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

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约生于公元前469年,卒于公元前399年。他的父亲是石匠,母亲是助产婆。早年他当过雕刻匠,又当过军人。他一生好辩,是当时雅典无人不晓的雄辩家。人们说他有一个“思想铺子”。他每天赤脚,披着披风,巡游街头,与青年弟子们讨论“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但是他讨论了一辈子的哲学逻辑问题,就是没有动笔著述。苏格拉底在西方逻辑史上第一个提出,你要表达思想,就必须尊重逻辑。他在传播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就运用了许多逻辑方法,特别是研究了概念问题。

苏格拉底认为求得知识必须借助概念。他认为概念中包含着真理,真理的精华在概念中。他说,我看到有人在日食时凝视太阳致盲,我不能不自慎,我怕以眼观察事物,怕以感觉感知事物,这反而会使我心灵“失明”,我宁可求之于概念,万物之真理倒可“于此中求得”。由此可见他的概念论的思想基础。

面临死刑的苏格拉底,正在向门徒们传授真理。苏格拉底为了明确概念,常常借助于“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故他以“助产术”来形象地比喻自己的方法。他认为,他的这个方法是帮助已经包藏于每个人的意识中的思想出世,因此,应该得到重视。每个人只要下决心掌握这种艺术,下苦功去学习它,凭着它的帮助,就可成为一个“最有才干的人,最能指导别人的人,讨论见解最深刻的人”。

苏格拉底最有名的就是他的“精神助产术”,请看下面的例子:

苏格拉底:“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

别人:“欺骗和盗窃。”

苏格拉底:“要是欺骗敌人或者盗窃敌人的物资也能说是不道德的行为吗?”

别人:“不能,但是对待自己人,欺骗和盗窃就是不道德的了。”

苏格拉底塑像。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他经常在公共场所同人谈论各种问题,特别是伦理问题。弟子中有不少贵族青年。被奴隶主民主派以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等罪名逮捕,后在狱中被处死。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说。苏格拉底:“那好,现在如果有一个将领面临敌众我寡的形势,他突然向士兵宣布:‘勇士们,冲啊,我们的援军到了!’结果以少胜多,你能说这是不道德的吗?此外,假设一个小孩生病了,嫌药苦而不吃,父亲尝了一下说:‘这药好甜啊。’结果小孩便一口把药吞下,病也好了……这能说是不道德吗?”

别人:“你说的这些例子当然不能说是不道德的行为,而这是我所未估计到的,请允许我承认我原来的看法片面、不严密。”

苏格拉底:“好,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命题一个事物的善恶不在于表面和形式,而要根据它的内容和实质。”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建立在伦理问题讨论的基础上的。他为了弄清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善”,到处与人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发展出自己的“方法”。他从不谈自己对“道德”、“善”有什么看法和定义,而总以承认自己无知的态度向别人求教。待对方提出了一种定义后,他就举出一些事例,揭露这个定义在运用这些事例时显得不恰当或不充分,于是对方只得承认自己的定义不当或有错误,并不得不提出新定义。例如,苏格拉底让人说出什么叫不道德的行为,于是对方列举说,欺骗人、盗窃别人的东西就是不道德的。他就问,我们欺骗敌人和盗窃敌人的物资,能说是不道德的吗?还有,如果遇到敌众我寡的形势,这时将领向士兵突然宣布援军将至,结果以少胜多;如果一个孩子生病,嫌药苦不吃,这时他的父亲说这药好甜,结果小孩一口把药吞下,病也好了,这种欺骗能否说是不道德的呢?这就指出了上述定义的有限性和不足,或不当。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逻辑史上有重要意义。他关于定义及归纳方法的运用,比他的前辈深入了一步。他的概念论为后来逻辑体系的建立所作的准备是不可磨灭的功绩。当时,希腊辩论成风,其中也有人混水摸鱼,惯于强词夺理,混淆概念,利用同义词、多义词搞概念游戏,使得逻辑混乱,语言受损。苏格拉底的方法犹如混水中透出百股清泉,是很有意义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词条  助产  助产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