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街头的公益广告:同性恋不是一种选择
淡蓝网讯:上世纪9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迪恩·哈默首次提出并引起全球关注的“同性恋基因”理论,最近被一项新研究证实。
美国同志媒体Queerty报道,哈默在1993年7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称人类性取向受基因影响,他认为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母亲遗传。
哈默的研究为“同性恋并非后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但20年来其他一些研究曾得出相矛盾的结果,使得愚忠于圣经和恐同的人士对哈默的研究予以否定或嘲讽。
本月5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哈默是对的,确实存在“同性恋基因”,而且这样的基因有两个,甚至更多。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人员对若干同性恋兄弟进行研究,参与研究的美国西北大学学者迈克尔·贝利说:“性向与后天选择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性向可能受基因控制,我们已经有证据可以证明,有两组基因会影响男性的性取向。”
研究人员抽取了409对同性恋兄弟及其异性恋家属的血液,分析确认X染色体上的某个区域确实对性取向有影响,也确认了8号染色体上一些DNA会影响男性的性行为。
贝利说:“基因的作用不完全是决定性的,肯定还有一些环境因素。”荷兰神经学专家迪克·斯瓦布曾在新书中指出,女性在怀孕期间的行为或所处环境,对孩子天生是双性恋或同性恋者的几率有一定影响。
发现“同性恋基因”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堕掉同性恋胎儿。目前没有“同性恋基因”检测技术,或许永远都不会有。贝利说:“尽管将来可能有男性胎儿的性向检测,但这种检测不会很准确,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伦敦国王学院心理学家卡吉·拉曼告诉英国《每日邮报》,基因对人类性取向的决定程度约为40%,将来可能会发现更多影响性向的基因,这会大大增加胎儿性向检测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