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科学活动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宇宙的奥秘》含反思
推荐度:
小班科学活动《春天的花》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
推荐度: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神舟飞船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彩虹的形成
二、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使幼儿了解彩虹是由哪七种颜色组成的以及如何形成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彩虹图片、塑胶盆、小镜子、方形鱼缸、纸等。
五、活动过程
引入:小朋友,夏天雷雨过后,有时天空中会出现一座七彩桥,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彩虹)
看一看,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1)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2)彩虹的`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探究的问题:怎样做出彩虹?
幼儿讨论。
(1)用喷壶喷水,就像下雨的样子。
(2)把水放在阳光下用镜子照一照。
(3)用盛满水的玻璃杯试一试。
试一试。
(1)将塑胶盆装满水,放在阳光下。将镜子放在水中,对着太阳光,慢慢调整角度,直到墙壁或天花板上映出彩虹。
(2)将装满水的鱼缸放在纸上,放在从窗口照进来的太阳光中。把鱼缸抬起,慢慢地调整角度,直到纸上出现彩虹。
(3)背对着阳光,用喷壶将水喷洒出去。
涂一涂。幼儿用油画棒涂画出美丽的彩虹。
六、注意事项
1.教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实验环节都要提前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2.镜子的角度不易调整好,老师可帮助幼儿,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脚的用途及其保护的方法。
2、启发幼儿运用感官感知、体验小脚踩在不同材料平面上的感觉,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力,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
3、初步培养幼儿用语言准确表达感受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创设由贝壳、软垫、瓷砖、塑料等不同材料铺成的小路。
2、颜料、泡沫板、抹布。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启发思考。
(1)在教师的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脚丫操,引发幼儿以活动的兴趣。
(2)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宝贝,它能带着我们去想去的地方,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3)引导幼儿讲述小脚用途(走路、踢球、跳舞、蹬车等)。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脚?
2、感知表达活动。
(1)让幼儿赤脚走在不同材料铺成的小路上,体验脚底接触这些材料的真实感受。
(2)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达小脚踩在这些材料上的体验和感受。
1自由交流感觉。
2请个别幼儿谈感受。
(3)让幼儿再一次体验小脚走在不同材料路上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脚的"感受和对活动的兴趣。
(4)小结:“脚踩在瓷砖上是凉凉的,踩在软垫上是软软的等。”
3、光脚作画:印地毯。
(1)提出光脚作画的要求。
(2)师生一起为大地毯印上美丽的花纹。
(3)欣赏作品。
活动延伸
带幼儿体验小脚踩草地、沙地、水泥地、鹅卵石路和放在水中的不同感受,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我们生活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树,千姿百态,随着季节轮换树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树叶随风飘落,还有一些树没有落叶子。孩子们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兴趣,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让孩子在认识树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树普遍特征,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比较,从而认识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来解答自己的疑问。知道秋天,并不是所有的树都变黄落叶的,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些树叫常绿树。而到秋天就枯黄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活动目标:
1、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2、感受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和好处。
活动准备:
各种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树叶,两张特征显著的树的图片。
一、经验回顾、周围的树
1.(出示汉字“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
小结: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
2.这些树中,你认识哪些树?
3.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
(1)认识落叶树
出示两张图片,看一看这两种树有什么不一样?(出示柳树图片)你认识这棵树吗?这是什么树?瞧,这棵树怎么样了呢?(认识新词光秃秃——光秃秃就是树叶都掉光了),对了,这棵树上光秃秃的,他难道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光秃秃的?那它什么时候长叶子的呢?(幼儿说)原来,柳树春天也是这样茂盛,为什么现在会变的光秃秃的呢?(树叶掉下来了)
小结:像柳树这样到了春天树叶都发芽,到了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
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2)认识常绿树
(指着香樟树)你们认识这棵树吗?这是我们江阴的"市树——香樟树,是什么?你发现香樟树上的树叶都怎么样呢?香樟树上长着许许多多的树叶,我们可以叫它茂盛,叫什么?难道香樟树一年四季都不掉叶子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香樟树也会掉叶子,可是它掉了叶子之后,树上还有叶子吗?(有)
小结:想香樟树这样,一年四季都有绿绿的叶子的树,我们叫它常绿树。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小班科学:
玩一玩,猜一猜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黄豆的不同特征。
2.会用耳朵辨别三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3.关注身边的自然物,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沙子、石子、黄豆,盆子、罐子、椅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观察自然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1).“我们身体有什么宝贝?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知道我们要用6个宝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脚进行探索活动。)
(2).“小朋友们请看,椅子下面藏着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沙子、石子、黄豆.)
2.用手玩材料,感知他们的不同特征。
(1).“你们想玩吗?想怎么玩?”(要求:蹲下来玩,轮流玩三种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们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觉,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觉。
3.用罐子玩材料,初步了解声音。
(1).“欢迎罐子宝宝,请小朋友们想办法用罐子宝宝和三种材料制作一种乐器。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好听的声音?”
(2).幼儿玩,教师引导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倒一倒。
(3).反馈:“你是怎么让罐子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的?罐子是怎么会有声音的呀?(打开验证)谁能发出相同的声音?请相同声音的罐子宝宝来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们的罐子宝宝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东西发出来的声音不一样)
4.通过听觉辨别沙子、石子、黄豆发出的不同声音。
(1).出示三个罐子:“沙子、石子、黄豆玩捉迷藏躲进罐子里,你会把它们找出来吗?考考你们不打开盖子看,你有什么更聪明的好办法吗?原来听声音就能很快找出它们是谁?那我们仔细听听,这个罐子里是谁?”
(2).再请几名幼儿上来辨别,教师引导:摇一摇、听一听、说一说(与它告别的话)。
5.送沙子、石子、黄豆“回家”。
(1).沙子、石子、黄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这是谁的家?(示范送罐子宝宝回家)
(2).幼儿探索游戏:摇一摇、听一听、送一送、说一说。
(3).检查验证:老师带领幼儿打开验证,发现错误及时随机应变作出处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对米产生探究的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米,感受科技日新月异下的米的多样性。
3、懂得农民种粮食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米的生长过程图片
2、布置好的米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对米的了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米)
你们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讨论、猜想)
(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米到底从哪里来的。(幼儿观看录象)
师:通过刚才的录象,你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小图标)
稻子——秧苗——成熟的稻穗——收割——脱粒——去壳(起米)
师:从稻子到我们手中的米,这中间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是由农民伯伯半年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因此小朋友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想到农民伯伯的劳动,我们要爱惜粮食,决不能浪费!
(三)、参观“米店”,初步了解米的多样性
师:小朋友除了了今天看到的白米,你还见过或者吃过那些米呢?
(幼儿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出示幼儿讲出的米的图片如:黑米、小米、糯米等
师:除了小朋友说的这些米我们生活中还有青米、泰国香米、糙米等,现在商店里
卖的一些米还有一些保健功能,因为科学家在种植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营养成分。
(四)、游戏:逛米店
幼儿角色游戏:请个别幼儿担任米店营业员,其他幼儿买米,买米的幼儿要把自己买的
米的名字和特征讲述清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主题活动开始,通过这个活动,引起了幼儿的注意。“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米的种植生产过程还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对米的整个种植生产过程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了一些跟平常吃的不一样的米,先从在幼儿园吃的黑米粥、小米粥到后来教师的青米、香米等,幼儿了解到米的多样性同时又有继续想参与以后的活动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烹炸过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用来探索的材料:树木的纸条、铁珠、压缩棉、紫菜、黑木耳。
2、用来实验的冷水、而睡、盛水的缸(每组一份)。
3、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笔,张贴表格的黑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结果。
(一)请幼儿观察比较“海洋宝宝”泡水前后的差别。
(二)教师归纳:像放在水里的`海洋宝宝一样慢慢变大胀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二、区分哪些物品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
(一)教师呈现多种材料请幼儿猜测哪些放在水里能膨胀,哪些不能?
1、出示记录
表(1)请幼儿看看有些什么?猜猜哪些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
2、请幼儿将猜测的结果填在“我猜”这一栏里,容易的打√,不容易的打×(用两张颜色分别记录)。
(二)幼儿操作实验,验证猜想。
1、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仔细观察,究竟哪些材料在水里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并将观察结果填在“我发现”这一栏里。
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观察、巡视,给予适当指导。
(三)展示幼儿记录表,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其他幼儿一同对照(发现问题及时验证)。
(四)教师小结
三、观察比较物体膨胀速度的不同。
(一)擦侧物体跑呢故障速度的不同。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猜猜“谁”膨胀的快,“谁”慢。
2、请幼儿将猜想结果用数字表示,填在记录表(2)“我猜”里。
(二)幼儿操作实验呢,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三)教师小结
四、冷热水中哪个膨胀快
1、出示冷热水,猜测并记录。
2、利用木耳展示证明,在热水与冷水中的膨胀速度。
五、日常生活中的膨胀
教师例举馒头、气球、爆米花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看看、猜猜、讲讲各种有趣的盒子,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2、 初步感知探索盒子和盒中物品的关系,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盒子。
活动准备:
大盒子三个、各种小盒子等。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引起活动的兴趣
二、 看看猜猜盒子
1、 猜猜第一个盒子——盒子和物品的匹配 “大盒子、大盒子,真有趣,上上——下下、 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找找里面的小秘密”
盒子里面是什么?原来是——玩具盒、电吹风盒和领带盒
小结:盒子能帮助我们把需要的各种东西都整理好。
2、 猜猜第二个盒子——形状和声音 猜猜第二个盒子里有什么秘密? 盒子里面是什么?原来是——糖果盒、饼干盒、巧克力盒
这些盒子是什么形状的"? 方形的盒子、圆形的盒子、心形的盒子
哪个盒子里放了东西?你能猜出来吗?有什么好办法知道
小结:盒子有各种形状,真有趣!
3、 猜猜第三个盒子——尝试打开盒子的各种方法
l 尝试打开小盒子;
l 小结
三个打开的方式:翻盖;锁扣;插盖。
三、分享和延伸
这些装糖果的盒子叫糖果盒,你们还看见过什么盒子呢?(铅笔盒、玩具盒、工具盒、肥皂盒、饼干盒、眼镜盒等)聪明的宝宝再找一找,家里还有什么盒子,发现的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小班科学活动:大盒子、小盒子真有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目标:
1.尝试通过自己手的热量让硬币跳动,感受空气遇热会膨胀的现象。
2.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准备:
瓶子、五分硬币人手一份。
抹布、热水、杯子、魔术箱。课件、音乐。
过程:
一、设疑、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名叫“神秘的跳动”,看谁能发现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地跳动。
2.教师魔术表演。
二、解疑、猜想尝试。
1.师:什么东西在悄悄地跳动?我是想了什么办法让它跳动的呢?
2.幼儿尝试。
3.师: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成功?为什么?
(提示:瓶子里有什么?是谁在帮助空气产生力量。)
4.幼儿再次尝试。
5.请个别幼儿介绍尝试经过。
三、解疑、观看课件。
揭密:空气遇到手的`热量,身体膨胀,就从瓶中钻出来,产生了向上的力量。
四、留疑、集体探究。
1、有没有办法让硬币跳动得更明显一些?
幼儿作为小小魔术师集体尝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
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三、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四、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