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严厉禁止,使原本平凡的东西产生了特殊吸引力。
贾宝玉原来是不太喜欢读书的,但在《红楼梦》第23回,他在书坊发现许多古今小说和传奇角本,立刻如获珍宝,悉数买回。
一天早上,正在桃花底下津津有味地读著《会真记》(即《西厢记》)时,黛玉刚好过来,问他看什么书,宝玉慌得藏之不迭,推说是《中庸》、《大学》。黛玉不信,宝玉只好将书摊开来,说:“好歹别告诉人去。……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於是黛玉也接书来看,而且越看越爱不释手。
宝玉和黛玉的沉迷於《西厢记》,除了宝玉说的那“真真是好文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西厢记》在当时乃是一本禁书,所以宝玉才要遮遮掩掩。这就是所谓的“禁果效应”,越是被禁止的东西,就会越让人注意,也越具有吸引力。“禁果”指的是伊甸园里的苹果 ,亚当为什么会渴望吃苹果呢?幽默作家马克吐温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初被上帝禁止的如果是那条蛇,那么亚当想吃的可能就是蛇。”真正诱人的并不是苹果或《西厢记》,而是“被禁止”这三个字。如果《中庸》、《大学》被列为禁书,那么贾宝玉渴望读的可能就是《中庸》、《大学》而不是《西厢记》。
心理学家弗利曼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小学生在玩具屋中玩各种玩具,其中有一部电动机器人。在玩了一阵后,老师对某一组学生发出“不准再玩电动机器人”的禁令,结果该组学生都改玩别的东西,不敢再玩那部电动机器人。改天,另一位老师又带同一群小学生到该玩具屋玩耍,结果,原先被禁止玩机器人的那组小学生变得特别喜欢去玩那部电动机器人,觉得它更有吸引力。这种特殊的人性,显然在儿童期就开始浮现。任何东西只要加上个“禁”字,譬如禁果、禁书、禁药,就会让人觉得更神秘、更刺激,而千方百计想去弄个来试试、玩玩。除了你越禁止我就偏偏要反其道而行的心理反动因素外,还有一个诱因是触犯禁令所获得的快乐,乃是双重的快乐。
上帝禁止亚当吃苹果,老师禁止学生读禁书,父母禁止青少年谈恋爱,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你除了摇头叹息外,更应该了解这些其实都是来自你的“栽培”——因为你的严厉禁止,使得原本没有什么的东西“物超所值”,产生了特殊的吸引力。你不能怪孩子“少不更事”,应该怪自己“老不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