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信息时代的“玛雅预言”

Managershare:我们能更快搜寻到答案,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或者说,这真的是我们应该要的吗?

Peter Morville是互联网行业知名的信息架构专家,被誉为“信息架构之父”,有近20年的咨询经验,为AT&T、IBM、Microsoft等公司提供建议。Peter被誉为信息架构学之父。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如何找到出路?在纷繁交错的信息流中,我们如何筛选出想要的信息?既然Google已经魔法般地将正确答案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信息架构的方式依然重要?Peter Morville的这本《随意搜寻》即是路线图,它解释了在普适计算和互联网的交叉路口,搜索和寻路技术对经济、文化产生的冲击。

1.在这个一切都泛滥的时代,除了人之外,公司、商品、手机应用……一切都需要findability。手机应用刷榜,为的是findability;歌手买榜, 为的是findability;网站做SEO,为的是findability;竞价排名,为的是findability。

2.虽然我们的目光集中在高科技的“快层次(fast layers) ”上,但可寻性的迷宫地图还被埋在人类行为和心理的“慢层次(slow layers) ”中。只重视信息技术(IT)的信息(I) 显然不够。我们必须忘记“人机交互(HCI)”中的“机(C) ”。因为环境可寻性与计算机关系不大,却和人与信息的复杂交互紧密相关。

3.今天,社会破碎成无数小团体,互联网作为边界物件的力量也逐渐被削弱。专业分工导致了愿景和术语的分歧。狭隘的群体设计出专用术语,供内部人士交流,让外人望而却步。当这些群体互相交流时,他们总是自说自话。

4.从非洲大草原的狩猎部落,到纽约和洛杉矶的上班族,再到雅虎、谷歌搜索引擎的使用者,人们传承了相似的感觉和技巧,以此在大相径庭的环境中导航。我们的环境变了,但进化的轮子却慢了下来。

5.使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去映射Web地图的尝试大都失败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过一大堆耗资不菲的项目,试图用交互地图的方式解决搜索和导航问题。这些空间可视化的尝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根本没有这样一个“空间”。Google不管什么隐喻,只知道提供文本和超链接的搜索结果,只懂得唯快不破。

6.当拥有信息比不拥有信息会给用户造成更大的痛苦和麻烦时,用户会倾向于不使用信息检索系统。

7.人们不会搜索那些让他们工作变麻烦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对他们有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用户在遇到更好用的系统时,会立刻无情地迁移。既然桌面上有了谷歌,为何还要去图书馆?

8.众多研究显示,用户愿意为了可访问性而牺牲信息质量。信息的快餐式消费让图书馆学家抓狂:“我们提供的信息更有营养!”可无人理会,大家正忙着谷歌呢。

9.我们用质量换取可访问性的意愿并非完全理性。实际上,人类行为经常不理性或并非最优行为。充其量,这是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追求“满意”即可。

10.我们存入的数据远超我们提取的数据,网络的“贸易逆差”正在越来越大。

11.“信息存取能力”改变了游戏规则:我们不再花钱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是利用自己的信息存取能力从众多免费的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那部分。

12.定义权威、分配信任、做出决策、独立思考,可寻性是改变这些行为方式的核心基础。有些改变显而易见,如博客的兴起与新闻工作者的衰落、搜索引擎的兴起与门户网站的衰落、维基百科的兴起与大英百科全书的衰落。但是大部分改变缓慢而微妙,如诗歌,如佳酿,如年华逝去。

13.根据六度/十九度分隔理论,人们会误以为在小世界里找东西很容易。这与真相大相径庭。不只是想要的人或文件离自己有六度/十九度之遥,而是所有人与文件都与自己有六度/十九度之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信息时代的“玛雅预言”  玛雅  玛雅词条  预言  预言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信息  信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