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年间,邓少先出任江苏南通狼山镇总兵。邓少先虽然妻妾成群却没有一个儿子,唯有爱妾郑氏生有一女,因出生在七月初七乞巧节,遂取名“巧姑”。巧姑出生后,郑氏再也没有怀孕,邓总兵从此把对子女的爱全都集中在巧姑身上。
巧姑十岁这一年,邓总兵以千金聘请江右名士孙荇州为巧姑老师。孙先生家住距狼山镇不远的唐闸,他中年丧妻,无依无靠,遂将外甥李耀宗收为养子,改名“孙耀宗”。孙耀宗这一年12岁,亦随养父一起到邓总兵家,做了巧姑的陪读生。
光阴荏苒,转眼巧姑已经16岁,出落得亭亭玉立,光艳照人。加之她陪颖好学,四书五经。棋琴书画无不通晓,她父亲又身居总兵之职,慕名前来担亲的人络绎不绝。可是,几十个有权有势的有钱财公子哥儿们,巧姑竟无一相中。细心的母亲这才发现原来女儿早已有了意中人,他就是孙耀宗。
邓总兵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说:“我乃堂堂一镇总兵,又只有这么一个掌上明珠,岂能随便把女儿嫁给一个穷书生。这件事我绝不会答应。”为了让巧姑死了这份心,邓总兵以巧姑学业已成,不需要再继续教书为由辞退了孙先生。
孙耀宗回家的当天的晚上。巧姑就病倒了。邓总兵开始以为女儿患了感冒,并没太再意。不曾想一连请了镇上几个名医,吃了不少汤药,巧姑的病非但没有丝毫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了。眼看着好端端的一个人只几天时间便双目无光,面黄肌瘦,最后竟至茶饭不思,,邓总兵这才慌了手脚,连忙同郑氏商量办法。
女儿的病郑氏心里最清楚,她告诉邓总兵说:“巧姑的病十有八九与孙耀宗回家有关。俗话说,角铃还需系铃人,女儿的病除了孙耀宗恐怕没人能治得了。我看不是依了她,成全她们的婚姻吧。这都是命中注定的。”邓总兵闻言沉思良久,事关女儿性命,他不得不做出让步。
事不宜迟,邓总兵立即派两名统领火速到达唐闸镇,告诉孙荇州,说邓总兵愿意把女儿话配给孙耀宗,靖他马上派人携聘礼到邓总兵家求亲。
亲事就这样定下来了,巧姑的病也果然痊愈了,邓总兵和郑氏自然是欣喜异常。经两家协商,决定在明年春天为巧姑和孙耀宗完婚。
话说孙耀宗新婚大喜的前一天,孙荇州父子提前来到狼山镇,先暂时住在一家旅店里。第二天一大早,孙耀守即乘彩轿前往总兵府迎接新娘。眼看快要到达总兵府生大门前,孙耀宗远远看见总兵府衙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官差衙役们进进出出,匆匆忙忙,十分混乱,一点也没有办喜事的样子。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孙耀宗连忙停下轿来打听。这一打听不要紧,差点没把孙耀宗吓死。原来,昨天晚上邓总兵被人刺死,而凶手不是别人,正是邓总兵最宠爱的郑氏。孙耀宗心想,出了人命案,非但新娘娶不成,贸然前往恐怕还会受到牵连。三十六计,走为上。想到这里,孙耀宗连忙调转轿头,返回住处。
当天晚上,孙耀宗出门打探消息,得知郑氏已被官府押解到金陵,巧姑已经投河自杀了。提知巧姑已死,孙耀宗痛不欲生。多亏孙荇州好言相劝,孙耀宗的情绪这才稍微好了一些。令孙荇州父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在邓家住了七、八年,深知邓总兵非常恩爱,郑氏怎么可能忍心下毒手谋害亲夫呢?莫非有人巡视于她?为了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孙荇州父子决定到金陵去探监。
来到金陵后,孙荇州父子通过熟人,见到了身陷囹圄的郑氏,郑氏这才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地告诉孙荇州父子。
原来郑氏娘家本姓吴,出嫁后才随夫改郑。郑氏的婆家是川西方圆百里出了名的富户。当时,率军驻扎在川西的邓少先觊觎郑家财产,于一天深夜派部下悄悄地杀了郑氏一家大小十几口人,抢走了郑家全部金银财宝。新婚不久的郑氏因藏在草堆里而幸免于难。
天亮后,邓少先又假装因事路过,亲自到郑郑家查看,发现了年轻漂亮的郑氏,顿时起了贼心。他假装好人,对邓氏好言相舅,倍加关心,又派人厚葬了郑家老小十几口人的遗体。家遭大难,郑氏本不想苟活于人世,但她已身怀郑家骨血,为了不使郑家断了香火,日后也有人能为郑家报仇雪恨。加之邓家遭大难在先,邓少先施恩在后,郑氏没有看出邓少山的目,反而对他感恩戴德。于是,,同意嫁给邓少先,婚后六个月就生下了巧姑。
巧姑出嫁的前一天,郑氏收拾巧姑嫁时,无意中夺箱子里发现了她前夫身上佩戴的一块汉白玉佩,婆婆身上戴的金银首饰,顿时起了疑心。便追问这些东西的来历,邓少先当时正好多喝了几杯酒,随口说道:“这是四川一富豪家的物品,我派人动杀他全家后抢来的。”郑氏这才恍然大悟,一言不发,低着头默默地离开了。
当天晚上,邓少先来到郑氏房间,由于白天喝酒太多,天黑没多久就蒙头大睡,郑氏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和她同床共枕了18年的丈夫竟然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经过一番激烈地思想斗争,郑氏最终足勇气,拿起剪刀,对着熟睡中的邓少先喉管狠狠地扎下了去……
杀了邓少先后,郑氏来到女儿巧姑房间,满含热泪讲述了巧姑的身世以及她已经杀了邓少先的消息。巧姑听罢,心里真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事已至此,她也无话可说。她深知杀了总兵,追究起来自己免不了也要受到牵连,与其公堂受辱,不如一死了之。因此,天亮后巧姑趁总兵府内一片混乱之机跑到江边,投江自尽。官府知道后派人打捞巧姑尸体,由于江水流得太急,始终没有找到。
事情已经到了这般田地,孙荇州父子也只好作罢,悻悻地回到唐闸老家。
是年秋,郑氏以谋害朝廷罪被凌迟处死。
一年后,孙荇州不幸病故,族人们想独占孙家财产,硬说耀宗姓李不姓孙,没有资格继承孙家财产,势单力薄的耀宗斗不过族人,只好又回到平湖他父母身边,复姓为李,继续发愤读书。
又过了几年,李耀宗参加乡试,一举夺魁,中了举人。主考官藩文恭看中了耀宗的人品和才华,欲将女儿话配给耀宗,托媒人向耀宗提亲。自从巧姑死后,耀宗早已心恢意冷无意婚娶。但父母却自做主张,答应了这门亲事。耀宗无力反抗父母之命,只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却说耀宗新婚大喜之日,家里高朋满座,门前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然而,此时此刻,耀宗思念着巧姑,独自一人坐在墙解暗自垂泪,直到花轿来到门前,才被人拉出去迎接新娘。谁知耀宗揭开轿帘朝里一看,大家都傻了眼。原来新娘头顶盖头,以丝巾系颈,吊死在轿内。众人一阵忙乱,解下新娘脖子上的丝巾,救下了新娘。
由于新娘上吊时间短,加之轿内高度不够,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新娘又慢悠悠地醒了过来。恰在此时,耀宗来到屋内看望新娘,四目相对,两人不约而同地惊叫道:“怎……么……会是你?”
原来,新娘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投江自尽的巧姑。
那日,巧姑投江后,适逢潘文恭乘船从她投江的地方经过,连忙命人把她救了上来。待巧姑醒来后,潘文恭问明情况后,见巧姑陪明巧,人长得又漂亮,有意将她收为养女。无家可归的巧姑只好做了潘文恭的义女,随潘文恭而去。生活安定下来后,巧姑曾让潘文恭托人到唐闸打听耀宗的下落,只因耀宗早已返回平湖老家,并复姓为李,所以一直没有结果。
当潘文恭告诉巧姑要把她话柄给李举人时,巧姑有心不答应,又不忍心辜负养父救命之恩和一番好意,只得勉强答应。
出嫁这一天,巧姑思念耀宗,伤心至极。思前想后,决定以死来表示她对耀宗的深情厚意。于是,她在轿内悄悄地解下脖子上的丝巾,系在轿顶上,上吊自杀。多亏抢救及时,这才捡回一条命。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她醒来后,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她朝思暮想的耀宗哥。
就这样,巧姑曾一度差点儿病死,又两度自杀,两度被人救起,最后阴差阳错,终于与她深深相爱的人结成了百年之好,真是一件千古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