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女性孕期及产后抑郁的认识和康复治疗越发普及。平时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也以准妈妈为多,即使陪伴在准妈妈身边的准爸爸神情紧张,疲惫焦虑也并没有得到家人的重视。 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强调对孕期女性的全方位呵护,也易于忽略保护者—准爸爸的心理状态,社会期待有时可能会无形中理想化准爸爸的行为,即,在准妈妈面前做到坚强,耐心宽容,处事不惊, 导致一些准爸爸甚至自己也不能接受及理解自己在太太怀孕期间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反而更高要求自己,压抑自己。长此以往,可能将准爸爸一步一步推向抑郁状态。
图景一:
黄莉怀孕后,孕期反应很大,常常呕吐,吃不下饭。 先生王维陪着旁边看在眼里十分着急, 但有帮不上忙。他的神经经常崩的紧紧地,有时黄莉咳嗽一声,他的心即刻悬到嗓子眼。他最怕的是晚上睡觉,总怕自己不小心压倒肚子里的宝宝而不能安然入眠。等黄莉的孕期反应稳定了,想跟她“嘿咻”一下,又怕会伤害宝宝,只好压抑。王维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烦躁不安,易发火,做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还伴有紧张,失败受挫,疲惫的感觉。
图景二:
James在太太舒悦怀孕前和她无话不谈,工作上有烦心的事情,聊一聊便一起“乌云散尽”。可舒悦怀孕后容易累爱睡觉,每当james下班回家,舒悦已经呼呼大睡。以前两个人常一起看电影,外出吃饭等活动都取消了。王维有种很强的失落感,当他发现自己责怪舒悦时,又十分内疚自责,觉得自己不好。这种矛盾心情导致他越发沉闷,常把自己关在书房发呆,做事没劲,连吃饭都没有胃口,有时候还会有自暴自弃的念头。
图景三:
田甜生下女儿两周了,罗亮看着她竟有了无所适从的感觉,想抱抱她给她换尿布,洗澡,分担田甜的压力,但田甜和家人觉得他笨手笨脚碍事,让他一边待着不要添乱。罗亮心里难受,一方面觉得自己做爸爸了,对田甜和女儿的责任多了,一方面似乎又使不上劲。很多时候他觉得自己在家里是多余的,至今都还没有找到做爸爸的感觉,心情很低落。
图景四:
小薇和国强的儿子虽是计划外的,但他的到来让两个人满心欢喜。不过儿子渐长,家里的开销也大了,光奶粉,婴儿辅食和请月嫂的费用就让国强喘不过气。心情烦躁时两个人常大吵,说些泄气的话。国强最近一想到回家就头疼,更不要说看到儿子,心里都有点厌恶他,不夸张的说,把他扔出窗外的念头都有过。有时他觉得活着真没有意思。
这些图景可能在准爸爸准妈妈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上演,但都没有被很好的重视,原意可能因为:
初为人母的年轻夫妻对孕期和产后的生理,心理知识摄入不足,毫无经验可言,所以易处于一种无能,无所适从的感觉中。
怀孕后,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以小夫妻一体的联盟关系暂时因为宝宝的到来变得不清晰。家庭成员过度把焦点放在宝宝身上,不可避免会让伴侣一方产生被忽略的失落情绪。
随着宝宝的降生,新爸爸可能一时进入不到角色。因为和宝宝建立不了情感的联接或者丧失联接感都会导致新爸爸产生被排斥的,如同局外人一样的无助感。
稳定的家庭生活和稳定的心理状态离不开有序的经济基础。因为宝宝的到来,多少会影响到日常家庭支出。这种情况下,需要夫妻冷静应对,彼此鼓励,而不是以情绪处理问题,可能会把一个想要负责人的爸爸推向逃避,消极的情绪方向。
其实,不要让抑郁缠上准爸爸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小夫妻及家人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有效避免或减缓准爸爸的抑郁了:
学习。知识是克服困难积聚勇气和信心的钥匙。小夫妻在孕前多看些产前产后生理,心理变化的教育普及书籍,有条件的参加一些教育机构专为准爸爸准妈妈开设的训练班,增加孕期常识,培养准爸爸在太太孕期及产后的应对能力。
准爸爸和准妈妈共同规划好产前,产后家庭经济预算,建立一份清晰的“社会支持系统”名单,即,了解一旦自己在经济上和精神上暂时需要支持时,身边哪些人可以给自己帮助,以此建立稳定安全的心理状态,帮助自己安然过渡。
建立良好的夫妻沟通习惯, 包括固定的交谈时间,空间。这样可以提供不仅是准爸爸也是准妈妈表达情绪,释放情绪的途径,从而巩固夫妻的联盟关系,缓解焦虑不安。
俗话说,照顾孩子是女人的天性,对于大部分男性来说,是需要引导和支持来进入和孩子的情感联接部分。尤其是孩子出生一两周内,新妈妈可以在家人或月嫂的帮助下,邀请新爸爸一起练习抱宝宝,喂奶粉,洗澡等,把这当做两个人共同分担的任务并有所分工。以此强化新爸爸的胜任感,参与和自我价值感,找到“我自豪我是爸爸“的积极体会。
还有重要的一点,新爸爸和新妈妈要在宝宝出生一个月以后,回归到原来以夫妻为主的生活秩序中来。尽可能安排一周一次,哪怕只有一两个小时的两个人相处的时间,两个人可以去看场电影,或出去散散步,逛逛街。找到一种被宝宝填满后的放空感,有了这个心理空间后,彼此才会更有力量回到好爸爸和好妈妈的角色中。
最后祝准爸爸和准妈妈幸福快乐!
=======================================
作者 刘伟
知觉心理特邀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