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给教师的建议》结合中国实情并精选了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内容而编成的。以前有听教育学老师提到过,但是却没有引起重视,这次寒假里想多学习学习,也就找出了这本书。
实话实说,这本书中的有些教育的理念却着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尚为年轻教师的我也有一些感悟。
我最有感触的是“阅读”,笔者对于阅读的重视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教室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中提到“能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呢?”这个问题时,给出的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作为一名教师,想要向优秀进步的教师,不断积累自己的阅读量,扩充自己的阅读范围,才能在上课的时候不因为知识的匮乏而呆板地教学。充分丰富的阅读能够补充教师纯粹的理论知识,直接对教师的讲解教学产生影响。那些优秀的教师从不说自己没有空闲时间,因为他们把他们抱怨的时间用在了阅读上。
除了老师需要用阅读书籍的方式升华自己以外,学生也需要阅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激发思维的灵敏性,延展思维的发散性。在学习某个课程时,阅读这一类的书籍,从中所得来的知识能够为课程所服务,启发相关思考,构建知识的体系。用阅读来扩充学生相关知识面,是一种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一种比死记硬背更为直接而深远的学习方式。如果缺少了阅读这一环节,干巴巴地吸收着老师上课的知识,能够听懂固然是好的,但若是一下子接收不了,那么这一块的学习漏洞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在《给教师建议》中《“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这一文中提到,“阅读应当与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文中用了笔
者物理课教学的情况:提前给学生提供新学知识相关的课外阅读,等到正式的课堂上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提出问题。
由此可见,阅读有助于学生对于公式、规则、结论以及其他概括可以有更加具象的理解。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就像一张网,阅读的范围越广,内涵越深,这张网就会越密集,网罗知识的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
我是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也是教育行业的新进教师,但是现在的我们的阅读量够么?大学时我和我的小伙伴曾做过一个古代文学史调研,众多资料显示,由于如今的科技产品,当今的大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纸质书籍的阅读量也在下降,而古代文学的阅读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的时候,更多的是在用死记硬背,来配对某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形式机械而缺乏自己的东西。
我自己有的时候也会想,我的时间用在阅读上究竟有多少,是否足够支撑我未来的教育工作呢?答案显然是不足的。阅读量的不足,让我们的理论知识贫瘠的同时,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下笔无神韵,出口缺深意。尤其是师范生,面对现在越来越早慧的学生,庞大的学科知识和文化背景才是对学科教学最好的备课。
阅读就像是生活和学习的补充剂,能够完善我们看似充盈却十分虚无的心灵。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就是当你完整地读完一本厚重的书籍,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会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满足感,当你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去认真看完某一个系列的书,抬头的时候,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奇妙的。阅读能够减缓你疲乏的快速生活,在书里,时间过得很慢,就像涓涓细流一样缓缓流淌,一点点浸润枯燥的生活。
我们需要慢下来,打开一本书,不管是工具书还是文学书,用书籍来充实自己,也不必说没有时间,我们只要能够坐下来,发呆和玩手机的每分每秒都是可以利用起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