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十年来台湾的演变和二十年来对台政策
二战结束前,台湾是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战结束后,台湾又落入国民党官僚买办的统治之下,更被纳入美国的东亚政治、军事、经济体系,实质上是美国的新殖民地,特别是在思想意识上,“几乎已经没有一个地方象台湾一样,不论在朝在野,那样地对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缺少批判的人士,而对于美国的一切,还怀抱着迹近幼稚的幻想。”⑦其次,台湾在实行土地改革之后,社会上还带着大量的、强烈的封建社会残余,蒋家王朝继续着独裁专制,黑社会与官、商勾结,横行霸道,高山族同胞、客家人等弱势群体遭受体制性的民族压迫和歧视,总之,这是一个反封建革命远远未完成的社会,是一个帝、封、官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悲情之岛。
值得探讨的是:如何看待从七十年代末到今天台湾社会的巨大变迁?台湾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毫无疑问,蒋介石死后,台湾党外运动、社会抗议运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性质。但是,对这场民主运动的领导者,对它和国际体系的关系,对这场运动的政治后果,都应作详细的阶级分析。
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台湾党外运动和其他各种政治异议分子的抗议运动迅速发展,并在全岛串连。在这个庞杂的抗议运动中,既有反蒋亲美、自由主义传统的传承(如五十年代的《自由中国》和“中国民主党”),也有反帝的、工农大众的爱国主义的传承,这部分力量继承台湾民众党、台湾民众抗日斗争、台湾共产党的左翼传统,在八十年代初,成立了劳工法律支援会,一九八九年成立了劳动党。抗议运动中,也存在着以“住民自决”为口号的一小部分人,然而,这种声音在一开始远远不是主流,毋宁说,它是一种海外舶来品:“台湾人意识或台湾民族概念,最初是在海外形成,尤其以在北美中产阶级台裔移民为甚。”⑧抗议运动的共同诉求是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包括其反共的戒严令。作为党外运动的主要刊物《美丽岛》在一九七九年创刊时,它的编辑包括苏庆黎、吕秀莲这样截然不同的人物⑨,前者是代表工农进步立场的党外杂志《夏潮》、《海峡》等杂志的总编,后者后来蜕变成为日本殖民统治涂脂抹粉的败类。后来成为民进党领袖的党外运动人士黄信介,在《美丽岛》发刊词中写到:“我们认为:在历史转捩点的今天,推动新生代政治运动,让民主永远成为我们的政治制度,是在台湾一千八百万人民对中华民族所能作的最大贡献,更是我们新生代追求的方向。”这和后来一些民进党内的台独言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一九七七年台湾社会运动的兴起,到一九八七年国民党当局取消戒严令,是台湾社会和政治体制发生关键性演变的时期。这期间,各种各样的群众性运动,如:劳工运动、学生运动、环保运动,妇女运动、消费者运动、返乡运动等等,在台湾发展。每当反对国民党专制的抗议出现在街头,经常会有国民党的流氓打手,或者所谓右翼“民族主义”青年团体,出来大打出手,他们以所谓“反台独”、“反共”为借口,镇压社会运动人士,维护国民党统治。这情景,中国人民是熟悉的。这个阶段,令人想起解放战争期间,在国统区爆发的反饥饿、反内战的人民运动,那时,中国共产党不但领导着武装斗争,也声援支持并直接领导着国统区第二战场上的争取民主的斗争。反观八十年代,我国领导人没有抓住机会,不但单方面放弃了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武装斗争,更没有声援和支持台湾社会的反国民党专制的民众运动,而是对台湾社会正在发生的迅速变化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另一方面抱着无限的幻想,对国民党统治集团频频友好喊话。一九九二年,早已是一具政治僵尸的“中华民国”修改了“宪法”,使得被我国领导人寄予厚望的“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共同立场”一朝倾覆,单方面对国民党当局进行统战的对台政策终于显露出危机的迹象。
台湾民主运动中代表大众阶层和爱国主义的力量,没有得到我国领导人的任何声援和支持,也没有条件得到中国广大民众的支持,势单力薄,丧失了台湾民主运动的领导权。另一方面,我国领导人把统战工作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和国民党当局谈判,这对正在和国民党当局斗争的台湾民主运动和一般台湾民众,产生了巨大的异化、疏离作用。如同在一九八九年政治风波时运用粗暴手段,将很多学生及其同情者推向自由化阵营,错误的对台政策也把大量的台湾民众推向反感和对立的立场。台独势力和李登辉在这方面,技高一筹,他们借机把台湾民众对历史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仇恨,转化为本省人对外 省人的省籍仇恨,再把省籍仇恨转化为“台湾人”对“中国人”的仇恨。因此,可以说,台湾民主运动的领导权,最终落入了台湾资产阶级内的买办阶层,他们把台湾民主运动加以阉割和误导,注入族群狂热和族群仇恨,最终蜕变为附庸帝国主义的民族分裂运动。
毛泽东说过:“没有共产主义运动,到共产主义是不可能的。”同样,没有人民群众的统一运动,达到祖国统一也是不可能的,正如同:没有解放区的土改运动,没有国统区的人民运动,建立新中国也是不可能的。八十年代台湾的民主运动,实际上是台湾民众自己解放自己的努力,是“二·二八”台湾人民起义的继承者,它具有发展出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人民运动那样的潜力。缺少了必要的支持和配合,这个潜力就不能发挥出来。然而,当时我国领导人的对台政策,不但不是去支持和配合,而是在往相反的方向用力:去支持和配合国民党当局,将国民党当局当作唯一的谈判对象,并把反对台独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当局身上。然而,国民党当局恰恰是台独思想的祖师爷:反攻大陆失去希望后的最佳选择,难道不是“中华民国在台湾”吗?一个依赖美日支持的买办当局,难道会真心回归中华民族大家庭吗?台独的种种反共、反华言论,难道不是继承蒋家王朝的一贯宣传吗?
二十年来对台政策的错误的实质是:没有走群众路线,而是一厢情愿地走了一条单方面联合统治者、联合少数精英政客的狭隘路线,这条狭隘路线越走越窄:最开始寄希望于蒋经国,而忽视了台湾民主运动中的各种力量,然后是寄希望于李登辉,却被李登辉大加玩弄了一番,接着又寄希望于宋楚喻、连战,现在也落了空,最后只好沦落到寄希望于陈水扁的可怜地步,然而,这条路线走下去,在未来等待着的,是更多的被玩弄、被欺骗,直至最後彻底破产。
继续往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