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房里。
病人攥着你的手:“我快死了,他们都不肯告诉我,可我知道我这个病治不好。”
你忍不住想说:“您别多想了,没那回事。”
可是你不能说这句话,否则他只好一声叹息,把剩下的话咽回肚里。
病人使劲睁着混浊的眼睛,看你:“这个病治不好,你知道的,对吧?”
你忍不住想说:“不会啊!您就安心养病吧,我们还等着陪您出去玩呢。”
可是你不能说这句话,否则他只好一声叹息,把剩下的话咽回肚里。
你心里在搜肠刮肚地,想替他证明这件事还有希望:有这样的例子吗?即便这种情况也还可以有救?就算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也好……不要悲观了,振作起来呀。
可是所有安慰他的话,都没有安静地坐在那里,让他讲,对他有帮助。
——但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让他讲,倾听他对生命如此深重无力的绝望,是最难最难的一件事情。他无力反抗,你也不反抗,你们共同承受着生活的绝望。
二
换一个不那么绝望的例子。
女朋友郁闷了,男朋友去安慰。男朋友说:“其实你完全可以这么办……”
有人说这反映了男人的自以为是,倒也未必。很多教男女沟通的书都说了,男性关心解决问题,女性关心情绪。“其实你完全可以这么办”的言外之意:“其实你完全没必要有情绪,我见不得情绪。”解决问题,正是一招回避情绪的手段。
有一句话,叫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有些话咽进肚子里,感觉也差不多。
我在课上经常讲,有一些时候,50分钟的咨询里,我说话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甚至只有开头的寒暄和结尾的总结,中间一句话都没有。不止一个人问我:“一句话不说你也收钱?”我会开玩笑说:“对啊,简直是赚钱最轻松的行业了。”
并不轻松,其实。一句话不说,如果交给没受过训练的人,是要搞成冷战的。
三
两口子聊天,太太说:“某某家换了辆Q5,唉。”
先生忍不住想说:“唉什么唉,等咱们有钱了,换一辆Q7!”
——但是先生忍住了。这很好,他在努力学着倾听。
太太说:“你什么时候也换个车啊?”
先生不说话,脸色沉了下来。
太太:“算了,就凭你现在的工作……这辈子也没希望。”
什么叫这辈子也没希望啊?什么叫这辈子也没希望啊?你到底是看到了多远啊就把我这辈子给定死了?你知道我现在有多努力吗?知道我以后的打算吗?你不知道就别跟着瞎嚷嚷好不好?整天就知道看不起我、埋汰我,好像你的生活不如意全是我一个人造成的。也不看看你自己做了什么,别人家的老婆一年还挣几十万呢,你怎么不说……
先生铁青着脸,沉默着,心里万马奔腾。
有的人会发现,沉默的时候很容易滋生敌意。对这些人来说,倾听对方,尤其是对方的负面情绪时,会难免代入自己的立场:如果ta失望,就是对我不满;如果ta担心,就是暗示我去解决;如果ta郁闷,是在指责我的无能;就算ta打了个哈欠,也是因为我不够有趣……这时候万万没法再沉默下去,一定要设法补救,让ta不要再失望、担心、郁闷或是打哈欠。补救的途径当然是开口说话,或反击,或辩白,或讲理,或显摆,都是在说“我跟你想的不一样”的意思,好像非如此不足以经营这段关系。
四
按照我们所受的专业训练,必须形成一种完全相反的思路。
不要把对方失望当成对我的不满。而把对方对我的不满,理解为ta在表达失望。
在咨询室里,我们被怀疑,被指责,被嘲笑,当然也有时候被崇拜,被依赖,被爱。但这些都是对方表达的情感,而我的工作是处理这些情感,尽可能地理解,和容纳。至于这些情感和我的关系,我是否真的那么烂或者那么好?不重要。
一个来访者歇斯底里地说:“为什么你就不能直接告诉我解决办法?”
我可以为自己辩护:“因为本来就不存在一个解决办法。”
可以彬彬有礼:“对不起,让你失望了。”
也可以反击:“你为什么总是执著于想要一个解决办法?”
还可以一本正经地解释:“你对心理咨询的理解不太对,它的作用其实是……”
——但我只是说:“嗯。”我在听她,她在失望。
她怒气冲冲地捶着沙发,根本没有看我。捶着捶着,眼泪流下来了。
五
最近跟人聊起“倾听”,有感而发,就写了这篇文章。
拜一些社交培训所赐,倾听近来被包装为一种上等的社交技巧。他们问我:“你们搞心理咨询的是不是很擅于跟别人快速建立关系?因为你们懂得倾听。”
还有人希望我传授几招倾听的技巧,以便相亲时显得自己更温柔善解人意。
他们不知道的是,心里存了太多“自我”的私念,就做不到纯粹的倾听了。
因为倾听,意味着情感的分享。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完全进入对方的世界。大多数人说到倾听的重要性,都只想表现自己很有耐心,以便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好处。但这总有些时候是行不通的,我们忍不住打断对方,因为忘不掉我们自己。
内容来自微信个人公众号@李松蔚
版权说明:原文的版权都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林紫心理堂(LINZI-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