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学家终于打起来了。
这是几天来仅次于奥运的最热烈的新闻了。
刚打开电脑,就看见网络上信箱里到处都塞得满满的,不是张维迎回应郎咸平,就是新左派挑战新自由主义什么的,争论四起,叫好声叫骂声一片。
从舆论上看,似乎郎咸平一方是占上风的,有无数的跟贴和掌声为证。然而,我这次要说的却是张维迎。对于要不要立刻停止国企的产权改革的问题,郎咸平认为:“我所谓的停止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防止全体老百姓的国家资产转到私人口袋里,不是停止改革,而是要把改革的方向改一下。但我们不能够让国有资产流向私人腰包,这方面要停止。”(据凤凰卫视访谈)。而张维迎则说: “民营化是被逼出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种改革当中获得好处。一个企业的效率只能通过市场竞争来检验,如果在原来国有的条件下生存不下去了,市场份额不断缩小,而卖给民营企业,它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营业额不断增长的话,国家的税收不断增加,你怎么能说国企民营化之后没有效率呢?怎么能说这种改革不对呢?”“要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据《经济观察报》)我觉得张维迎能够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这个话,不怕站到很多人反对的立场上去,是值得尊敬的,至少在这一点上,他和郎咸平一样地印证了同一个词:勇气。不管他们代表的是不是真理,是不是有情绪的和不够严谨周密的,我以为都体现了一种严肃学者应有的独立精神。
一度,我曾经质疑大陆经济学家的集体失语,现在,当他们终于开始站出来讲话的时候,我想首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而不是一味地骂。无论是对郎咸平的人身攻击,还是对张维迎的污辱性语言,都应该停止,而是心平气和地听听他们说什么,怎么说,有没有合理的地方,不合理的地方怎么解决。国有资产的流失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就需要争论,需要讨论。但,让讨论就限定在专业领域,让参与就停留在文明层面,是不是更好呢?中国现在的民众是有一定的眼界的,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媒体多年来的努力,商品社会的市场参与,已经使人们对世界有了一个相对清醒的认知,具备了普通意义上的思考能力,因此,大是大非的讨论下,总会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的,譬如,坐失不好,流失也不好,那怎么才能好呢?肯定是有解决的方法的,只是现在还没找到,但不能保证争论不出来。可是,如果学术争论里出现一些政治流派的划分,或者重复以往的历史演变成政治力量的角斗,就不好了。
由这件事情,我想到的是与“站出来”、与“给民众参与讨论和知情权”相关的一些方面。
例如,除了经济学界,我们在很多领域都需要郎咸平和张维迎这样的人,勇于站出来质疑,勇于站出来反质疑。比如,高校扩招学费自理合理不合理?假如有一个“教育郎咸平”出来,算一笔确切的账,告诉大家就是不合理,就是有多大的伤害,然后再站出一个“教育张维迎”,告诉你账还可以有另外的算法,大家不就知道,谁对谁错、怎样对怎样调整了吗?再譬如医疗改革,能不能站出一个研究过世界100个国家、测算过中国50年卫生史的“医疗郎咸平”,告诉我们,经过精确测算,如果恢复公费医疗中国的医疗开支只会比现在低不会比现在高,然后再站出来一个“医疗张维迎”,告诉我们医疗改革带来的进步是什么,代价和收益又是什么?“为什么付代价的是我”以及“什么时候我才可以不再是社会进步的代价?”这样摆出来争论,人们不就不困惑不猜疑不争执了吗?何苦现在这样一团乱麻吵下去、骂下去、怨下去、可是政策还在走下去?争来争去,办法就出来了。
中国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年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相关的一些价值观没有跟上去,很多方面已经不能形成基本的共识和统一,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社会氛围、价值标准是很必要的,而学者间的讨论和碰撞,民众的参与和思考,无疑对此有着莫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