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页新闻,迎面而来的标题是“14岁留守姐姐杀死9岁妹妹 称‘就挖你们的心头肉’”,想像马上把我带入血淋淋、冷酷无情的场景,我不忍在这里重述新闻中的描述。留守儿童的童年成长可以说是一段创伤的经历,他们就像离开妈妈的小蝌蚪。“婴儿和幼儿应当具备和母亲(或者母亲的永久性潜代者)保持温暖的、亲密的,以及持续的关系体验,在这个关系中双方都能找到满足感和愉悦感”(Bowlby)。14岁的姐姐在成长中得不到父母的爱与被爱,这对她来说是很痛苦的。为了减轻依恋关系的缺失,找到存活下来的方式,也许她在内心告诉自己:有生命的人与没生命的物品几乎是一样的,也许这样可以帮助她隔离自己的感受,同时也不用顾及他人的感受。大家可以通过很多心理学的书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在小时候没能力得到或没机会得到爱与被爱,并不意味着长大成人后没法感受到爱这个话题。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成年后有了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阅读、思考、成长沙龙、求助于心理咨询等。我们都知道即使与妈妈分离,小蝌蚪在大自然中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克服重重困难茁壮成长。
以下是一位曾经的留守儿童写的一封信,她现在在工作中是一位优秀的员工、在生活中是一位得到爱与被爱的人,很受大家的喜爱。
“姥姥,为什么妈妈上廁所那么久还不回來。”天差不多黑了,我赖在门外不进屋,早上妈妈出门告诉我出去上个厕所就回来。这是我童年最久远的记忆了。那之后,我便开始了长久的留守儿童的生活。
爸爸妈妈常年不在身边,与弟弟妹妹一起跟爷爷奶奶生活着。因为爸妈不在身边,我们过得比寻常人要辛苦些,别的小朋友会欺负我们,说我们没爸妈教,没教养。课间放学常被追着到处躲,躲不及便会挨打。有時候甚至會被追至家門口,關上門,才會有些許安全感。爺爺奶奶的孙子孙女比较多,还要顾农活,没有足够的精力注意到我们的每一件事。我们也尽量不把学校里的事带回家去,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不能困扰到他们,于是慢慢的都只报喜不报忧。如果看这封信的你也是一位留守儿童的话,请放下顾忌,相信自己作为父母的孩子、一个宝贵的生命,是值得被爱、被关注的。
话虽如此,现在我偶尔想起以前的事,想得深了,还是会一阵的难受,如果爸爸妈妈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或者等我们懂事了再外出工作,我们的童年应该会幸福很多吧,功课遇到难题了,他们可以在旁指导,被人欺负了,可以不觉得那么惊慌失措,因为爸爸妈妈就在身边,有他们在就不会害怕。受到老师表扬了,可以兴奋讨要奖赏,而不必等到过年,甚至更久才能告诉他们,那时本来是想讨取奖赏的筹码早就没有了当初的兴奋感和幸福感,而变成了我在学校过得蛮好,不用担心的安慰。
这样的要求对于我们很多留守儿童来说其实是很奢侈的,因为如果不外出打工,连基本的生活都是难以保障的,更何况还要供我们几个孩子上学。在家里的都是家底比较殷实,可以有小钱做些小生意的。所以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在我们家乡还是有一部分人,与我同龄同班的都有好几个,不过他们的情况会好一些,因为至少他们不会在开学好多天因为没有交齐学费而没有课本。
外出打工挣钱实属无奈,但现在经济逐日变好,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可以做很多很多,因为电话普及了,还有网络,可以经常视频和通话。因为并不是一定要面对面,有声音,有图像都会比什么都没有好很多。以前我们几个会因为接到了爸爸妈妈打到村里小卖店的电话而高兴好几天。接电话的时候,总是话很多,讲又考了好成绩,帮忙爷爷奶奶做家务,挑水浇菜,总是想把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描述给他们,因为那些都是希望他们也参与其中的生活。
留守儿童的日子现在想想甚至刚刚在写下的时候还是会难过,觉得错过很多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留守儿童的日子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变成了现在的我。虽然没有很大的成就,但我喜欢现在的我,任何人拿任何的人生与我交换,我都不愿与其交换。
小时候被经常追赶练就了健康的我,上了初中,高中,到大学,我的体育课从来不需要担心,考试的时候总是能拿到出彩的成绩。现在我总对当时欺负我的小伙伴说,谢谢,然后要他们请我吃饭,他们热情和不好意思的表情很可爱。因为受过别人不太一样的同情,我能同理别人,并不觉得别人需要同情,如果可以,我习惯祝福我们大家祈祷安好多过于同情。因为爸爸妈妈时常不在身边,所以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做主,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现在的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如何照顾好自己不至于给身边的人带来烦扰。因为时常等好久好久才能跟爸爸妈妈炫耀我的好成绩和讨奖赏,学会延迟满足,并学会等待。也因为常常好长时间,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所以我格外的珍惜现在能在一起的时间,常常找机会回家看看。也因此更珍惜在身边的人和事,享受放下的每一个时间。
现在的我不急不躁,尽力做好每一件事,顾好自己;留守儿童的日子让我学会了独处及与内在的自己对话,因此现在的我做事情不会轻易受他人的困扰与影响;我能很明确知道自己的需求,我会按自己的步子与节奏慢慢走,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不殷羡别人,因为确信自己想要的也会到来,那样的生活才适合自己。我不埋怨那段留守儿童的生活,恰恰相反,我感恩有过这样的经历,让我与别人并不一样,最终也没有不一样。
现在的我跟爸爸妈妈的关系都很好,是家人,有来自血缘温热和牵连。是朋友,他们会给我建议,但是让我选择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们常常联络,电话,QQ,微信,视频,偶尔写写关于他们的文章,然后邀请他们去评论,告诉他们这些互动和交流对我们很重要。他们常常很害羞,像个孩子一样,笑得像朵花。
亲爱的孩子们,如果你的爸爸妈妈也在外不能常常回家,你觉得疑惑,不用害怕我们与别人不一样,因为我们收获的并不会变少。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上苍对我们一定有所眷顾。
后记:我们的这篇文章写到中午,上面提到的那条新闻就已经从主页拉下来了。也许大家认为这是经济社会的普通现象不能吸引眼球,也许是怕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家庭产生情绪,也许大家觉得留守儿童的问题谈了太多年,可以忽略了。其实我们身边除了留守儿童以外,幼儿园全托的儿童、小学或初中寄宿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依恋问题。
延伸阅读:《直面内心的恐惧》、《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叙事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