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丛非从 | 心理圈
有人说,爱情是在对的时候遇见了对的人,说了一些对的话,做了一些对的事。有了一个过错,就成了终生的错过。
然后失落,后悔,自责,抱怨,无助,或继续寻找。各种各样。其中有一方使劲挽回,却回回被伤。芙蓉姐姐说,人就是这样,你为了你爱的那个人不知疲惫的去付出;而那个人不会理解,甚至你付出的越多,TA越反感。反正你就是喜欢给你吃苦果的那个人。
读着这些失落的情感,伤感的故事,想着自己的过往,感慨万千。明明爱着爱着,怎么就那么错过了。明明付出了那么多,怎么就苍天无眼。莫不成真是命中注定,要爱到心碎,然后失去。
这是很普通的故事:牛在上海,翠在青岛,初识热恋不久。牛约了翠十一见,几经周转,几经家里反对,翠买上了到上海的机票。牛准备了及其细心,每块地板擦的干净如新,亲手做了丰盛的晚餐,挑选了水果,甚至每一瓶花放哪个位置都做了很细心的考虑和安放,想给翠一个家的温暖和惊喜。翠到上海,冷冷的说了个,想找个附近的宾馆休息,不想多说话,不让牵手,更不用说跟牛回家的事了。第一次冲突由此而起,牛的失望从脚趾凉到手指。带翠到宾馆后,自己径直回到家里生闷气,然后放心不下,又打电话,不接,又电话,已经在返回青岛的路上了。
于是错过。
牛自责,为什么要把翠丢在宾馆,偌大的上海,一个女孩的远行,自己很不男人。牛道歉,却已无济于事。牛忍着痛,继续讨好,仍无济于事。牛委屈,自己那么精心付出,为什么换来这些冷淡。翠的痛,牛又何尝懂,翠的压力,和爹妈吵架为了爱情,被三姑八姨训斥打预防针对方可能是坏男人,一个女孩的远行,安全的恐惧已经是大于爱了的。牛一个人丢下回家,也更验证了这个假设:所谓的爱情,敌不过现实的宿命。
再看《一起来看流星雨》,这些象牙塔里的故事,也写照着现实的爱情:叶烁爱着云朵,云朵也爱着叶烁。那只分手的交谊舞,就在两个人的伤里定格:云朵觉得这个比她小很多的男人太幼稚太孩子性,她工作的时候总是约她烦她。叶烁则觉得这个女人是个工作狂,放不下前男友,对他没有爱。直到两年后,一次意外的邂逅和发现,两个人那些爱从来都未曾消失,叶烁不是他认为的那个孩子气的男人,只是觉得他小就把所有索取爱的行为解读了幼稚任性,工作了的叶烁也懂了工作起来是多么身不由己。
还是错过。
这些伤害累累,在城市里很多人身上都在上演,屡屡受伤,开始质疑感情就是狗屎,不如金钱有安全感,然后物欲,然后空虚。然后号称自己现实,所以不适合。或者退缩,不敢再爱,只有那些怎么骂她却不曾离开她的家人有安全感,只有攥在手里的钱才有安全感。剩下的,都是身外之物,转瞬即逝,如果一点点阻力,就宁愿不要。
我相信处在这些失落里的人,都是因为还有感情,放不下,却也不敢拿。其实最可怜的,还是那些离开的人,他们选择了离开,却要忍受指责,他们心里伤痛,他们在被挽留,却无法回头。
这是这个年代和这个城市安全感与爱情的博弈的问题。
毫无保留的爱情,可以建立在大龄青年身上,但是这些感情也大多由少年发展而来,至少在大学里发展而来,经历过安全且单纯的年纪的考验,所以相信爱情。如果在社会上游荡几年开始的爱情,则是件很小心翼翼的东西,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坏的结局。你可以有一千个好,但是只要有一个不好被发现了,就可以被否定。处在不安的环境里有着不安的心走入的感情,就是一场安全感的博弈,建立在安全感之上,才开始发展出感情。而那些匮乏的安全感,就像是贫瘠的土壤,长出的花朵,自然就十分脆弱。意识到的人,小心翼翼的维护着,无论对方做出什么样的举动,都理解,忍让,全心爱着,不敢有企图和期待。意识不到的人,开始指责,为什么我这么真心付出,我这么努力,你还是要逃避,还是要不搭理。
她可能爱说的话,就是我想自己呆一会儿。她可能喜欢做的事,就是不想说话。这在感情的世界里是一大禁忌,对方感受到的只有排斥和冷漠。但是在个人的世界里,这却是习惯了的安全,多少次无助都是自己这么扛过来的。她压力大,她心情不好,她的不安全感被触动,就是这么个自动化反应。即使你做了很多努力,准备了很精心的东西,她依然视而不见。这时候你所有的委屈可以涌上头来,然后生气,然后也不搭理,这种反应很习惯,却也再度加重了她的不安,验证了她内心的那些没有人可以给予安全感。这时候能做的就是理解,然后陪伴,然后用爱就融化那些早已被城市凝结的冰,去证明安全。
牛和翠的故事是悲哀的,在青岛的电话里,有安全感也有爱。而在上海,爱是给安全感让步的。牛忽视了翠的不安,翠也忽视了自己的不安。于是悲剧。
安全感的融化,才能建立出稳固的感情。不然那只是吸引。
其次就是沟通。沟通在关系里,永远是重要的话题。亲密关系里常有的误区,其一就是爱我就应该懂我。希望在不说的时候,就被理解,至少希望在不说的时候,可以不被打扰。不开心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亲密恋人,看到对方闷闷不乐,自然会焦虑不安,然后问东问西,不答,反而更烦。于是问的人更焦虑,动作更夸张。于是恶性循环。就有了一开始我们说的,付出越多,对方越烦。闷着的人因为不安和习惯而闷着,着急的人因为关心和担忧而着急,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的人无法相互理解。原来相爱的人开始产生分歧:他不爱我,他很烦,我好失望,好失落。带着爱受伤,是可悲的事情。明明爱,可还要伤害,还要离开。因为不沟通,所以无法理解。因为无法理解,所以选择了失落。沟通,就是放下这些观点,爱我就应该懂我。告诉他发生了什么,让他理解。告诉他你现在的感受,最后才告诉他你的决定:想自己呆一会儿。而不是只告诉一个决定。
云朵是个工作狂,自己没有意识到多少。只是责怪叶烁的不理解和任性,却从来不去说工作的辛苦,只是固执的认为他不懂。翠也没有解释过从青岛到上海的路途有多艰辛,要承受多少心理压力和煎熬。
关于情绪。失落的感情,是以受伤结束的。受伤则以分歧开始。分歧的情绪是压抑的。带着压抑的情绪去安慰,去处理,连接的感觉就少了很多,爱的感觉也就少了很多。受伤的时候都需要安慰,可偏偏一个人必须强忍着受伤,强装坚强,去安慰另一个人。而安慰一开始,则又成了另一个局面:因为你做错了,所以你该安慰。安慰的人则就被认错了。这时候压抑的情绪就会加剧,委屈也会积攒,受伤的感觉就在加剧。
在关系结束了的时候,需要处理的是失落,在没有结束的时候,最需要处理的则是失望。亲密关系里另外两个常见的误区则是,我对你好你就该知足,别不识好歹;我爱你你就该爱我。这就是非理性的信条,阻碍着感情进一步的发展。期待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没有收到爱却只收到期待就是问题了。我们付出的爱是否真的被收到,然后再来看情绪是不是应该有。
关于爱这个人还是那个形象。这个东西是很难区分的,在急速的感情里,因为某些美的东西而相互吸引,然后将这个形象放大到这个人。当这个人表现出相反的一面来的时候,然后就开始不安:怎么可以这样。然后解释:他不爱我,所以这样。所以有时需要区分,是爱这个人还是爱这个形象。
当然,在形象里,有些是固有的。云朵眼里,因为叶烁比她小,所以这个形象固定的成了他是不成熟的,是任性的,所以叶烁的任何不理解她的行为都会被归咎于这个原因,这个大男孩并不成熟,并不懂得爱。有人说,男人的一半是孩子,在外面要强壮坚强,回到家就想像孩子一样刷无赖任性。这与叶烁无关,任何男人在恋爱的时候都想多有些时间在一起,而不是一直被拒绝。
至于受伤,是在所难免,曾经那么想去相信,曾经计划那么多,曾经有过那么多幻想,都在瞬时间毁灭,无力去承受。然后进一步相信了,没有什么是安全的,除了那还会骂我们的家人和握在手里的钱。
所以不要再去责怪那些现实的男人和女人,钱是他们唯一有安全感的东西。正是因为屡屡受伤,才会一次次不再相信。如果遇到,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呵护,然后用爱去融化。在这个城市与年代,这是很大的功课。做到了的人,在一起了,是幸福的。没有做到的,反思自己,继续努力,过去的能回来更好,不能也罢,都是我们要经历的功课。重要的,是去总结。除了天定,更多的是自己的选择。
如果失落再所难免,就去看看,是怨天尤人,还是去明白些什么。
我是小广告:丛丛的新书《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也许可以疗愈你的情伤。
陌陌:53198044;微信:congyy1020(私人微信,若加好友请注明真实姓名)
本文由 丛非从 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cong-light@qq.com
题图:jorda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