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泉
现在一旦写变成了一种习惯就停不下来了,想着今天晚上准备将周星驰的电影看完的,但是又突然间改变了主意,这么美好安静的夜晚,正好外面雨落霏霏,用来写字最好不过,管它什么有没有用或者有任何的意义,能写或者想写已经算是人生中一大幸事。
但是为什么以前没有这种习惯呢?
仔细想了想,还是有种种原因的。第一,以前思考的时间太少,或者根本没时间去思考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第二,可能就是不想打开电脑,我的联想牌电脑过于笨重,开机都需要五分钟,运行速度慢,而且对着电脑我的脖子又酸又疼,眼睛发涩,想到这一点,我就很少打开电脑了。说实话,我的电脑是在高考放假准备上大学父母苦心为我买的,父母下了狠心为我的大学考虑得十分周全,但是大一的时候寝室拥挤,根本就没有地方搁置它,于是它就被闲置了一年,到大二的时候,它已经超乎我想象地变得缓慢拖沓了,还有一次竟然无法启动,于是我就拿到电脑店去重装了一个系统,结果它就这么苟延残喘地维持着生命。不过,我也不经常开电脑,除非是为了办公,以及不得不用电脑处理文档的时候。第三,我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这一点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特别是没有思路灵感的时候,处在一个公共空间里,人声芜杂,乱成一团,心里也不能明说,而电脑又不能搬到外面,毕竟耗电快。
以上三点让我十分地疲惫于写字,所以当我开始学习写作的大二上学期,我根本就只是单纯地在电脑上打字而已,思想单纯,技法拙劣。
不过,幸好,有一个东西拯救了我。
这个东西就是手机,我从来没有想到能在手机上叱咤风云,创造属于我的精神世界。
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但是慢慢地写着写着就好了,而且不受地域限制,想在哪里写就在哪里写,不受别人的干扰,真是太好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很好的优点,那就是打字的出错率大幅度降低。我是一个有着严重精神洁癖的人,看什么文字之类的东西时最讨厌的就是错字,在手机上的word打字时却一点都不担心。刚还发现了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关于中字和英文的切换比较容易,这说明还是百度输入法好啊。
手机真是大大解放了人类,解放了我们的肉体和精神,让我们更加自由。
我其实是更应该感谢手机的人。我本不是一个习惯说话的人,人影嘈杂,吵闹得我心烦,幸而有了手机这样一个奇妙的东西,让人与人之间不那么紧紧地缠在一起,也幸亏有了手机,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的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事。
这是一个充分自由的时代。我喜欢这样的时代。
不知不觉地到了十二周,也就是明天。为什么如果从一周一周来看的话,时间就过地得相当的快,但是如果从月来看的话,时间又像一只缓慢爬行的蜗牛?提到时间这个字眼,我觉得心里堵的慌。前几天在看世界奇妙物语的时候,其中的《拘役三十天》讲述的就是关于时间的问题。一个死刑犯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十天,但是在监狱里,一天等于外界的五分钟而已,所以折算外面的时间,他等于受了几百年的刑法,等他出狱时,他俨然已经变得形容枯槁,形销骨立。
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大概说的就是时间的相对性吧。
时间是什么?
周国平曾经说过(只记得大概的意思)本是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的,人类偏偏要用一天二十四小时来规定时间,来规定我们的行为。
到底有没有时间?它存在吗?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百年的孤独,一百年让这个家族由最繁盛到彻底地消失在古老的大陆上。里面有个片段让我记忆深刻,主人公在搬到马孔多小镇之后突然整个镇出现了大面积的集体失忆,对于外界所有用名词命名的东西一概不知,比如“杯子”,可能今天还记得它是“杯子”,但是明天,甚至转过身的功夫就又忘记了它具体叫什么了,没有了名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异常困难。即使当时的吉普赛人给了妙方,但仍旧无法治好这种遗失症。只在岁月的渐变中,某一日,人们发现原来的记忆又回来了。
看来还是时间的力量伟大啊。
这世界上唯一不可抗拒的就是时间。
瘦身需要时间的长久。
恋爱失败需要时间的治愈。
冷言冷语,伤人话语需要时间的抚慰。
但是,分隔两地的人可以被时间切断情感联系,比如异地恋,很难维系。
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可能被时间消磨,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是良药又是毒刺,能益人亦能害人。关于这个无止境但是妙趣横生的问题,我进一步的思考是来源于一件小事。
依旧是上完了上午的第二大节课去吃饭,一般的情况下食堂在十二点时分人才会稀少,这我经过观察总结出来的,只要在十二点零五到食堂的话那就不用排队可以直接打饭了。但是那天,我看着手表上的时间,我观察的基本依据点就是看我手表上的时间的,对它我深信不疑。就在走在食堂门口时,我看了看手表,刚好十二点,再看看里面的队伍,很长。我不想排队,就准备在外面乱晃一会儿再进去,就在我抬头随便看看的时候,却猛然发现食堂门口墙壁上的挂钟是十二点五分。我再看看手表上的时间,十二点。
到底谁对?一种惊悚惧怕的感觉迅速地袭遍了我全身,我一直以来笃信的以其为支柱的时间竟然错乱了,再看看食堂里的人,是十二点的状态,也就是我按照手表上的时间来看的话,它就是对的状态,如果按照挂钟上的时间来看的话,它就是错的,至少不是那个状态,但其实没有什么能恒定人群去食堂的状态,因为它也是客观的,外界的总结只是根本上掌握一个度。
写到这里,我于是又想到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时间,从地理上来讲的话就是依据经度来划定区时,从而形成了时差效果。
但是,北京的时间和纽约的时间到底有区别吗?它们明明是一样的时间啊,为什么要划分?
我将我的这种反应称为时间的倒错,即为时间错置,到现在我都没有缓过神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不通,并不是我不愿意多想,而是过于复杂,而人天生对于复杂艰难的事情具有抗拒性,凭我一人之力是很难将这个问题弄明白的。其实我都记在心里,一旦要去彻底搞懂的时候便觉得如登蜀山,难于上青天。
于是乎想到了霍金曾经写过一本书——《时间简史》,顾名思义,是一本对时间的全方位探讨的一本书。高中的时候,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读过,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样的一部作品显得高深莫测,冗杂晦涩。不过,现在是时候去好好地读一读了。
人真是奇怪。有的时候做事情其实没那么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反而更多的只是觉得好奇,就是想要把它弄明白,弄清楚,否则觉得不舒服,即使没有什么外界的奖励或者压力。
我想,这也是人类可爱的地方吧。
就我现在的认知,所了解的,时间具有两个特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相对性其实爱因斯坦早就已经讲烂了,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你恨不得将一分钟当做一年来用,但是遇到了你不喜欢的人,你恨不得时间赶快过,将一年当做一秒。
客观性我还是没弄明白。有时候行走在路途中看到夕阳西下也许觉得六点了,看到太阳高高挂起觉得应该是十二点了,但是这只是我们人类单纯测量时间的一个数字,真的是十二点或者六点吗?北京的夕阳和纽约的夕阳难道不能同时都在六点吗?它们不都是夕阳吗?农民伯伯对于时间的把握相当精准,就像我妈,在长期的劳作中已经不用看任何记录时间的仪器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开始做午饭,什么时候开始做晚饭。有时候是会问我妈几点了,她说的时间和记录器上的时间不差五分钟。我是个自小戴手表的人,对时间的把握只能看手表,有时我想学着我妈只凭直觉来判断时间,可是往往事与愿违。
走在人群中,看到别人拿着饭盒就知道大概是十一点,如果广播响起的话可能就是七点,晚间如果有人们踩着楼梯的巨大咯噔声说明已已经接近十一点了。
仔细观察生活的话不用手表也能大约判断时间,但是到底是时间判断了我们还是我们判断了时间?
谁被谁发明,谁有被谁奴役?
无底洞。
看来我的生活就是由这样一个无休止的无底洞构成的,挑战烧脑但也意趣横生。大大小小的琐事,纷繁复杂的每一天,就像一汪活的泉水一样,沽汩而流,刺激,充满心意,也是我生命的极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