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刘洪波:仇怨与暴戾为什么疯长

  

  “激情杀人”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对各种恶性案例的报道中,“激情杀人”,就是非预谋,场境所激;如果互动场境变化,杀人就不发生,这也是血腥之下稍可予人安慰的。然而,一个社会里,人们免不了时时在互动场境之下。如果“激情”经常出现又会如何?所以“激情杀人”其实也并不就会令人稍稍放心一点。预谋杀人,固然可以使人恐惧于仇恨的深重,但经常有之的“激情”和“杀人”,也足可令人胆寒。预谋杀人建立在“过节”之上,激情杀人却是无须历史铺垫的,“激情”可以为任何细小的缘故,乃至不成其为缘故的缘故而生,如果这就会杀起人来,那就不免“青山处处埋冤骨”。

  令人奇怪的是,“激情杀人”的事件里面,虽然也有看到什么用什么去行凶的情况,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凶器早有准备,例如早就买好了刀,或者车里就放着枪,早就为激情配备了抒发的工具。由此,可见“激情”也并非纯激情,而是有所预备。想到这个社会不仅“激情”随时发生,而且不少人常备“杀人”工具,人身其实也就岌岌乎殆哉。预谋杀人的多少,可以衡量社会的阴毒;激情杀人的多少,可以衡量社会的暴戾。

  这是说的一般社会情况,而不单指哪个特定的专业、行业、职业场境。人们很容易将特定场境的“激情”事件视为特殊人群、特殊职业的问题,例如医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公交车司机的问题、警察的问题、官员的问题等等,或者推演一下,视为双方关系的问题,例如医患关系、师生关系、司乘关系、警民关系、官民关系等问题。

  这个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职业都已面临职业评价的极度降低。然而,我们每个人又都必然地存身于某个行业,从事某种职业。职业评价的全部降低,意味着人们相互存在着一般性的敌意。我不能说这种“一切人对一切人的准战争”无所来由,只能说这预示着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危机。

  一般性地指责道德滑坡、人心不古没有意义,但这个社会从人们相互间可进行一般性的信任交往、一般性的肯定评价,到完全失去了相互的信任、正面的评价,以至于任何暴戾都可能得到理解和获得喝彩,应该是社会治理的失败。治理者不仅在示范着阴谋、谎言、背叛、暴虐,还制定了各种相互关系模式,在这些社会关系模式中,道义、价值、伦理、禁忌、法理、人心等等其实是全部失去了位置的。无论如何,有效即可,成功即可,贪婪、欲望、暴力如果可以解决问题,也无所不可。

  可怕的不是有人行凶,而是行凶会得到喝彩,这里面埋藏着巨大的仇怨。看起来,仇怨只是针对着某些职业和行业,而最终可见,它会拼成一副完整的行业拼图,每个行业都已成为所有人仇怨的对象,而事实上我们能够发现仇怨也并非没有理由。当善的追求被阻止,追求善就会成为一种政治行为。这个社会的问题正在于善的追求几乎已被整体地中断,于是仇恨和暴戾处处铺展。

  

  (作者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洪波:仇怨与暴戾为什么疯长  刘洪波  刘洪波词条  仇怨  仇怨词条  暴戾  暴戾词条  疯长  疯长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