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校研究生中有抑郁状态的为6.53%,有焦虑状态的达到5.74%。心理疾病“低年龄、高文化和高发生率”的倾向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人类社会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心理疾病时代”、“精神病时代”。现阶段,当代研究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心的群体,虽是时代的宠儿,也不能避免于规律之外。据某大学日前召开的心理咨询协会年会上发布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调查报告显示,在校研究生中有抑郁状态的为6.53%,有焦虑状态的研究生比例达到5.74%。研究生中有心理障碍者占有一定的比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仍是目前心理健
康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调查报告认为,不同性别、学历、专业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差异。首先在性别上,女生在抑郁、焦虑、病态素质、疑心、兴奋状态等5个方面得分低于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优于男生;在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相比更能感受到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处处感到不适。他们更多地表现为易怒、胆小、依赖、悲观、苦恼、嗜睡、过分控制及自责。在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中,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不明显。但在脱离现实这点上,理工、文科、经管和医科研究生有显著的差异,分别表现为理工优于文科、文科优于经管、经管优于医科。
此外,与当前就业形势相关,目前研究生心理所面临的三大压力分别为就业、经济、学业,所占比例分别为67.19%、62.2%、55.9%。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来源分别还有婚恋、人际交往,特别是论文发表以及与导师的关系等。
由此可见,目前相比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除了定期针对研究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和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外,还必须摸索和尝试一些新的方法。
对此,调查报告认为,首先在对研究生新生的心理普查上,不妨采用网络化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通过网络平台来实施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测评,使之方便学生自主完成测验、及时获取结果反馈和合理建议。这样做,能为学生个人提供更好的保密性,使测验结果更为真实。
第二,应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及其社团,开展自我教育,积极借助心理健康社团指导研究生确立自己的识人准则,积极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圈,通过和朋友、亲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来实现个体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与理解,舒缓来自外界的心理压力。
第三,需要多方联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如设立生活园区的研究生心理专线、开辟心理健康专栏、开辟心理热线BBS、建立心理热线联盟等,将心理辅导延伸到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中、延伸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去。
作者简介:
章宏
已帮助过
106人
入驻年限
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