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郑晨:高考后撕书问题的看法

  

  近年高考结束后都会出现一种奇观,中国大陆南北西东的校园,瞬间披上了一层白纱,不知情者倒是好奇怎么中国到处都六月飞雪,是发生了怎么样惨不忍睹的悲剧才会导致此情此景?

  民众都认为这只是高考压力的一种宣泄,赞扬与贬斥都是围绕这个产生。然而问题往往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我们应该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对比中外,我们会发现高考后撕书也光荣的成为中国特色之一,成为了中国的国粹。为什么外国人不撕书而中国却撕呢?是因为中国人天生就是撕书癖成瘾的缘故?或者说中国孩子的素质天生就比外国人的低?

  面对一名孩子,我们不忍心对他的任何错误加以斥责,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家庭、学校怎么培养,就会产生出怎样的色彩。恐怕没有人天生内里就刻着两个字——坏人,提醒他们无时无刻不要忘记做坏事。如果说孩子出现了错误,应该受到斥责的是这个社会。

  也许孩子是相同的,无论中外,唯一不同的就是中外之间的教育方式。可以假设,如若中国教育体制和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成功的占有了美国,结果是可以想象的,以美国人民残暴的帝国主义性格,也许就不是撕撕书那么文雅了,烧书什么的都太懦弱。搞不好他们是买来几把手枪,到处射射,以鲜血的飞溅来庆祝自己的新生。这样看来中国学生简直就是圣人,中国本来便是礼仪之邦。

  一个教育体制如果能把其中的学生的培养成如此愤恨自己,非撕书无以泄其愤,那是要有多大的勇气和多少年持之以恒的坚持?

  如若高中教材的知识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实用性,不管是在世俗所说的赚钱方面或者是高雅的人所说的提高思想境界方面,我想它的下场也就不至于是那么悲哀。教材的作用应该是终生的,它需要不断的温习以彻底的掌握和运用,大多都会被学生终生收藏。高中教材没有这种荣幸,只能说是它自身有问题,怨不得学生。笔者也曾经十分仔细的寻找,希望能从高中课本上发现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东西,最后失望而归。试问一本只是为了考试而存在的教材,当考试结束的时候,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存在下去。没有重复观看的价值的书籍本身就与废纸无异,学生撕书是合理的,因为他们撕得也是废纸,倒是那些出这种书的人应该谴责,他们为什么要浪费国家资源,而编撰出如废纸一般的“书”?

  很多幼年的东西都会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所以很多人对自己经常用的东西都会产生依恋,以至于不舍得丢弃。不过这个前提是留下来的东西,必须是美好的回忆。这是最自然不过的,我们不必主观的猜测学生高中生活是否快乐,笔者也曾经听说许多同学诉说高中生活虽然艰苦,却是值得,同学在一起拼搏,很有家的感觉。我无意去揣测这个是自我安慰的解嘲还是真情流露,就以学生的行为来看,说依恋同学,怀念高中大家庭恐怕是真的,大家都珍而重之的收藏着同学录,以及相互之间互赠的小礼物。但是说学生对高中生活的经历感到幸福,我却由衷的产生了怀疑,似乎就算是那些说高中生活很充实,很值得的人,也不愿意再回头读一年吧?从大规模撕书的行为来看,恐怕高中带给他们的还是仇恨多一些,还是压抑多一些,即使学生不愿意明着说出来,他们的行为也已经表现出来了。既然带来的是痛苦,又何以要珍藏这些会带来痛苦回忆的课本呢?

  而且把所有所谓的回忆都保留下来,也就是说所有高中的教材都不卖掉不撕掉,作为一种纪念,那我想他家必须是十分有钱才行,高中所有的教辅书籍合起来恐怕有半间屋子那么大,非资本雄厚,房子既大且空的人才能有这样奢侈的享受。

  似乎中国的毕业很是简单,高考结束了,大家就收拾东西回家,最多的不过是一起吃了顿晚饭。以这样简陋的方式告别十二年的青春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走了散了,也就毕业了,有时想想也真没有感觉,自己果真是毕业了吗?有什么具体的,伸手可摸的证据吗?成长是需要凭证的,大家在成长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预期,因为成长意味着享有权利的扩大,意味着受到束缚的变小,如若没有一个像样的毕业典礼仪式,那么学生就只能去寻找具体的权利来自我证明了。而最能证明自己已经毕业了,无疑是撕书,把过往仇恨而又不得不认真看的书本全部撕掉,还有,在高中最大的束缚来自于学校的条条框框,如今毕业了,再也不用遵守这些,当着老师的面做出这样“大逆不道”,在没有毕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岂不快哉,岂不为成长的见证乎?

  希望资源要节约,故提出课本其实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要么留给低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要么也可以捐给贫困地区买不起,或承担不起书本费的孩子。

  然而当我们毕业了仔细的环顾四周,却发现我们的书除了可以卖给废品回收的工作者和拿回家收藏之外,再也没有第三天途径可走,想留给下一届的学生使用,却发现学校本身就没有书本循环利用的机制,难道要毕业生一个教室接一个教室地跑过去问:“请问谁需要我的课本?”想要捐助给贫困地区,又发现没有组织进行回收,我们总不能期望学生自己跑到贫困山区,把自己用得破烂不堪的书本捐给他们吧?

  拿回家太麻烦,而且这些课本毕业以后就失去了用处,没什么人会去重新翻看,那么就只能卖废品,而卖废纸只能收入百来块,与其变卖,何不最后潇洒一回?

  撕破的书照样还是废纸,本身就是当成废纸来回收,现在同样也是废纸,也就没有什么浪费与不浪费的说法。收废品的人能免费的得到废纸,也算得上是学生的一种间接的慈善活动。

  学校不仅不应该禁止,不管与公与私,还是默认和支持的为好。

  以最自私的想法来说,能支持或默认学生撕书的学校都是对学生有深切同感的,他们知道学生为了毕业所付出的,所以也能支持他们。支持就意味着关心,也意味着这个高中不是陈腐的拒绝一切的学校。比其他学校能收获学生的人心,从而能让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

  我们所要告诫不应该是毕业撕书的学生,而应该是整个教育体制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他们应该为此负责,而学生却不需要。学生以自己的行为,宣告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失败。我们似乎能看出,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对知识的憧憬,也失去了对书本的热爱,而更多的,还是把书本当成了自己的敌人,他们阅读是为了考试,一页一页的翻书的时候他们不是沉浸在知识的海洋,而是强忍着痛苦,自己给自己打气,等我过了考试,就把这些无聊的书撕了泄愤。。

  轻轻的说一句:“读书是很快乐的,你们应该要快乐,应该要热爱书本的呀!”能起什么作用,我们应该要做的事情太多。如果自己把菜烧的不好吃,不自我检讨,反而去怪顾客怎么不吃你的菜,更甚者居然还强制顾客一定要吃他们拙劣厨艺烧成的“美味”,以装成表面的和谐?殊不知顾客暗地里已经呕吐了有成百上千次之多。

  我国的基础教育很好,我们学生的基础都很好,这个是我们所夸耀的。但是这个辉煌政绩的背后,却是以牺牲孩子的童年,孩子的快乐,以及孩子对学习的热爱换来的。我们领先了十二年的基础知识,却输了一辈子。

  学生们撕的不仅仅是书,他们同样不留情面的撕破了中国教育界虚假的面具,赤裸裸的把教育的丑恶揭露了出来,中国应该怎么做,是重新织一件面具,还是彻底的治愈自己的丑恶?

  若是学校为了脸面,禁止学生撕书,那么恐怕就要在学生内心留下一个极坏的影响,何况业已毕业的学生谁还会听从学校的命令,只会在最后的时段,给双方都留下一个不愉快的结局。

  只有各高中组织隆重的毕业典礼,主动组织回收课本书籍的组织,这样才可以减少撕书事件,不过这样做还仅仅只是消除了撕书这一种行为,而更深层的,学生对于书本的厌恶,对于知识的反感却并没有减轻,而这个,恰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重视而实际上却忽略的东西,他们太过于满足在高成绩的光环之中,自以为是学生的恩人,改变了学生的一切,不过他们的确是改变了学生的一切,他们让本来热爱学习的人如此的反感学习,这难道不是他们最大的能耐吗?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除非彻底的改变教育体系,更新教育理念,重写教育书籍,否则学生及时被软的硬的手段镇压下不去撕书,但内心中却在已经把书撕的一干二净,这个是任何人无法阻止的,一个内心中没有书籍的国家是恐怖的,中国已经丧失了五千年的文化,现在连书本也不接受,那么就直接退回了蛮荒时代了。

  撕书的学生不能被谴责,因为没人有这个资格去谴责他们,这一代孩子是怎么样的,是什么行为,都是社会培养出来的,而且在这种不人性的教育体制下学生自我已经逐步消失。这是谁的责任,今日撕书,我才开始觉得学生似乎是有一些找回失去的人性,虽然淤积的爆发场面可能不为那些理智的正人君子所看好,但是这些敢于即使只是最后一点时刻表达自己的人,他们最终会成为中国新的希望,他们最终会成为中国的未来,在摧残人性的教育体制之下生活却能无动于衷的,那是已经麻木不仁的人,如若中国都是这样的人,那么才可怕,他们长大掌握国家机器了后,会以更加惨不忍睹的方法去迫害中华的儿女们,国家的希望终将熄灭。幸而还有人,幸而他们从考试的机器变回了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郑晨:高考后撕书问题的看法  看法  看法词条  高考  高考词条  问题  问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