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伍国:友善和敌意并存:美国大学生看中国

   2015年9月29日的《纽约时报》刊载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的文章《中国人拥抱美国文化而非其政策》 ,指出中国年轻人普遍喜欢美国电影,体育,餐饮,向往美国生活方式,但在国际关系议题上却支持中国政府的观点,对美国政府的意图持不信任态度, 相信美国试图遏制中国。一些海外华人读者,把这种分裂解读为被“洗脑”的结果。

   其实,这种文化观和政治态度分裂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笔者更倾向于把这种现象看成交流和竞争并存的现状在民间的自然投射,而不仅仅是所谓洗脑的结果。可以说, 上述中国年轻人对美国的矛盾态度是美国青年对待中国态度的镜像。一方面,美国年轻人会被中国文化元素吸引,比如中国食物,节日,语言,但是在涉及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等问题上,笔者接触到的几乎所有美国大学生几乎都对中国持防范和敌视态度。不得不承认,很多美国大学生对于中国的兴趣,所谓“中国热”,在很多时候是一种对敌人的研究兴趣,所谓 know thy enemy (了解你的敌人), 未必出于善意的好奇,尽管这种意图通常会隐藏得很深。

   我本人所指导过的,研究中国并写出几十页的毕业论文的本科学生一旦涉及到现实政治论题(而非电影,文字这样的软性话题)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站在美国的角度,以研究对策的方式讨论中国的海军发展, 潜艇战略,非洲政策,及南海政策等重大议题。尽管他们平时都表现出热心学习中文,喜欢中国文化的样子,也都去过中国,但在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却很少表现出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的倾向,甚至可以说,他们所持的,也完全是美国官方的立场。就在今年夏天,还有一个女生告诉我,她研究中国的南海政策的原因就是因为认为中国“威胁”到了美国的“盟友”。也就是说, 储百亮所说的现象,完全,甚至更严重地存在于美国

   我过去的导师,晚清中日文化交流史专家任达(Douglas Reynolds)教授曾经当面对我说到一件事:他看到一个报道,说一位美国教授在课堂上问学生,假如美国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应该怎么办。有学生回答,NUKE,(用核武器攻击中国)。在我看来,美国大学生作出这样的回答,其敌视中国的程度,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我告诉任达,我总是试图让学生们相信,从历史和文化来看,中国都不是一个以武力称霸的国家。中国可能喜欢以自己的文化影响其他民族,但对于武力征服,相对并不热衷。中国当代核武战略的主要目的,也是自卫和遏阻(deterrence,这里补充一点,中文把deterrence 翻译成“威慑”是误导的,它在英文中并没有威胁和恐吓的意思)。任达说,中国在非洲和南美的势力扩张,的确引起了西方的很大关注。我说,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必然需要向外寻求资源,这是自然而然的。

   反观中国大学生和年轻人,即使有像记者储百亮所描述的那种对美国存在疑虑和怀疑的年轻人,但真正坐下来深入,系统,而又敌对地研究美国的青年毕竟是很少的。“反美”的,大概也是出于对美国霸权的不满,还没有去为了反对而系统,深度地研究,更不至于走到要用核武器攻击美国的极端,更多是一种反应性的情绪和一种自我防卫心理。两者的区别,可能不太容易为人注意,尤其是那些看到有美国人能说几句中文就很开心,认为对方“友好”的国人。

   美国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和国防意识和对具体的战略战术的分析兴趣,是笔者过去没有预料到的。更令人遗憾的是,笔者的某中国同事,竟然也加入到这种潮流中。这位80后经济学教授,竟然把她的中国经济课的课程目标公开定位为帮助美国学生学习如何“对付”(cope with)中国,而不是客观地理解中国,这不仅有丧失学术中立的危险, 对教授本人的祖国也是一种严重的不尊重。

   事实上,严肃而相对客观的美国政治学家也承认,中国从历史上到现在,一个都是一个“脆弱”(vulnerable)的国家,其外交和战略的核心就是民族的“生存” (survival)。首先,中国的陆地边界向来易攻难守,和美国东西都是大洋,从未被侵略的情况截然不同;其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的屈辱历史,这也使得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极为强烈;另外,中国的姿态始终是防御性的。美国学者指出,即使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声索主权,也仅是在争取自己所认为的合法主权而已,不是在索求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美国学者承认,从某种意义说,与其说中国对邻国造成“威胁”,不如说中国才是受威胁的一方。他们还坦承,美国中国的敌意一是来源于是意识形态,二是两个大国之间无法避免的竞争。[i] 近年来,也有华裔学者深入地研究了中国政治文化中“国耻”观念的建构过程,以及历史记忆如何影响中国的对外关系,这对美国人了解现代中国文化心理同样是有助益的。[ii] 在最为敏感的西藏问题上,虽然美国学生基本都持同情西藏,认为中国“入侵”西藏的立场,但是,美国最有影响的藏学权威Melvyn C. Goldstein 也曾客观地指出,西藏从来不是不具有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的地位,也从来没有获得任何外国的承认。在1959年以前,中国政府的确曾经试图在西藏推行温和及有别于其他任何地区的特殊政策, 而自1957年以后,美国就开始训练和武装藏人游击队以对抗中国政府。[iii]

   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今日美国中国的误解,疑虑乃至敌意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而且还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而增强,因为两个强国之间的竞争已经被美国自己的政治文化认定为不可避免。一方面,中国年轻人中相当一部分相信美国在试图遏制中国,阻止中国美国一样强大,另一方面,美国年轻人对中国的战略和外交意图同样存在严重的不信任,甚至更为强烈的反应。但是,我们可以沿着上述这种由美国人自己作出的,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声辩”的论述,强调中国从古到今的防御性的文化特点和和以求存自保为主的战略意图,其内在的脆弱性和防御性超过一般西方人误认为,或被媒体所渲染的进攻性。

   对美国年轻一代讲述中国,还应该毫不犹豫地在说明中国的文化特性的同时主张中国的权利。诚如美国学者指出,大国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否认其存在,一味强调相互包容怒可能让美国人信服,而美国文化在最深处是崇尚力量和霸权的。控制,主宰,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对美国人来说是天然合理的价值观,另一个大国无法让美国人相信它是可以不“霸”的。这里还需要指出,中国的“韬光养晦”这一外交原则经过翻译以后,通常是“hide your power,bide your time”(隐藏实力等待时机) 或类似的意思,无论如何翻译,这一成语在美国年轻人听来,意思也不外就是暂时隐忍后最终要争霸,恰恰坐实了“国强必霸”这个中国力图否定的假设,不利于对外解释中国的外交和战略目标。在这里,我主张少用语义含混,容易引起误解的中国成语,多用现代语言对外正面表述中国的立场。

  

   [i]Andrew Nathan and Robert S. Ross, 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 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 (W.W. Norton & Company, 1997).

   [ii]Zheng Wang ,Never Forget National Humiliation: Historical Memory in Chinese Politics and Foreign Relation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2012).

   [iii]Melvin C. Goldstein, The Snow Lion and the Dragon: China, Tibet, and the Dalai Lam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友善  友善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敌意  敌意词条  并存  并存词条  看中  看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