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的智力、思维发育及发展过程
人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一条漫长的道路,从儿童到青少年,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大体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水平,但却互相联系的阶段(以下是互联网上我比较认同的观点)。
第1个阶段:3岁以前(先学前期),处于感知动作思维阶段。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进行。这时,儿童只能考虑自己动作接触到的事物,只能在动作过程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思考。同时,儿童既不会事先计划自己的动作,又不能预见动作的后果,是一种低级的思维形式。比如,孩子骑到小椅子上,同时说:“开汽车了!”“骑马了!”等。当丢开小椅子,玩起其他玩具后,开汽车、骑马的思维活动也就让位于其他思维活动了。
第2个阶段:3~6、7岁(学前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它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即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比如,儿童到医院看见医生给病人看病,回来后,自己找根绳或塑料管当听诊器,开始当医生给小朋友看病。像这样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年龄阶段是大量的。又比如,凭借一组形象的联想,给小朋友讲故事,像小熊请客、小猫学捉老鼠等。这时,儿童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摆脱动作的束缚,具有更大的活动领域。儿童可以初步计划自己的行动,并预见行动的后果。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活动的另一特点是:前期还保留有感知动作思维的成分;后期则逐步形成对简单事物的初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如对数的概括和抽象、词汇概念的建立等。
第3个阶段:6、7岁~14、15岁(学龄初期和少年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它的主要特点是:形象或表象逐步让位于概念,少年儿童逐步学会正确地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活动。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第4个阶段:14、15岁~17、18岁(青年初期),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它的主要特点是: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化,并由此向初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在学龄初期和少年期,少年儿童思维中的抽象概括和逻辑论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经验材料的支持。在青年初期,青年已经开始试图对经验材料进行理论的概括。
儿童到青少年阶段,思维大致的发育与发展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