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身处喧嚣世界,如何保持专注?

被分割的注意力

周末,吃完早餐,你想看完那本一直没看完的书,于是,你拿起书,在房间找了一个舒服的位置,开始看书。

这时候,不知道从那儿飘来一缕咖啡香,那香气好诱人啊。

“我也要喝”,于是,你起身去冲咖啡;咖啡与阅读更配,你告诉自己。

咖啡还没喝完,你看见阳台上的几盆花,竟然掉了好多叶子,它们的样子好惨。

“它们一定是缺水了”,所以,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主人,你决定给它们浇水。

给花浇完水,你想坐下来歇一歇,喘口气。

这时候,你手机响了,是好朋友打来的,接通之后,你就和她聊了起来......

就这样,不知不觉,一个上午过去了,你好像做了许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没做。

因为,你原本只是想认真读完一本书,但注意力却被各种事情分割得七零八碎,结果,你偏离了预定的计划轨道,把目标这艘小船无情搁浅。

你无法保持专注,这正是你的问题所在。

专注的本质

专注是指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连续性,所以,专注的本质是对自身注意力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想要真正了解专注的本质,我们必须知道关于注意力的三个真相:

注意力是大脑分配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的选择机制

大脑体积变大,拥有更多脑容量,从而具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我们由大猿进化为人类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进化的加剧,生命体本身由简至繁,而人类发展到现在,我们为了生存而要掌握和学习的任务早就比远古时期复杂很多倍。

为了应对这样的变化,大脑该如何进化呢?是发展成一个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且容量巨大的大脑,还是进化为一个虽然容量不大,但可以迅速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分析的大脑?当然是后者更具优势,而且大自然也的确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名美国人平均每天要接受约34G信息,这些信息相当于约10.05万个单词的信息量;如果对我们每天所接受的信息也做一个统计,不见得会低于34G。

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给大脑带来压力,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变得更短。

所以,大脑会对要处理的信息进行甄别和选择,优先吸收和处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你需要的。

新奇的。

反复出现的。

形象、具体的。

符合你预期的。

注意力是有限度并且波动的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一次性可以维持30分钟左右,30分钟之后,注意力就开始进入“疲惫期”,大脑接收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一堂课或者一次会议的时长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另外,我们的注意力会处在一个波动状态;比如,刚起床的时候,你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临近中午,开了一上午会又饥饿难捱,你就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下午,经过适当休息和能量补充,你重新又可以集中注意力;也就是说,你的注意力并不会始终处在一个恒定水平,而是随着你自身情绪和能量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意味着,你的注意力并不会始终处在一个较高水平,除非你可以有策略地去使用它。

我们对注意力的控制可以通过练习而得到提高

虽然注意力是大脑分配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的选择机制,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大脑来改变注意力;这是人类神奇的地方之一,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大脑思考,而且还可以通过思考和练习来控制自己的大脑,这是一种其他动物都不具备的能力。

理想的专注时刻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沉迷于看小说、打篮球、烹饪或者跟好朋友聊天,经常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甚至,有时候,当别人叫我们,我们都听不到,因为我们专注于所做的事情并乐在其中。

这些美妙体验,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称之为“心流体验”,它是个体完全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

当我们身处“心流体验”之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不管是写作、学习还是工作,对所做之事都采取的是一种全神贯注的态度,我们的行为和觉察融为一体,我们全身的能量被充分调动,外界的人和事也很难使我们分心,由此,我们可以享受专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并得到快速成长。

可以说,这正是理想的专注时刻。

通过对“心流体验”的了解,我们知道,下面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进入到专注的状态:

① 清晰的目标。

② 处于身心一致的状态。

③ 我们所做的事情虽有挑战但又在能力范围之内。

④ 无干扰的做事环境。

⑤ 相对整块的时间。

如何保持专注?

调整好你的状态

>>>>保持身体健康并勤于运动

健康的身体和充足的能量,是我们可以集中注意力的前提。

而运动时,脑内会分泌很多激素,比如让人感到快乐的脑内啡、多巴胺,它们也能调节体内的正肾上腺素、分泌血清素,可以提升专注力和记忆力。

>>>>调整你的“频率”。

《学习之道》一书中提到,作者曾为他的学生丹尼斯设计了四项固定修炼:

① 吃10分钟某种固定的低脂零食;

② 15分钟的冥想;

③ 10分钟的伸展运动;

④ 听10分钟鲍勃·迪伦的歌。

当丹尼斯在面对压力时,就提前来完成这四项固定修炼,因为它可以帮助丹尼斯保持内心平静,并引导他迅速进入到专注状态,让他变得非常高效。

这就是“调频”。

你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帮助你进入到专注状态的“固定修炼”,它们可以很简单,但一定得让你感觉愉悦,比如:听音乐、冥想或者到洗手间照一下镜子等,它们可以是其中一项活动或者几项活动的组合,总之,你喜欢就好。

这样一来,当你感觉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来引导你进入专注的状态。

>>>>隔离式的休息。

我们知道:注意力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需要及时休息,才能保证它可以满血复活。

如果是以恢复注意力为目的来休息,最好的休息方式应该是“隔离式休息”,也就是说,你的休息本身不应让大脑接受更多的信息刺激,比如采用玩游戏、看电视或者看书这样的休息方式,因为它们仍旧在消耗着你的注意力。

而是应该采用远离信息刺激的方式来休息,比如小憩、冥想或散步,以此让注意力得以有恢复的机会。

重新设计你要做的事情

>>>>拆解你要完成的事。 

把你要完成的事情拆解为可执行的项目。

以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为例,“写完文章”是我要完成的事,它可以拆解为以下可执行项目:

①  确定文章主题;

② 建立全文逻辑框架;

③ 搜集素材和故事;

④ 写稿;

⑤ 对文章内容进行增加或删减;

⑥ 对文章细节进行润色;

⑦  成稿。

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可执行项目更加简单、具体、形象,容易被感知和操作;

第二、更容易在完成每一个可执行项目之后找到成就感,所以,每完成一个小项目,就增加了一些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样,就把做事情的过程,变成了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

这样做更容易帮助我们进入专注的状态。

>>>>优先做重要的事情且一次只做一件事。

彼得·德鲁克说:“我们多数人即使在同一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也不见得真能做好;如果想在同一时间内做两件事,那就更不必谈了。”

要事优先、一次一事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把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面,以获得最大的产出。

它的另一个好处是创造了专注所需要的“整块时间”。

“整块时间”可以让我们在同一件事情上可以有连续性的投入,而这是保证我们进入专注状态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比尔·盖茨每年都抽出两个星期的时间,到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读书和思考,想必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进入到专注的状态里吧。

>>>>把要做的事情变得更有趣。

①  让你对事情的感知变得更有趣。

比如,时间管理原本是一件既抽象又枯燥的事情,但当它变为“番茄时间管理法”或“时间金币管理法”的时候,就会显得十分生动有趣。

不仅它本身的吸引力增加了,而且也更容易量化统计,所以,我们更愿意去尝试它,并体会其中的乐趣。

比如,列梦想清单或制作梦想板,都是把隐性想法变为显性、可视化的目标,从而改变你对事情的感知,以调动你全部身心专注在你想要实现的事情上面;这些都是不错的尝试。

② 让你做事的方式更有趣。

举个例子:比如早前风靡网络的“冰桶挑战”,其最初目的是为渐冻人筹款治病,如果当时发起人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募捐,收到的效果不见得会好,但是他们采用了“游戏化”的方式来募捐,不仅很快完成了筹款目标,而且让更多人了解到渐冻症这种疾病的存在。

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把参与这件事的方式变得更加有趣,所以更多的人愿意投入其中。

或许你无法改变要做的事情,但你可以选择做亊的方式,找到一种更加有趣的方式去做事并乐在其中,从而让自己进入专注的状态。

打造无干扰的工作环境

越是身处繁杂的环境,大脑选择和处理信息的任务量就会越大,你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被消耗,所以,无干扰的工作环境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挑选更加安静、优雅的环境来工作。

断舍离,保持工作环境内的整洁有序。

开始工作时,主动关掉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远离干扰源。

把专注变成一种习惯

凯文·凯利说:“注意力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但也是最被滥用的资源”。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只有对自身注意力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才能够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从而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和专注,以享受到更多的平和与幸福。

总之,专注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应是持续不断的努力实践,更应变成我们相伴一生的习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身处喧嚣世界,如何保持专注?  身处  身处词条  喧嚣  喧嚣词条  专注  专注词条  保持  保持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修养管理能力

 没有谁的幸福值得羡慕

台湾漫画家几米说: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仔细想想,觉得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