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随着纪录片的播放,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在全世界不胫而走,它的词作者就是我的偶像,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说了,也做了。他挥毫写下《死水》和《静夜》等诗篇名作。"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等佳句至今仍被传送。
30年代初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间,闻一多先生已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向古代典籍钻研,想吃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好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良方。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终于将艰涩生硬的文字整理出来,凝结出《唐诗杂论》的硕果。“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并没有因为成功而沾沾自喜,而是继续探究,十年艰辛一部《楚辞校补》横空出世。别人在赞美,在惊叹,可他呢?依然在勤奋工作,潜心贯注向《古典新义》迈进。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了,一反既往了。
早年的他信奉国家主义,对共产主义有偏见。抗战之时,他亲眼目睹国民党腐败和人民困苦,于是走出书斋呐喊道:“现在只有一条路——革命!”起初,他小声地喊,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他声音越来越大,向全国人民呼喊:“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945年12月1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竟派出由特务组成的“军官总队”冲入校园,投掷手榴弹,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一
二•一”惨案。他悲愤至极,亲赴灵堂祭奠,并手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挽联。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后,警报迭起,他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我们要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迈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迈进大门!”他说得真痛快,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也做了,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
读完《最后一次演讲》,我为闻一多先生的“视死如归”而感动,我的心里充满的是愤怒、感动和敬佩。毛泽东先生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拍案叫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的精神。几十年后的清华园中,矗立着他的塑像。石碑上刻着他的名言:“诗人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共产主义。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迷茫和苦闷,但经过深思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一旦找到真理,他便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闻一多博学多才,除新诗与古文学研究外,在美术、戏剧、书法和篆刻等方面都有相当高深的造诣。都说知识分子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群人,可就是这样一群人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引导我们的前进。
当代青年,我们都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把自己的命运始终与时代和祖国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朝闻道,夕死可矣。”从五四狂放青年到共产党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升华。
向我的偶像——闻一多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