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清华大学的BBS上,一个帖子火了。
发帖的人是一个38岁高管,他在某公司奋斗了13年,最后却被辞退了。
虽然,公司按照合约,给他N+1的赔偿金,大约有40万。但这位高管还是感到异常焦虑,因为他身上的压力太大,这40万还是没法把他从崩溃的边缘拉回。
本月中旬,腾讯针对中层干部“调整组织架构”,调整比例约为10%。
被裁撤了的中干均为有丰富资历和经验的中高层管理者或项目团队负责人,没想到,在外人看来相对稳定的中层也要面临“为年轻人腾位置”的压力。
难道正如网上所热议的那样,年龄真得成了互联网人的原罪?
01:
年龄原罪一
经验不再是万金油
在职场上,很多人都有一个思维上的误区,觉得工作经验越丰富,就容易成为香饽饽。
但现实却是,时代变化太快,过去的成功经验放在今天,就真得行不通了。
有一个朋友是搞运营出身,在互联网的红利期,用自己的一套玩法圈了不少流量,也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在近期,他突然有种失控的无力感,曾经屡试不爽的套路不管用了,眼睁睁看着流量开始走向下坡路。
他说,现在又变成了小白,得开始从头摸索做钻研。
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行业的变化真是太快了,如果你想单凭经验取胜,那永远是不可能的。
是的,这个时代变化就是这么快,你一个月前还有用的经验,如果现在还照搬过来用,那完全相当于自杀。
如果你不懂得这个道理,固守着曾经积累的一堆经验,最后的结局就是被淘汰。
前段时间,有谣言,182年历史的巨头公司宝洁宣布退市,宝洁逐渐衰退,最大的原因就是太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
在宝洁有一个培训,培训人员都是内部人员,他们都是职场老手,会用自己多年的成功经验来跟员工做分享。
说白了,就是老员工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新员工,让他们沿着自己的老路继续往前走。
市场定位不变、宣传方式不变、甚至就连电视上的广告语都是大同小异。
但是,宝洁却忽略了,这个时代是在变化的,他们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打法作战了。
这个时代对职场中年人残酷至极,你以为自己有了成功经验就能成功,结果却是,时代变化太快,你的经验不但不管用了,反而限制了你的思维。
在职场上,与其说是歧视年龄,不如说是歧视那些把经验当万金油的人,他们不愿意走在舒适圈,只是在自己的套路中走了一圈又一圈。
02:
年龄原罪二
精力才是成功的基础
互联网公司的快节奏,早就是人人皆知的一件事情,996都已经成为太稀松平常的事情。
在知乎上,曾有腾讯前员工说,10点多下班是公司的常态,每次一下楼就能看到腾讯大楼下停满了滴滴。
在职场上拼,拼实力背后实际是在拼精力。
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身体是会走下坡路,精力根本是拼不过年轻人。
通宵赶一个方案,精力好的年轻人经得起折腾,能一遍遍改很多遍。
但精力差的中年人只求及格就可以了,就算不甘心,体力也不允许他去改一遍又一遍,最后只能勉勉强强通过就好,实在是做不到满分。
在今年初,今日头条发布会上,让很多人吃惊的是,发布快闪APP的负责人徐璐冉竟然是个年轻的90后。
她说,自己团队的人都是90后,做起事情来都特别有干劲。
与年轻人相比,中年人不仅仅是体力跟不上,生活也塞满了太多的事情,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太多,根本没法像年轻人那样可以做到尽心尽责。
在《稀缺》一书中,就提到这样一个现象:
当人面对的琐事越多,他的思维就越容易受到干扰,在做事情的时候,就越没法调动精力和意志力,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三心二意、马马虎虎。
在腾讯内部,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随着年龄和入职年龄的递增,程序员的代码贡献量完全是递减的。
其实,不只只是程序员,在很多职位都有这样一个现象。
但是,职场是现实的,它根本不管你是不是有家有室,它只关心你把一件事情能做成几分,能带来多少价值。
当一个中年人被琐事拖着后腿,又没有办法对工作All in的时候,在行业人才大洗牌的时候,这些人往往都会成为第一批牺牲者。
在职场上,与其说是歧视年龄,不如说是歧视那些在职场上得过且过的人,压根就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
03:
年龄原罪三
收入配不上价值
在互联网行业,年轻本身就是一大特点,有句话说,35岁在互联网都属于老人了。
曾有一个数据调查发现,互联网平均年龄偏低,2018年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Google是30岁,Facebook是29岁,腾讯、华为是28岁。
而且在HR中就有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则,那就是宁愿招更年轻的人,也不愿招年龄大的。
曾有一个资深HR就说,在看简历的时候,每次看到大龄求职者,尤其是大龄未婚女青年都会选择不合适,哪怕她跟自己公司招人的各项条件都很匹配,除非她真得超出标准一大截,而且薪资要求不高时,才会考虑。
因为在HR看来,一些职场老人虽然有着一大堆的工作经验,但是也容易固守己见,可塑性太差。
而那些年轻人,不仅头脑活泛、可塑性高,而且工资还要的低。
所以,HR宁愿用一个职场老人的钱,去聘两个应届毕业生,只要好好带一带就能上手。
曾有研究发现,企业雇佣一个员工的成本,是他薪资的三倍,就是说,雇佣一个月薪1万的人,企业的成本就是3万。
不管是从成本考虑,还是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考虑,年轻人都是一个最优选择。
在京东裁员中,他们就淘汰了10%的中层干部裁了,然后要招1.5万更能干实事的基层工作者和年轻人。
在36氪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不少互联网的管理层,早已经把重心放在了享受生活了,打着公司开会的旗号,实际上是带着妻儿去度假村玩
总之,就是各种用着公司的资源,却没有创造出相对应的价值。
职场是现实的,它就是希望把利益最大化,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
在职场上,与其说是歧视年龄,不如说是歧视那些收入配不上付出的人,只会仗着曾经的功劳,就想叉着腰不做事。
04:
能力是让歧视闭嘴的最好方式
因为行业这样一个现状,很多中年人会有种焦虑感,觉得自己随时可能会被遣散。
其实,中年人真得不必慌张,其实只要找准自己的方向,不拿自己的劣势跟年轻人拼,出路还是很大。
马云的接班人张勇,今年已经47岁了,到了华为口中该退休的年龄。
在张勇进入阿里巴巴的时候,他也不年轻,已经35岁了,正属于互联网行业中的老年人。
但与年轻人相比,张勇也是干劲十足。
有员工就评价他说,又聪明又勤奋。在赶飞机的空档,能在钉钉分别跟几十个人对接工作。
而且,张勇有着年轻人没有的眼光,他的战略能力特别强,能够很好把握好行业的发展趋势。
所以,在阿里的十多年里,他帮淘宝实现盈利、创立了天猫、把双十一变成了购物狂欢节、建立了菜鸟网络、主导阿里重要战略投资等等。
如果换成一个比张勇小10岁的年轻人,阿里不可能是现在的这样一副光景。
所以,阿里巴巴内部对他的评价是:“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是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
在互联网这个行业中,年轻确实是一种优势,但再有干劲的年轻人,也得需要像张勇这样的前辈来做总指挥。
要想消除整个行业对年龄的偏见与歧视,中年人是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让自己的价值无可替代。
哪怕互联网再多年轻人,因为经验、视野受限,他们终究是不能完全替代有价值的“老人”。
所以,与其愤恨行业对年龄的歧视,不如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用自己的实力把这不合理的偏见砸个稀巴烂。
05:
避免中年崩溃
请掌握这几种能力
在很多公司都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冲在一线的基层员工拿着并不高的工资,在那里加班加点;
不少管理层,仗着入职时间早拿着更高薪酬,却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享受生活上,付出远不及收益。
所以,当行业竞争趋向于白炽化时,这些没有什么实干的人注定将要遭遇一次人才的洗牌。
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要想避免被洗牌的崩溃,在职场上是该要练就这样几种能力:
1:
学会清零、保持学习的劲头
人都倾向于窝在舒适圈中,很多人的成长都停滞了很多年,工作10年还在用着刚入职学来的那一套。
要想让自己的价值随着年龄在增长,就一定要学会清零,不要受过时经验的束缚,让自己能跟着时代一起成长。
这种成长是一点点走出舒适圈的过程,而不是一直都像一直拉磨的驴,看似在前进,但走得都是老路。
2:
千万不要忽视精力管理
不得不承认,中年人确实没有年轻人那么有干劲。
如果想赢得过年轻人,就必须做好精力管理,好的精力能让你工作表现更好。
重视睡眠质量,好的睡眠才能让你的思维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张勇曾在采访说,睡得好是自己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重视自己的三餐饮食,多吃粗粮、水果和蔬菜,这些健康的食物,能让你体内的血糖缓慢上涨,让你一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虽是老生常谈,但绝对管用。
3:
要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
今天的稳定不代表明天的平安无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今天,每个职场人都该明白,一定要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让自己成为无可替代的那个人。
首先要有学习的欲望,保证自己能够了解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不要因为个人喜好就放弃了解。
同时,要善用自己的经验优势,能够通过事物的发展规律,增强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力。
其实,只要勤学习、勤思考,你就已经赶超了80%的同事。
4:
善于与团队沟通、协作
能在职场上取胜的人都不是靠单打独斗来的。
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不能够与团队取得很好的默契,是无法成为职场宠儿的。
提高管理能力,让团队能够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
不管行业怎么变化,拥有这些软实力的人,都能走得更好、更远。
5:
不要成为公司的边缘人
如果可以一定要在公司的核心部门,如果做不到,那就努力别让自己成为公司的边缘人。
边缘人都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等到公司准备瘦身时,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边缘人了。
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乌托邦。
越是安逸时刻,人就越该具备忧患意识,不然一旦挫败到来,很容易被打倒。
身处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一定要提高自己反脆弱的能力,让自己能够经受得住各种狂风暴雨的袭击。
“本文转自公众号「馒头商学院」汇集来自腾讯、网易、阿里等公司大牛分享的产品、运营、营销以及职场成长干货。关注馒头商学院,与100W互联网人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