有这个毛病,实际上写作不应该这样,但我要求12月31号要写完,其实当时没有写完,我当时强迫自己写了一个句号,我就说写完了。
实际上第二稿是在春节的时候,朋友找了一个很好的酒店,那个酒店很有意思,我觉得作为书的结尾很有意思,那是一个蛮奢华的酒店,那个酒店每一个房间都是面朝着悬崖,有游泳池,非常奢华。
但是酒店对面是个寺庙,要去寺庙必须下到谷底,穿过只有三个竹竿绑在一起的一座桥,然后沿着台阶走上去,中间还有猴子,才能到寺庙里面,我觉得这非常有象征意义,就我的人生经历来讲尤其如此。我每天从那里走过去一次再回来,再改稿子,直到改完第二稿。
我当时心里很奇怪,一是很想出版,一是很怕出版。我最信任的一个朋友,这个人是写词的,我很焦虑,他说“不是写完了嘛,给我看看”,我很怕给他看,因为他对文字非常有要求,他家很大但他的书架非常小,他不允许乱七八糟的书留在上面,所以我就很怕给他看,但是他又老要。
后来我就给他看了,他过了两天给我打电话“挺好啊,我看得进去”,我觉得这是很高的评价,我开心,之后就给我的朋友:熊亮、李蕾、达达看。其实也很紧张。
再后来我有一个朋友半夜看完之后给我打电话,让我把心思放下。他喝了酒说,“我觉得看完书好象我们朋友之间做了一次很深入的交流,这些话就是我们这么近的朋友也不见得会说”。这一下让我心态放开了,我觉得我这书是写给朋友的,这就是我写给朋友的话。因为大部分话是我一个人和自己说的话。
今天来得大多数都是我很好的朋友,我们可以聊很知心的话题,不谈生意。但是谈谈死亡、人生归宿,这需要喝很多酒才有勇气讨论这些。我的办公室来预约的,不是跟你谈新项目就是谈投资、互联网趋势这些话题,所以我后来想明白这个事情,我这本书的好和坏已经不介意了,而在意的是和朋友们坦诚的讲讲话,朋友们看到它喜欢的话我就很开心了。
杨葵:比如说我看到他的很多东西都非常有同感,比如说在飞机上突然醒了,是喝咖啡清醒还是继续喝酒再睡会儿。这是人的一种两难的选择,很好玩。
还有讲死亡这篇,我最喜欢的一篇,看的时候挺起伏跌宕的,一开始看他讲的很亲切,他讲在飞机上的感受,讲落日之美,以为是讲落日但到后面其实原来是日出,就是你在飞机上的判断是错误的。
他从日出和日落将讲到开始和结束、生死。就是你怎么把一篇文章开头,然后很自然地转化过来,转换的不露声色。比如这是从坐飞机聊起,第二页就聊到开始和结束、始和终、生和死。
这篇文章里所讲的对于开始和结束,生与死的那些东西是一个,我自己认为是一个有道心的人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我对他个人的信仰不太了解,我不知道他有没有修道的生活,但是从他后面的文章里看,其实本身骑行就是一种修道。
蒋方舟:向东老师也说到觉得爬山没有什么意思。我还是要反抗一下这件事情,我现在也刚刚爬山,刚建立起点许瑞心所以不想这么快被摧毁。因为我没有骑行过,我试图提炼过相似的地方。
我看你去阿根廷骑车时,特别辛苦,但你还是要骑,为什么这么痛苦还是要做这件事情。就像爬山一样,标准答案是山在那里,其实爬不爬山都在那里,所以跟山没关系。骑行也不是征服的一条路,因为你骑过之后甚至连痕迹都看不到,所以这件事只关乎自己。
为什么这么痛苦还要做?我觉得这是感受自我存在的一种方式。虽然哲学家说思过,但是当计算机或者iPhone都有自由意识时,可能思考不太作为人独有的感受,反而痛苦这件事是没有办法分享的人生经历,这可能是找到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所以不断地会去做,这是我用自身感受试图的一点带入,我不知道是不是合适。
刘丽华:看得特别轻松。周六我一口气看完了。原来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以前自行车特别多而现在比较少,一个是汽车普及了,另外也是越来越危险,空气越来越不好。
我以前也爱骑车,原来住亦庄,后来上班太远又搬回城里,就天天骑车,2006年,骑车去看四合院,但是后来空气越来越不好,到了三四年前我再也不骑了,再近也不骑了,我被撞了两次而且都是被后面撞的,而且自行车的路也越来越窄了,而且现在交通规则的遵守也越来越差,所以我再也不骑车了,但是我看到向东这本书之后感觉特别亲切。
还有一本书,日本的,毕业之后骑了11年,那个书也是非常好。我看了那本书也很感动。我觉得这些人做到了我们做不到的事,其实有些事情我们也想做但是确实做不到。
比如从我个人性格来说,胆小。可能是性格造成的,只是说一年当中有假期就出去旅行一次,这种旅行和他们的旅行相差很远,因为旅行走得越慢思考就越多,而且他是一个人,没有人跟他说话讨论。
这样给了他空间和时间,可以在路上思考平常我们所不能思考的问题。而且他想到很多终极的问题,比如死。平常我们可能都来不及想这些问题,来不及想就死了,所以我觉得这让我产生了同感。
有一个问题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方法去旅行,比如就我个人来说,我很爱旅行,但是我发现最近有人发微信说,“初老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每年去旅行一次”,就是说这个人就开始变老了,因为他想补偿自己。
但我觉得还是要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个非常重要,但是现在我慢慢的觉得,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加重要。我觉得有时间还是应该亲自去体验不同的世界。
还有一个感动,我有同感的是,他在旅行的路上发现的都是人性善的一面。我在旅行中也是经常遇到,陌生人帮助你,而且没有任何回报。
比如说我们有一次去日本找不到路了,就问路人往哪走,怎么走,他就告诉我们。但是他想不起来到底怎么走,也说不清楚,就让我们到他们家,到家又把他妈妈叫出来,把地图找出来,告诉我们怎么走。
在旅行中我遇到了很多这种事情,让你觉得还不绝望,觉得这个世界还有救,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人性还有很好的方面,所以有时间的话在世界上走一走,我们还是会看到很美好的一面。
主持人:我是有这种感受,因为写书不能让你致富,不能让你发财。但是我有巨大的虚荣心,让所有人爱我。这是我的动力。难保你不是这种想法。你现在不承认没关系啊,将来他会不会再写我不知道。
但是我跟杨葵有点像,我不知道你下本书还能不能这么勇敢和毫无保留。这本书出来我也不能把你定义为作家,但是你是一个非常好的调动中文的一个中文的指挥者,你起码表达了自己。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一个迷人的男人。什么叫迷人的男人,就是他这样。红色的右脚,这张照片,我最喜欢这张照片。我才看到照片,我看到它很感动。我在想这个家伙多快活啊,自恋都找不到人给他拍照片,结果搞了这么一张照片。你是孤立的,但完全可以成就你自己。
张向东: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为什么喜欢骑自行车。其实我特别喜欢的作家是卡尔唯诺。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你的梦想,归根结底是跟世界为敌。世界是我们的敌人。
我在乡下长大的时候,当时贫困。在我18岁以前时,真的是贫穷的像疯狗一样,所有的问题都跟钱有关,很痛苦,那时我就觉得我不属于那个地方,我要离开,我想我要赚钱,觉得世界对我不公平,为什么我要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去考试,而且第一次高考连专科都没有考上,我非常的生气,就感觉这个世界讨厌我一样,老是觉得世界不公平,我老要跟世界决斗。
在我毕业前看到互联网的力量,而且我们是学信息的,我们就要搞这个事情。所以我们那些人说话,刚才说我第一个公司名片的话“总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的想法就是要改变世界,跟这个世界为敌,去打仗,但是经过这些年,包括骑车,原来想着要与众不同,这是我创造出来的,这个世界没有。
但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同的事情,现在也许年龄到了,经过这些事情以后,开始跟这个世界有一点和解。
独自骑行在语言不通的蓝色海岸线,会遇到些什么?
迎风站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交汇之处,会看到些什么?
冒雨穿行在阿根廷的山林湖畔,会想到些什么?
……
他把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写在了这本书中。
用10年创立一家上市公司,用7年骑行五大洲,互联网创业者张向东多年沉淀的沉思之作。
这不是一本旅行书。
它不只描绘沿途看到的不同颜色的海洋蓝、迷路时奇迹般出现的领路人,更将笔触投向内心的幽暗之处。
人生的华彩乐章让人留恋,还是枯燥才是最迷人的部分?
如何寻找?抑或执著自我就是迷失一种?
生得痛苦,又何惧死亡?活得快乐,为什么又期待结束?
年轻时,世界是敌人。
现在,学习如何与世界相处。
最后,终将成为这世界的一片尘埃。
从童年的一辆自行车开始,张向东骑行过五大洲最美路线,在际遇与沉思之间交出自己对与创业与人生的领悟。这是一本从骑行出发到创业参悟作结的“沉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