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卑吗?对容貌不满意,对成绩不满足,觉得自己不如人,好像没有什么办法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水准。自卑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时刻存在着,提醒着自己“你是差劲的”。而调转目光,身边的那些自信的人似乎永远都笑逐颜开、把事情处理的妥当。
身边的友人Z便是个充满自信的人,从未因本三的经历而恼火,也未听见她伤春悲秋的谈论自己的艰难。报班、考GRE、出国留学、留美教书,她稳稳的走着自己的路子,“我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哥大、耶鲁这些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她懒洋洋说。她不愿听到她人抱怨“我数学不好,学不来”、“我英语太差,出国艰难”。用她的话,“数学不好,学啊,英语不好,报个班努力啊,唧唧歪歪的。那都是个人的问题,自己不改变,谁也帮不了你。”她不喜欢周身充盈着自卑感的人。而我恰是个没那么自信的人,虽然自卑感随着年龄增大逐渐收敛,但依然不似她那般自信。她却和我要好,甚是奇怪。
前些天听曲伟杰老师谈自卑和自尊。让我更加贴近了自卑。自卑的形成受个人特质、成长经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更崇尚谦和内敛的品质,不喜张扬自傲,某些程度上,自卑与自谦似乎有着重叠的部分。曲老师认为“自卑不同于自谦,自谦是自身有实力而不张扬,自卑是内心的自贬。”曾奇峰教授认为“自卑是个体将对外的攻击转向了对内”。阿德勒这样定义自卑情结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绪”。有自卑情结的人,会有“争取优越”的行为,这些行为指向的都是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简单来讲,就是不设法克服困难,反而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麻木自己,告诉自己一切皆好,但事实上困难情景依旧存在。阿德勒将这类行为的症结归于“目标订的太高”。例如有的人不想恋爱是由于恋爱中,人会变得软弱,对于恋爱中呈现的软弱感到自卑,她的优越感目标为“我不能软弱”,为了不呈现软弱,她选择躲开爱情中的相互依赖关系。
自卑并非总是怯懦、胆小的。另一角度去想,自卑实则推动着人类进步,正因人类深知自己的渺小与浅薄,对万物有敬畏之情,才不断进行科技的创新,去试图了解和控制自然。自卑让我们更加关注自我、体察自我,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动力,正因对自己不满,我们才不断想丰满完善自己,去趋近内心理想的自己。
面对自卑,如何去做?集结曲老师与同学课上讨论的智慧,总结为以下几点:
1、和自卑同在,如佛家所讲,物来则映,物去不留。承认自己自卑的现状,但不与之过多纠缠。
2、正确看待让自己自卑的事情。把精力用在可以提升、改变的事情上,而非不能改变的事情上,使自卑逐渐转化为一种自信。
3、激励自己,超越自己。突破内心怯懦逃避的自己,直面困境,对人生的脚本进行修改,变“我不行”为“我行”,在不断突破中实现自我的真正价值。
阿德勒在《超越自卑》里写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就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掉这种感觉”
回到友人Z的故事,这样看来,她并非没有自卑,只是她没有深陷于自卑的泥潭,终日自怨自艾,在自卑路途的分叉口,她选择了超越的方向,而我,没有她那般勇气十足,一度有些退缩和封闭,但庆幸的是,我始终保持着觉察,也正开始迈向超越自我的征途。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