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告一段落,重建次第展开,抗震救灾转入新阶段。但是无论怎样转折,如温家宝总理在映秀记者招待会上所说,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不改变,坚持对外开放不改变,则是不容争辩的,是必须贯彻始终的。
这当然主要是因为,要不要以人为本,要不要对外开放,关系到国民的福祉,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坚持对国际媒体开放国门,中外记者第一时间涌入灾区,才使惨烈灾情瞬间为公众了解,为灾区人民赢得广泛同情;坚持对国外救援队、医疗队开放国门,才使国际救援力量以最大规模投入灾区;坚持对外国军机开放国门,才使国际救援力量以最快速度进入灾区。所有这些过去根本不敢想象的开放政策,最大限度动员了全人类的力量。在全球化时代,灾难的影响往往是跨国界的,不能仅凭一国之力应对。人类需要团结,需要以人溺己溺这一底线共识凝聚起来。否认人溺己溺这一底线共识,拒绝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只会导致人类被灾难各个击破,导致灾难的重复和放大,最终陷无数生命于无助的绝境之中。
此次抗震救灾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国际救援不仅浩浩荡荡,而且体贴入微。如一位将军对媒体所称,“这次外国军队向我们提供的赈灾物资,不仅反映了对灾区受灾民众的同情和关爱,而且想得非常细,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非常感人。”能体验到这种人性的温暖,显然拜开放政策、开放心态所赐。
开放是此次抗震救灾的一个重要经验。而这里的开放不仅是对世界,也是对自己的人民。于是在国际救援充分涌流的同时,国内的民间救援也充分涌流,而达致史上最大规模,成为抗震救灾中的重要力量。灾难空前,但爱心也是空前的。以人类之爱集体面对灾难,抗震救灾这方面的巨大成功,将更加奠定我们开放的自信,为开放政策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但是,开放只是手段,人,才是目的。此次开放政策的另一个鲜明特色,就在于它的人性化,此次开放是一切为了救人的开放,实际上是执政党以人为本这个整体逻辑在对外、对内政策层面的展开,显示了执政党兑现以人为本这一庄严承诺的勇气和决心。如果说中共十七大主要是在理论上吹响以人为本的集结号,此次抗震救灾则以实际行动吹响了以人为本的集结号。救人第一,救人高于一切,是共和国历史上崭新的救灾原则;国家领导人不顾余震频仍的威胁,第一时间而且接力赶赴现场指挥救援,亦为共和国历史上的创举;为遇难平民设立国家哀悼日,国旗真正为遇难平民而降,更是共和国历史上所未见。对平民生命的这种礼遇,使以人为本在朝着一种实实在在的悲悯、实实在在的关怀、实实在在的行动转化。这无疑是抗震救灾带给中国社会最大的进步。
尊重每个个体的生命、自由和权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我们的百年梦想。没有强大而高贵的国民,不会有强大而高贵的国家。因此国家应该善待自己的国民,应该对每一个国民的生命负责,对每一个国民的自由和权利负责。国家用对自己国民的这种无上忠诚,来证明国家对于国民的意义,就能维系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就能把国家的基础安放于人心之中。而这一切,在汶川大地震后达到了最高点。
汶川震痛,痛出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就是痛出一个以人为本的新中国,痛出每一个人都必不可少,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都纳入国家发展视野的新中国。总结抗震救灾这一月,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一汇聚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价值追求,扎根于中国大地,服务于中国人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坚定信念,排除干扰,以人为本决不改变,开放政策决不改变,只要这样做下去,我们就能跟整个人类一同前进,我们民族就会有光明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