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不仅仅是节食
今年暑假实习时,有缘结识一位大爷。他68岁,中等身材,眯缝着眼。
再次见面时,大爷竟热情地邀请我去吃饭。他净挑重口味点菜,辣子鸡、红烧肉等。饭量倒实在不小,最后我们年轻人吃得饱饱的,他却问服务员“怎么米饭还没有上,大家都饿了嘛”。席间见他喝汽水,我自作聪明地告诉大爷,您喝它不好。他先是一愣,原来含有碳酸成分,接着便说,我不经常喝汽水,但特别能喝啤酒和红酒。结果,第三、四、六天,又见他喝汽水。
每天早晨,他6天左右起床,然后散步1个小时,中午不睡觉关注微信好友动态,晚上7、8点又开始散步了,夜里9点至12点,则在手机上读小说。
过一段时间,我们关系很熟了,大爷就逐渐聊起自己的家庭:他离过婚,因为年轻时候,做生意亏了不少一笔钱,连房子都卖掉拿去还债,妻女不堪忍受家庭变故,遂离他而去,而前几年大爷才还完所有欠款。现在独自生活,幸亏朋友慷慨借房子供他居住。女儿和女婿住在同城的一栋小区,只是彼此很少联系,中秋新年聚在一起吃个饭罢了。
我评价他的饮食、作息很随意,大爷解释道:我每天都吃苦瓜、煮南瓜粥喝,还有早晚散步,出去找朋友打牌……药早停了,然而糖尿水平控制得不错呢。
所以,身边不少糖友严格限制饮食,但血糖未必稳定正常,收效甚低。除了药物治疗,社会心理干预对治疗糖尿病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慢性病护理的重要因素,如积极进取和消极回避分别产生正面和负面的治疗效果;而社会支持则起直接和间接的舒缓作用。我们糖友,不仅要抓饮食、作息,社交是更为重要、更见成效的一个层次。在社交中,人们分担压力、分享喜悦,转移注意力,付出信任,收获关爱。
社交中,利他行为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容易产生利他行为的人,往往心情愉快,或者他们相信“帮助他人,是自我有价值的体现”。这种“效能感”或许是舒缓抑郁情绪的原因所在。
大爷和一位同学聊天,那同学说正在备考研究生,顺便提了复习资料的事儿。大爷考虑下答应道,“哦,xx大学,我又认识的朋友,我去问问看能不能弄到一套复习书本……”第三天,他果真去了那所大学。后来才得知,这是大爷第一次来xx学校,联系的朋友却是其他院系办公负责人。
这位糖友大爷利用我们相交的短暂时光,本色演绎着“生活多么美好”。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希望诸位糖友得以分享这位大爷轻松的治疗方法,完胜糖尿,走向自由。
参考文献
[1]郑玉玲,梅锦荣.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4):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