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525.cn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有证就上岗”,但是上岗后工作水平如何?无人评估无人考核。可以说,当前的国内心理咨询业正面临困局。
以抑郁症为代表的心理疾病是现代人难以挥去之痛。据报道,在中国,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患者达1600多万,这些问题大多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广州某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荣亲表示,对于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说,每天面对的问题都是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抑郁的理由,但是现在很多咨询师却很不专业”。
心理治疗失误太多
与人们的巨大需求相比,从业人员的素质却让人心惊。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告诉记者,据其观察,目前心理咨询师的队伍可谓非常“混乱”。“这些人员有科班出身的,也有半路出家的。他们一部分来自于医学院校的医学心理学专业;另外一部分来自非医学背景的院校。此外,心理咨询师的来源还有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这部分人员的组成更加复杂。
中山大学心理学黄铎香副教授表示,在广州某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2003年招收的第一批65位学员中,医务人员约占40%,教育工作者约占20%,管理人员约占10%,其余为会计师、编辑、记者、电台主持人等。
“队伍鱼龙混杂,治疗水平可想而知。”贾福军说,“早期精神疾病因为延误了治疗时机,已经演变成了慢性病的例子并不乏见。而心理疾病一旦误诊,后果将不堪设想,比如患者自杀。”
“朝阳职业”也是“高危职业”
更可怕的是,不少走进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初衷竟然是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据报载,一家曾号称中国最大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坦言,该机构培训的学员中50%“本身有心理问题。”由这些本来就有心理疾病的人考证后执业,危险性可想而知。
对于目前纷纷走上从业之路的中国第一代心理咨询师,黄铎香曾比喻说:“就像一名驾驶员,没有熟练驾驶就拿到了驾驶证,上路能让人放心吗?”
“心理咨询师是‘朝阳行业’,但同时也是‘高危行业’,”袁荣亲认为,“做一个真正称职的心理咨询师很不容易。曾经有一些刚从业的心理咨询师跟我诉苦,说来访者把他们当成了救命稻草,一天几十个电话地对心理咨询师过度依赖。”
谁来考核心理咨询“失败率”?
而且问题是,有谁去了解目前这个从业人群的执业失败率到底有多高?
贾福军感叹,和国外相比,目前我国从事心理咨询的门槛实在太低。“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很容易拿到,从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都不难办理。而对于治疗效果的好坏,却没有科学的评估体系。”
“在对心理咨询师的管理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因为资格证是劳动部门颁发的,但是要评估心理咨询从业的水平,显然不是劳动部门所能胜任的,这必须依靠卫生部门的介入,因此管理的权力到底属于哪个部门?一直不明晰。”袁荣亲指出。
“此外对于因为心理咨询失败而造成的事故,算不算医疗事故?目前没有相关的鉴定标准,也没有相关的法规出台。”贾福军说。而袁荣亲则表示,他知道香港已经出过相关的类似诉讼案。
专家指出,从长远来说,心理咨询行业和市场的规范必须依靠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等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联合起来,系统化进行整治和约束。而在职业准入门槛上,不少专家认为必须从严把关。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国瑞告诉记者,在国外,职业心理咨询有着非常严格的从业要求,必须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操和相应数量的成功个案积累,通过资格认定机构的资格审查和认证,才能获得相应“执照”并上岗“营业”。
在广州,近日一名事业小有成就的中年人猝然跳楼自杀。只知道他自杀之前自知患有抑郁症,并已接受过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同时一名年轻的女白领在自杀前得到及时阻止并接受心理咨询,这番咨询挽回了她想自杀的心。
同样因抑郁症求死,同样接受心理咨询,但是结果迥异。行内专家说,“找错了咨询师比不找更糟。”
自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来,迄今已一年,社会的重视促使心理咨询成为让人趋之若鹜的“朝阳行业”。据统计,第一代“有证”的从业人员已经达数千人,但是他们中大多属于“半路出家”。由于管理权限不清晰,劳动保障部门只负责颁发职业资格证明,对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机制却完全空白。 来源:2006年09月19日广州日报作者:邱瑞贤、杜安娜
新闻评论:事故与责任相关,没有责任就没有进取心,没有责任就无所谓事故,不负责任的情况不仅在非医学模式的心理咨询行业中有,在医院心理治疗中同样广泛存在。具备良好智力、健康品格、丰富知识和相应技术素质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经过短期培训就拿证上岗的人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医院的医生把心理障碍当病来治,动不动就让“患者”住院、吃药更是没有能力和不负责的表现。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历史规律注定心理咨询行业将在不断失败不断总结经验的历程中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