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的热播,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也让“父亲应该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一话题升温。一份网上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严重。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父亲们到哪里去了?面对“男孩危机”,父亲们该怎么做?
调查:
八成受访者称“父教缺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由于离异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父教的缺失。更多的父亲虽是完整家庭的一员,但实际上并没有尽到父亲的教养责任,他们的孩子同样陷入成长危机。通常将这些现象通称为“父教缺失”。
近日,来自网上的一份调查显示,81%的受访者感觉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普遍。其中,24%的人觉得“非常普遍”。仅19%的人选择“不太普遍”或“不普遍”。超过四成受访者(42%)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而选择“父亲”的人不到两成(17%)。另有39%的人表示教育责任由“父母均担”。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主力仍是妈妈。
当被问及什么原因造成父教缺失?调查中,61%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父亲“加班应酬多,无暇顾及孩子”;44%的人将原因归咎为“回家晚或少,没时间参与互动”;39%的人觉得是“观念有问题,认为教育只是母亲的事”;37%的人直指当前不少父亲“缺乏责任感,不愿承担义务”。
观点:
缺少父爱孩子易缺“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是造成“父教缺失”现象的原因之一。学前教育专家范佩芬认为,“男主外”的思想往往让男性觉得养育孩子是家务事儿,需要母亲承担得更多些,这就导致一些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得不够。如今,去幼儿园或者学校给孩子开家长会的,仍是母亲多于父亲。
但是,当今社会的很多现象,恰恰是“父教缺失”带来的后果。范佩芬表示,诸如阴盛阳衰、男孩子缺乏男子汉气概、缺少责任与担当精神,很大程度上源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一个很好的“男性榜样”。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女老师普遍多于男老师。在0至18岁这个重要成长阶段,伴随孩子的是女性居多,这也对父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它会让孩子一辈子缺“钙”。
释疑:
父亲们到哪里去了?
儿童的学习是观察性学习,儿童从父亲的身上观察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亲、男人和女人怎样合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为长久也是最为深刻的榜样,父亲对男孩成长起决定作用。
“父教缺失”成为当今家庭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父亲们到哪里去了?孙云晓指出,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迅速攀升,单亲家庭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而大部分单亲家庭是由单身妈妈及其孩子组成的,因此可以估计单亲家庭中父教缺失的现象非常普遍。
此外,即使在完整的家庭中,父教缺失也成了日益严重的现象。相当多的父亲专注于工作和事业,而把培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交付于母亲。孙云晓介绍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5年在“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第五位。可见,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母亲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支招:
拯救男孩父亲该怎么做?
父亲是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如何成为一名好父亲?孙云晓说,“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
爸爸的称号是孩子给予的,“爸爸”这个称号跟孩子是同龄的,好爸爸的起点是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因此,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亲就应该舍得时间去养育他、教育他。为了孩子的成长,父亲应该敢于做出牺牲。
“如果父亲对儿子的发展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爱,儿子就会永远记住您,您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位好父亲的形象。”孙云晓说,如果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席了,当儿子将来发展不顺或者走上邪路时,他第一个要指责和埋怨的将是父亲,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父教缺失。
孙云晓认为,好“爸爸”需要时间,态度决定一切,当好儿子的榜样。可以作这样一个比喻:在儿童时期,父亲每1个单位的投入,他在将来可以有10倍的回报。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当孩子长大成人,父亲再多的投入,也可能收获甚少或者没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