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是月亮展露她那番皎洁与明净的日子,脚踩在地球观众席的我作为中国现有的十四亿忠实观众之一,当然按时守望在窗台边。不巧,被黑夜的云遮挡,虽然只能看到这玉盘的一小半,但我坚信不疑,它一定还是书中那般美好的样子,坚信不疑……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对于月,古人们从不直接描写它的外貌,最多也是品品它的微光和温润的轮廓。最常写的,就是把月好像当做一个树洞,任何思想寄托都放在它的身上,亦或让她实实在在装起了“广寒宫”、“嫦娥”和“玉兔”。每晚它都准时上岗,就像个知心大姐姐,等待着地球上的芸芸众生、男女老少各式各样的倾诉,它就始终静谧地宛在宇宙这片浩瀚的湖海,轻轻听着。一切都那么美好啊——直到1969年7月21日那天……
三个人肩负着全人类的好奇心,沉重地踏上这个星球。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普天同庆,科学的研究成功了,但是,千百万人心中的庇护所却就此崩塌。月球上真的没有广寒宫,没有嫦娥,没有玉兔,几千年的传说,就真的只是传说。月球,就只是一颗满含着各种化学物质的大石头而已。
星海依旧如往常般璀璨,但那颗月的魅力,再不如从前了。如今,少有像苏轼那样为了赏月专门出门的人了吧。就连感叹柔和的月光,也得再后缀一句:“我知道月的光是由太阳光反射过来的。”那年,阿波罗登月计划何尝不是一场谋杀,杀灭了无数人心中的梦。
所以说,想象实是一个推进了文学发展的能力,当感性被理性的打垮,心中的梦想化为泡影,这世界实在太无聊。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只能叫做进
化后的猴,人与人之间还只需用树叶遮体,过着采集生活那无忧无虑的日子,饿了去找食物,困了回到领地睡下,一片地采尽了就搬家。这虽听起来不太环保,但颇有“桃花源”的意味。这是的人们,完全以物质为大,也就是这样,过了数以万计的年月以后,农业革命爆发,地球上才终于有了点动静。而现在,人们常说:“我们不得不为了现实拼命。”实际上,那让无数人不择手段为之疯狂的“钱”又怎么不是一个想象的产物呢?钱,它曾是一袋袋小麦,一片片贝壳,一块块黄金,而现在是一张张纸片,甚至一个手机屏幕上的数字。钱到底是什么?它可以是上述物品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都不是。它是这些东西这不过因为那个对应的时代里,人们都默许它的价值,在面对那一张红色纸片时充满了激动,仿佛它重量无限,虽然它其实轻如鸿毛,但人们就是能通过想象给予它价值。由它,有了股票,有了市场经济,有了支付宝,甚至所谓的“比特币”。“钱”的发展恰恰见证并参与了社会的进步,不再像采集社会那样停滞不前。
再者,法律。法律只是一本厚重的书吗?如何解释“不成文的规律?”法律,它只是被我们默认,相信它是不可侵犯的东西。它是白纸上的黑字,是人们心中的准则。法律让社会正常运行,而我们用想象守卫着它的权威与合理性。
想象,怎会仅止于孩童的天马行空。它存在于文学,存在于美学,绽放在感性里。它又存在于数学,存在于金融学,运用在理性里。所谓世间万物,正是我们将它们想象成了它们本身,给予了他们含义与价值。这是唯有想象能做到的事,也是唯有人类这个神奇的物种能做到的事。中秋,一个盈满想象的节日,去让思维透过层层迷雾拥抱月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