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外婆,为什么他们让我喊您“姥姥”?

  今天,看到一则蛮有意思的新闻,说是6月22日,一位学生家长爆料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试用本)中第24课“打碗碗花”,将原著中的“外婆”一词改为“姥姥”。这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在静安区一所小学上二年级。21日,小孩在家里念课文时念到“姥姥”一词不能理解。“她问我什么是姥姥,我就说姥姥外婆的意思,她又问为什么不写外婆,我当时无言以对。”

  随后有网友发布了上海市教委作出的一则回应的截图,称“姥姥”是普通话词汇,指“外祖母”,一般是在口语中使用较多。“外婆”、“外公”属于方言。这则回应立即引发热议。

  昨日,“打碗碗花”原著作者李天芳表示,无论“外婆”还是“姥姥”,南方北方都会知道这两个词的含义。同时李天芳指出,原作中用的是“外婆”,而出版社并未就修改联系过她。

  出版社擅自修改原作是否妥当,姑且不论。上海市教委称“姥姥”是普通话词汇,“外婆”、“外公”属于方言,却是地道的“瞎扯淡”!

  “外婆”一词,普通话的读音是wài pó,沪语读音为 eǎ bo。语言学者、作家史杰鹏认为,“姥姥”才是方言,而“外婆”则是通用汉语。首先,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父系和母系分得非常严格,所以古书里凡是写到母系亲属,前面都要冠个“外”字。其次,汉语构词多讲究理据,“外婆”这个词,我们一眼看到,就可以分析是指母系那边的女性长辈,“外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姥”的本义是“老妇”的意思,作为“外祖母”的意思,在汉语中出现很晚,目前最早的书证是明代,是一个湖南官员在北京附近宛平县做官记录的当地俗语。“外婆”这个词使用范围比“姥姥”广很多,湖南、福建、上海、四川很多地方都叫外婆,江西、广东那些地方虽然口语发音叫阿婆,和外婆读音略有差别,但一般都认同“外婆”这个词汇。

  在我的老家安徽巢湖,妈妈的妈妈,是称呼为“家婆奶奶”(读音ga bo nai nai,都是入声),或简略为“家奶”,称呼自己妈妈的父亲是“家爹”(读音 ga die,也都是入声)。“姥姥”一词,是对父亲的姐姐或妹妹的称呼,按年岁的大小,分别为“大姥”、“二姥”、“三姥”等,最小的一个为“小姥”。

  针对上海教育出版社将“外婆”改为“姥姥”,有专家表示,地方课本用语的改动,需要结合每篇文章乡土文化语境、描写对象的情景来考虑,同时也要照顾地方语言习惯。俗话说“入乡随俗”、“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就是指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民俗习惯。上海地区,对妈妈的妈妈,都是称呼“外婆”的,人为的将其改成“姥姥”,那才叫不伦不类呢!同样,如果在北方,就得要按照北方的民俗,把自己的“姥姥”喊成“外婆”,也一定会令人起鸡皮疙瘩的。而在我老家见到“家奶”时喊“姥姥,您好!”那就要挨妈妈的巴掌了,还会被训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礼貌?辈分都分不清!”

  2018年6月23日星期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姥姥  姥姥词条  外婆  外婆词条  他们  他们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散文

 十年、一日

十年、一日一天一天的时间积攒成一年,一年一年的光阴汇聚成十年,懵懂的少年转瞬间长大,逝去的华年一去不返。我,一直一直站在这里,十年如一日,等你前来,把相守的诺言...(展开)

散文

 我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安之若素,冷暖自知。——题记    “每个人都想当第一,但通常做最后一个却更好:最后一个放弃的人,最后一个离开的人,最后一个还在坚持努力的...(展开)

散文

 茶农

    看到茶农就让人想起茶的甘香清远,每有文人墨客为它谈风论雅。而茶农只知他的汗水跟茶香有着莫大的关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