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人问,成长到什么时候是头呢? ——Psy525.cn
这样问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成长对他来说,还是比较艰苦的事情。
比如,我不曾听到有人说:“我的性生活那一年才是个头呢?”
我却听过有人说:“虽然老了,但是退休有好处,不用上班了。”
成长是不是苦呢?是的,自我觉察,不能委过于人,发现自己的情结,还有想办法解决,挺辛苦。再加上,一个问题刚刚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本以为解决了一个情结就能幸福生活了,但是还发现后来还有新的情结。难怪人感叹,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这个时候,还是要坚持。
等到问题解决的真的比较多之后,那是很久之后了。那是你会觉得如同身心澡浴清洁诶,无病一身轻,那个时候如果想停止成长,是完全可以了。
按说,这可以说是“到头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成长成为了你的快乐,你不会再问“什么时候是个头了”,你会希望自己一直成长下去。
所以,成长没有头。
超我如同蛇的皮
有些初学精神分析的人,会产生一种感觉,好像超我就是个坏的东西;好像有了超我就有了压抑,有了压抑就有心理问题。这种看法很误人。
在孩子很小,还不能分辨哪些对自己有益那些有害的时候,必须有个外在的“死规矩”来保护。比如“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这个规矩虽然可能会让人失去了某个善意陌生人的好意赠与,但是也极大地避免了被人贩子下药的危险。
当一个人长大了,分辨力提高了,就不一定需要遵守小时候所有的超我了。这时需要有一个整理,看看过去的超我信条中,哪些可以保留,哪些可以调整,哪些可以放弃——而不是一概放弃。
超我如同蛇的皮,随着蛇的长大,就需要换新的皮,要不然会限制生长。但是皮并不是一个坏东西,也不能放弃。
精神分析与佛教,一句话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对性和敌意的压抑,使人对自己这些心理无知,是病的来源——按照佛教说,不正当的性是贪欲,敌意是嗔心,无知是痴,所以精神分析发现的病因就是贪嗔痴。
分享
我是这么觉得的,产生这种感慨时,常常都是在内心感觉比较艰难、辛苦的时刻,所以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这是自己理智化的一种消极思维反应,转而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自己的感受上,陪伴自己的艰难感,就获得了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觉察到这是自己的一个反应模式,随着感受的变化,当艰辛感不在了,认识也会随之转变。这种新的反应模式,在不断的觉察中获得了强化,也会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反应模式的一部分,成长就会更吸引人,让人更有信心和兴趣去面对种种痛苦。
作者简介:
李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3307人
入驻年限
10.8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