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点钟的地铁里,我经常遇到乞讨者,有时是老人;有时一位腿脚不好的妇人,左手拖着孩子,右手拿着拖盘。我要给一块钱吗?像以往一样。昏沉的灯光,映照着他们的脸,看不到一点情感,然而他们的眼睛,泄露了秘密,里面布满血丝,是麻木,也是兴奋。没有一点儿怜悯和哀伤。对,里面装着的,都是欲望,欲望让他们披星戴月,和那些夜归的人们一起,劳作在这晚班的列车上。
我果断地拒绝了。我讨厌被欲望压弯了腰的人。他们是真正的乞求者,永不知足。然而,我又是否被自己的讨厌压迫着呢?果真要放下,恐怕是要放下这些欲望,也要放下对欲望的抵拒。
就像最新网路上火热的智者乞丐鼎然,他穿着乞丐的破服,说着先知的语言。他的乞讨,是为了放下一切的面子和虚荣,甚至自尊。可这是否又意味着,他无法放下对面子和虚荣,甚至自尊的抗拒?生活在人间,自尊让我们保持最基本的温度,让生命更加从容地流动。如果要执意摧毁,是否意味着,对人性自身的否定?
这是一种悖论。
悖论传递的信息,让我们去了解更多的真相,也许生活,远非非此即彼。学会生活在中间地带,需要平衡的能力。无论过分偏向哪一方,都会将我们带入“乞丐”的境地。
我刚刚放下一些东西。
很长时间,我都是名典型的“女汉子”。在近两年的自我对话中,我看到自己的背负:我的女性身份,过早地被压抑,甚至否定了。它通过我的母亲向我说话:我很委屈,我很虚弱,我需要保护。所以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成了我的“敌人”,她“压迫”母亲,使母亲沦为弱势群体,她需要被保护。而我,是我母亲的救赎者。
这种错位预设,在关系中带来很大的痛苦。因为你同时需要救赎和被救,需要保护和被保护,无论你偏向哪一方,都会引发战争。你一边脆弱依赖,一边又强悍无比。你会更加削弱弱者的力量。比如我以前喜欢“怒见不平,拔刀相助”,平地一声雷地插进别人的委屈争端里去,不仅没有帮到“弱者”,反倒给别人带来新的伤害——因为,其实,他们自有力量去解决。
当我看清这些,试着和自己对话,找到体内退缩到阴影里的那个“她”时,我听到了她的声音:“我想站在阳光下,让人看到我真实的身份”时,这场战争,自动消失。她既不强,也不弱。既不需要被救赎,也不需要救赎。她独立了,也自由了。于是,我既无需乞怜于要做一只金丝鸟,也不必乞怜于要做一只大金刚。我在中间地带,主动选择我要做什么,是温柔还是强悍,还是既不温柔也不强悍,只做此刻最想做的自己。
我想,这也算放下吧。如果每天要放下点东西,那么今天,我会放下什么呢?——慢着,对放下的执着,也要放下。
作者:周涵,心理咨询中文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