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柯华庆: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点赞,为高尚的利己主义者鼓掌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语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之口,近年来广为传播,业已成为被普遍使用的贬损之词,钱理群教授的原话是:“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钱教授还编了一个故事举例说明:有学生坐在我的课堂上,而且是第一排,专心致志地听课,下课后会主动与我说,“钱教授,您课讲得真好”,我比较警惕,然而对方能够指出我的课好在哪里,而且能讲到点子上,这样我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到了第四天,这个学生说,“我想去美国留学,希望您能写推荐信。”我欣然写了,结果发现写完的第二天,人就不见了。这个学生为钱教授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中国,利己主义者无疑是个贬义词,再加上“精致”二字就不仅仅贬义还有嘲弄的意思了。在西方经济学中,聪明的利己主义者也就是理性人,是一个基本假设,如果没有“利己”这一基本假设,现代经济学的所有模型都无法建立,“利己”其实是芸芸众生态,是普遍现象,就像是人就会放屁一样,既没有什么了不起也不可耻,而为什么中国人对这样一个普遍现象抱有如此偏见呢?再说“精致”,如果我们去掉钱教授的文学修辞,“精致”实际上就是“聪明”,可以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实际上就是“聪明的利己主义者”。也就是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懂得如何更好的利己的那些人,但利己是否一定损人呢?或者说聪明的利己主义者是否一定更损人呢?

   中国人常常将利己与损人对立起来,这是在零和博弈中的情况,就是你死我活、你多我少的状况。零和博弈不是社会的常态,社会之所以是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合作,从家庭到社会到国家实际上都是一种合作机制。合作是能够创造财富的,合作可以产生1+1=3的结果,市场经济就是这种基本的合作机制。我们必须明白,同一件物品在不同人心目中的价值是不同的,当张三自愿用一头牛去换李四两只羊时,对于张三来说,两只羊的价值大于一头牛的价值,对于李四来说,一头牛的价值大于两只羊的价值。一头牛在李四手里两只羊在张三手里比一头牛在张三手里两只羊在李四手里要好。人类之所以比其他动物强就在于人类会合作,人类之所以在近代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因为市场经济将人类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扩展了。在法治社会中,你要想利己,你必须利人,否则他人不会与你合作。

   我们有没有可能建立起“利他主义”的基本道德?不能。当你在提倡“利他主义”时,是你利他人还是要求他人利你?如果你不得利,你为什么要利他?他有什么理由要求你利他?如果他觉得你利他理所当然,那么对于他来说,这是利己。如果你是要求他人利你,那么你是利己。如果我们将“利他”作为君子的标准,那么你利他时你是君子他是小人,他利你时他是君子你是小人。凭什么你是君子他是小人或者他是君子你是小人呢!!

   另外有三个问题必须说明:

   首先,我们只是说不能将“利他主义”作为社会普遍提倡的基本道德,并不反对社会中部分人具有这种道德,这类人可能就是我们所敬仰的道德品质高的人。

   其次,我们不能将获利仅仅理解为物质财富,实际上不同的人追求的利益可能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追求的利益也不同,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例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一位慈善家资助失学儿童上学时,失学儿童获得了学习的机会,慈善家可能获得了尊重或者自我实现,这是双方都获利的行为。

   第三,我们应该通过制度来解决利他的问题。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所以一个社会总有强势者和弱势者、成功者和失败者,为了让他们和平相处各自在各自的位置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激化矛盾导致社会动荡,我们必须建立制度对于成功者与失败者的财富进行矫正性分配,在某些制度上倾斜于弱势者,给予他们机会平等,也就是说让成功者利失败者,让强势者助弱势者。

   那么,这个社会是不是就没有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高的人呢?答案是:有。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在于他能得到什么。”一个社会的进步要求每一个人为社会所贡献的多于他从社会所得到的,通常社会制度会保障这一点。如果社会制度不能保障这一点,有些人自愿做到这一点就是高尚的人,或者有些人贡献的比社会制度所要求的多,他们也就是高尚的人。尽管我们说慈善家与失学儿童之间是“互利”的,但毫无疑问慈善家的道德品质是高尚的。我们这个社会不少人热心于公益事业,这些人就是高尚的人。美国私立大学的主要资金来自社会有识之士、特别是校友的捐赠。这与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的清教徒的伦理观念是一脉相承的。清教徒的伦理观念是美国资本主义之所以产生和兴旺的重要因素:清教徒爱思考、冷静节制,并且都相信劳动与勤勉是他们对上帝应尽的义务。捐赠与慈善事业是美国人亲近上帝的途径,同时也留下他/她的名。一个人做善事可能是因为信仰上帝,也可能是因为自我实现,也可能是为了爱,也可能是为了名,还可能是天生就这样,不管他们处于何种动机,都是值得鼓励的!!

   一个人贡献给社会的多于他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是不是说他们就不利己了呢?非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从逻辑上是不通的,逻辑上不通的东西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这类高尚的人,从心态上来说,他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者“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而非“得到回报必须付出”;从结果上来说,他是利人多利己少。一个社会中,这样的利己主义者多了,社会的正能量就会扩散,社会就会走向美好。我想不出更好的词,暂且就称为“高尚的利己主义者”吧!我们为高尚的利己主义者鼓掌!!!

   利己主义是人类自由的基石,精致的利己主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尚的利己主义传播社会的正能量。

   长期以来,中国人重视道德多于重视规则,重视情感多于重视理性。孔子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按照古文字学家李零的考据,君子的原义是贵族,即国君的孩子,小人是指贵族社会以外的人群,孔子的这句话是容易理解的,老百姓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不求利不行,物质丰裕的贵族是可以也应该追求更高境界。然而在孔子之后,君子和小人慢慢就演变成了纯道德范畴的概念,但是道德的高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与物质财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如何要求一个衣食无着的人有高尚的道德?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为!胡适先生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今天的中国,我们需要规则远远多过需要道德,不是说道德不重要,但道德藏于内心,外化为自身实践。不同人的道德水平高低差别,如果任由道德的大棒挥舞,社会将陷入无序状态。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用来约束别人的,证明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是自身的实践,天天标榜道德楷模的人常常是实践中道德品质低劣的人,也就是伪君子。相比于伪君子,我们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点赞!相比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为高尚的利己主义者鼓掌!!

   后记:2015年1月11日,海口马拉松。清晨,我打开微信,发现中国政法大学深圳博士生课程班两位同学欧阳丽娜律师和赵巍巍律师问我:怎么看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者”是不是“理性的人”的代名词吗?我为两位优秀学生讲授过法律经济学,也一直与同学们保持着友好的朋友关系,是她们微信群的一员,现在学生有问题,我有义务回答这个问题。当天跑马拉松过程中我就基本上想清楚了,然而后来的一系列活动致使我未能将其陈述出来,今天了却了心愿,也就释然。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自己就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因为愚笨,还达不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层次。

  

   柯华庆 2015年2月1日于北京南郊。

  

  

  

   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所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利己  利己词条  主义者  主义者词条  鼓掌  鼓掌词条  高尚  高尚词条  精致  精致词条  
宏观经济学

 萧瀚:律师应该对什么负责

   编者按:  本文发表于《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八期,发表时有改动,标题也改为“律师如何讲政治”,现将原文发表于作者博客。未经作者和财新传媒的授权,不得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