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父母必须有权威

本文节选自雅各布的《好孩子是这样养育的》

第三章

父母必须有权威

           在培养孩子时,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权威,要使孩子即时、准确、不容置疑地服从自己的命令。要想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应该给自己确立一个信念--这样做是他们一个重要的责任。

             令人遗憾的是,完全没有履行这一职责的家长数量仍然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家长在理论上都对这种责任没有任何认识。

            父母应该承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理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过,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是一回事,作为一种管教方式,父母要在孩子心中树立权威则是另外一回事。如果父母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但是,当孩子对服从命令产生疑问时,说明父母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当父母用劝说的方法来使孩子顺从时,说明他们选择了错误的实施方式。有的时候,父母可以为自己对孩子的命令做出一些解释,使孩子依靠自己的判断力来决定是否服从这些命令,但是绝对不能把讲道理作为使孩子听话的方法来用。孩子对父母的命令应该无条件服从,越是这样,对父母与孩子就越有好处。

读者千万不要产生这样一种误解,那就是当父母用自己的权威来管教孩子的时候,必须要始终保持一种严苛的态度,或者是蛮横、不讲道理地对孩子下达命令,又或是对自己向孩子下达的命令不做任何解释。

            以上所说的都是父母对“权威”一词的片面认识,其实,父母所采用的方式越柔和,在表达自己的愿望时的态度应该越亲切、语调越舒缓,所收到的效果就越好。母亲孩子提出一个一个希望,无论表达方式多么温和,其中都包含着一种权威,孩子必须毫不含糊地立即执行。母亲可能会说:“玛丽,你能暂时放下手中的玩偶吗?帮我把这封信送给待在图书馆的爸爸。”或是说:“约翰尼,再过五分钟,你必须收拾好玩具积木,准备上床睡觉,到时我会叫你。”又或是用一句“詹姆斯,看看几点钟了”来提醒孩子到上学的时间了。如果孩子习惯了父母的这种权威,那么无论母亲说话时的语气多么轻柔缓慢,孩子都会乖乖听话。

             很多母亲因为害怕会使母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疏远,压根就没有想过去尝试建立这种权威。有这样想法的母亲经常会说:“我希望孩子能够爱我。我心中始终有这样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导理念:如果我总是用母亲权威来阻碍、限制孩子的自由,他就会认为我是一只拦路虎,阻挡了他通向快乐、幸福的路。那么我不但不能管教孩子,反而可能成为让他反感或是厌恶的对象。”

            在很大程度上,父母的这种担忧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却不能作为父母不建立权威的借口。原因很简单,母亲根本没有必要用阻碍、限制的方法去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孩子母亲的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能否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能否共同去做孩子喜欢做的事,能否分享孩子的苦与乐、失望或是悲伤等情感。在这方面,母亲要让孩子随心所欲,满足他们的愿望。母亲的公正、合理、坚定而又绝对的权威,不仅不会弱化或是威胁到孩子母亲的爱,反而会使这种爱不断得到强化和加固。实际上,只要人类能够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给予足够的尊敬,便能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不断强化、绝不会弱化的情感。反之,父母即使不管教自己的孩子,也并不会让孩子更爱他们,最后反而只会让孩子对他们产生憎恨。

              在家庭中,父母不仅要使自己成为孩子的玩伴、朋友,对孩子想要进行的一些无害的玩耍也应该给予足够的自由空间,对孩子所犯的一些在成年人看来十分幼稚的错误也应该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同时,当需要运用父母权威的时候,父母要用一种公平、柔和、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威对孩子提出要求。这样,母亲孩子心中的地位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就像一位臣民忠心耿耿的对待自己的国王一样,孩子母亲的爱也将升华成一种更为高贵的情愫。

              反之,如果母亲忽视了自身与生俱来的母爱,那么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就很难赢得孩子对自己的爱,而且她永远都无法在孩子心中树立自己的权威。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会清楚的看到母亲的缺点,这就降低了母亲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而且孩子对于母亲的管教,也不会用应 有的态度去接受。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就会变得更加难以管教。女孩或许还能好一点,但男孩必然会慢慢变成父母的眼中刺、肉中钉。为了使他们不在家里捣乱,母亲只能把他们送到学校或是采用其他一些方法。因为只有这样,这位可怜的母亲才能不再遭受孩子长期的蔑视与否定,她才能从这种难以程受的精神负担中得到暂时的解脱。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心智的不成熟,他们对母亲的感情更多的是轻蔑,感恩之情是在很晚的时候才产生的。即使最后孩子母亲产生了情感,很多情况下也只是从轻蔑变成可怜。甚至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母亲作古以后,儿女们回想起她,也只会感慨母亲当年教儿无方,并未给予孩子真正的母爱。或许在这个时候,儿女们会对着妈妈的墓碑轻轻地微笑:“亲爱而又可怜的妈妈,当年管教我们的时候,你的日子是多么的难熬啊!”

                 如果一位母亲心甘情愿地想让孩子从小就蔑视自己,并且任由这种蔑视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增加,那么原本发展缓慢的感恩之情就会加速变成对母亲的可怜之情。与其变成这样的结果,反而不如母亲孩子不予管教,放任自流,任何事情都给他无限的自由,并希望以此获得孩子对自己的爱。但是,如果她想在有生之年就获得孩子对自己的爱,那么就必须要负起管教子女的责任,树立自己的权威。

             一些家长经常会谈论在管教中给予孩子过分的自由有多么大的危害。其实,家长们应该明白,只有在一些能给孩子身体造成伤害或不良影响的事情上给予孩子自由才是应该被谴责的,给孩子自由这件事本身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或者可以说,父母给予的自由使孩子的身心获得满足,并不是一件让人为之色变的事情。真正能够产生危害的,是孩子沉溺于那些对身体有伤害性的事物中不能自拔。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对孩子来说,家长所给予的自由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在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上,他们的自由甚至受到了更大的限制。但是,孩子出于天性,产生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或者不知发端的冲动,甚至是一些诡异的想法,只要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家长都应该尽量满足他们,这样做得越充分,效果就越好。

              所以,当小孩向父母问道“我可以做这事吗?”或“我可以做那事吗?”的时候,母亲所要做的,不是考虑孩子的行为或想法是明智的,还是愚蠢的;也不是用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来代替孩子进行考虑;而是关注孩子这样 做是否存在危险、是否会造成任何伤害。如果没有危险的话,就应该放心地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答复。

            在给予孩子最充分的自由和对孩子进行绝对控制二者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也不存在所谓的不可调和的因素。父母在给予孩子最大自由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建立起对孩子的权威。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只要稍加思考便可不言而喻。这两种做法并不像人们脑海中所想象的那样,存在着一种模糊的冲撞。孩子可以在拥有充分自由的同时,完全又对父母的管教极为顺从。相反,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孩子的生活就会因为家长们不停的打断、限制与拒绝而变得痛苦不堪,孩子也会变得难以管教。这个道理用一个例子便能说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父母必须有权威  有权  有权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  必须  必须词条  父母必须有权威词条  
综合

 “毕剩客”求职小心4道心理坎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在接受调查的上千名应届毕业生中,六成毕业生对此选择“相当模糊”,模糊的原因是毕业生观点冲撞激烈...(展开)

综合

 你学会爱孩子了吗?

天下无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孩子,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关于父母爱孩子的谚语一翻一大堆,但是豆瓣网上“父母皆祸害”小组对于父母的抱怨,颠覆了我们对亲子...(展开)

综合

 5.1 承受心理考验

在面对求职这样重大的追求时,每个人都会因“输不起”而面对巨大的压力,而求职常常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家的心理底线都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考验,这样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