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行驶在由金城江经水源、洛阳,去贵州荔波的二级公路上时,在过水源镇的坡华后约4公里到了一个拐湾且下坡处,坡下面的公路左边有个水塘连着村头的那个屯便是团寺屯。
“团寺”,这屯名的由来不知是何原因。或许是因为该村屯里原有个名叫“团寺”的寺庙而得名。我了解到在解放前,这村屯里的这个叫“团寺”的寺庙,前来祭拜的各路香客还是蛮多的,整天香火不绝,烟雾弥漫。但解放后破除迷信,这个位于村中间的寺庙就被拆除了,只留下一堵全由青色砖块砌成的质量坚挺的青色砖墙。后来,在该寺庙所在地还建起了团寺小学。团寺小学存在了五、六十年后,也因计划生育生源少了而被撤销合并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去了。后来村中有个妇人自己出资出力在原“团寺”寺庙旧址并利用那青色砖墙做一墙面又建起了一个规模很小的寺庙,摆了几尊菩萨,也陈设了一个佛像。据说她那是为了佑护自己和自家人而建的。没有他人去干涉,香客也很少。至于这“团寺”屯名到底由何而来,我倒是没有去认真探究过的。
河池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而属于河池这个山旮旯地区的团寺屯,则在环江乃至河池都是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蛮大的村屯了,它有六个生产队,上百户人家,近千人口。村屯里地势平缓。村民的住房除了处于通道旁或其它公共场地边上外,都是建得紧凑而有序。交通极为方便,离洛阳街五公里,到金城江市区和环江县城也不过都是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人们乘车过团寺屯时,总会发现这个屯是好大好长且房子又漂亮的呢。以往,我在搭乘班车经过该村屯时,曾多次听到同车的一些异乡乘客指着该屯议论和赞赏着说,好大的屯呵,房子也漂亮……而让我每逢到这样赞赏团寺屯的议论时,总是颇为自豪地附合着说:“是的,这个屯确实很大,这团寺屯是我的故乡,我的老家呢。”并积极回答了一些乘客所提问的关于该屯的其它问题。
我的故乡团寺屯的大,除了有其自然条件较好的原因外,也有其“有容乃大”的人为因素。该屯村民和善包容,善于互助团结。屯中不同的姓氏现有三十个姓以上,“覃”氏是主体,其它姓氏主要是入赘进来的人氏。“6927”工程上马时,我们团寺屯就驻有第二、第三、第四、第六连的工人,其工程完工撤走后,有十来个人竟成了我们村的上门女婿。
“6927”工程上马时,我们屯热闹非凡。汽车、钩机、铲车、压路机等(其实,很多机械那时候我是叫不出名字的)进出频繁,人声鼎沸,机声隆隆。工程队经常组织举办着连与连之间,本屯所驻工程队与驻外地工程队之间,以及工人与村民之间等等的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体育比赛活动。工程队还常常举办歌舞文艺晚会,那时候屯里的诸多欢快详和的情景,我烙印于心。
一天晚上,“6927”工程总部派了一个杂技团来我屯做慰问演出,当晚的杂技表演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且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而让我总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呢。那时,村上还没有通电,一般农家的照明都是点煤油灯。晚会上,几盏颇大的汽灯,把整个场地照得灯火通明。观众大都是没有椅子或凳子坐的,几乎都是站着观看演出。我始终都是骑坐在父亲的肩膀上观看的。父亲个子高,当时正值身强力壮,我骑在他坚挺的肩膀上看戏,把整个演出过程都看得清清楚楚。晚会中,还下了淅沥小雨,但丝毫没有冲减观众观看杂技表演的兴致。晚会不时高潮迭起,演员们柔软的身体,轻盈的舞姿,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喝彩……以至我竟觉得自那以后的几十年里,自己所观看过的很多场次的杂技表演中,都未曾发现有比那晚上更精彩更动人心魄的了,尤其是没有发现有比那晚上的演员更漂亮的了。
团寺屯周边的三面,有一条小河环绕着,这条小河是我平生所看到的第一条河。这条湾湾的小河清清的河水,湛蓝的颜色,被我当作这世上江河之水最该具有的颜色了,即我认为江河之水都该是这么清澈而湛蓝的,以至我近20岁那年到南宁念书时,还曾因为邕江水没比得家乡水好看而鄙视过邕江水的浑浊而泛黄。
在屯里未通自来水的时候,全屯的生活用水都是人们用水桶挑着这小河的水回来用的,农田的抽水灌溉也主要是用这小河水的,这湾湾的小河可谓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了。每天,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都来挑水。人们见面所打的招呼都是:“几挑啦?”“还来吗?”这挑水景象中让人议论和赞赏最多的是——哪人的水桶好,哪人早上挑水的次数多。特别是每当有刚过门来的新媳妇来挑水的时候,是最受人们关注和议论。
因本屯较大人口多,小河临村的三面还分别设有三个河埠头。那时候没有自来水,没有洗衣机,河埠上常常呈现的是村民们来挑水的、洗菜之类的,乃至人们在这里下水洗澡的,等等。尤其是那个用棒槌来拍打洗衣服的声音常常充盈着河埠头(当时少有肥皂洗衣粉,更没有洗衣液,村民是常用棒槌来拍打洗衣服的)。那时候河埠头的繁忙情景,可是村屯里颇具特色的一个热闹景象。
夏天,我们小孩子们喜欢到那小河里纳凉和游泳。因我家就在这河边,小时候的我可谓是除了在家吃饭和做点简单的家务之外,几乎整天都是泡在那小河里嬉戏了。而且,我和我的伙伴们几乎也因此而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爬泳、蛙泳、蝶泳、仰泳等多种游泳姿势。我们还常常玩起了水下的潜水追逐游戏。遇到有涨洪水的时候(但不是特别泛滥的特大洪水的时候),我们也常有到洪水里去渡急流、搏浪头的时候,特别是喜欢从涨了河水的这边河游到河的那边去,又从河的那边游到河的这边来……现在看来,小孩子玩水是危险的游戏,但那时我们的父母等大人们,似乎都不太反对和阻拦我们去那小河里玩水的呢。
然而,几年前我却发现昔日那清澈秀美的小河已衰败不堪、颓毁荒废:到处是河床祼露,怪石嶙峋,恶臭熏天,各种废旧杂物乃至各家各户卫生间的废水都排到这河里来,更有些河岸还坍塌不堪。究其原因,这或许就是村民们在用上了在别的地方建起的水厂引来更清洁而充足的自来水后,就显得飘飘然而淡忘了对昔日母亲河的爱护所导致的吧?很多老人对这种现象是唏嘘不止但又感到无奈了。幸而,最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理念,似乎是越来越深入人心。村民们的环境意识、生态保护意识也都有所提升,村两头的进村大道旁都设立了大垃圾箱,专门用以收集垃圾并及时运走,村里也设立有几个专门清理垃圾人员并每月发给了定额工资。如今小河的恶臭现象已得到遏制,并有望让水质回到清晰而湛蓝的本色。
团寺屯的南北两头,各有一条通往外面的路。小时候,那村屯两头的路面都是极其窄小且雨天又满是泥泞的田埂小路,小路的旁边还生长有高高的狗尾巴草。那狗尾巴草时常成了孩子们作恶作剧的玩物,即将小路两边的狗尾巴连结着系好后,就去忽悠一些人,特别是让一些外地人和新媳妇等急切地沿着这小路跑去而被绊倒,然后就嘻嘻窃笑。而现在,原来屯两头的小路都已拓宽成能通达汽车的大道,并且都铺筑成平整了混凝土水泥路面。村里还有其它几条主通道也都铺成了水泥路,方便了小车、农用车进出。家家户户的门前也没有了往日的坑坑洼洼,泥泞路成为了历史记忆。
团寺屯是个奋进的村子。彪悍、淳朴是团寺民风的特点,与时俱进,勇于赶超是团寺屯之魂。这主要表现三两方面:一是在村民房屋建设上,团寺屯在每个时期可谓都是不落人后的。过去率先建起了泥瓦房、砖瓦房而彻底告别了茅草屋。而现在,全屯100多户人家都建起了窗明几净的钢筋混凝土楼房。村里除了保留有原小学所在地那篮球场外,又在二、三队之间的那块荒地上再建成了一个新的篮球场,且旁边还设置有个村民活动室。村道也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告别了晚上一派漆黑的历史,村容村貌日益变好变美。二是村民们较能把握好发展大势,较能因地制宜地抓生产促增收。青壮年村民中的大多数人都能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到“珠三角”“长三角”等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去打工挣钱。因特殊原因留守在家而还有劳动能力的人们,也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等一些挣钱来得较快的项目。还有一些人搞起客货运输,尤以搞班车客运的为甚,几乎都可以组建成一个客运车队。他们搞客货运输都是成就斐然的,也都是远近闻名了的致富能手。三是公务员、教师、医生、警察、军人等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团寺屯的人在纵捭横阖,尤其在商界中更有些经济能人在驰骋商海。他们都是各领风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关爱家乡,支持家乡,积极为家乡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现在,团寺屯村民的生活水平所呈现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大多村民已像城里市民乃至像城里的白领、蓝领人士那样过起了幸福的生活。人们的穿着时尚而光鲜,人们的气质丰润而饱满,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都在不断地提高。
近几年来,每到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团寺屯还搞个迎新春全体村民聚餐年会,经过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年一度的年会很是受到村民欢迎和肯定的。况且,现在村民们的自由度高,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到东西南北各个不同的地方去谋生去发展,唯有每年的中国人所崇尚的万家团圆的春节期间才有时间回家乡一趟,因而村民们都十分珍惜这个最适宜与亲朋好友团聚的机会,总是不远万里,归心似箭,都想方设法赶回来参加这个年会。
团寺屯的“迎新春”聚餐年会,因参加人数多,得分别在两个地势较广阔的篮球场进行,分别由几位德高望重的人士组成一个组委会来筹备。即一、二、三、四队在那新篮球场地进行,五、六队则是在旧篮球场地进行。餐桌凳子、碗筷杯盘等等年会所需器具,也都是预先准备就绪。场地边还准备了电视、音响、麦克风,以备席间有些乡亲要亮亮歌喉和演技……
到了年会举办那天,村民们早早起床并各就各位,按照组委会的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自的工作。经过众乡亲同心协力的操办,到下午5时许,也就是所预定的年会开始之前,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准备就绪。
在一阵“噼里啪啦”“噼噼啪啪”“嘣、嘣、嘣”的鸣炮声中,乡亲们陆陆续续地在餐桌边就座。席间,人们满心愉悦地饕餮着美味佳肴,也相互热情的问候着、招呼着、笑谈着、交流着,还兴奋地构画着未来发展蓝图以及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展现的尽是浓浓的乡情和欢声笑语声,以及喜迎新春佳节的浓厚氛围。浓浓的乡情、激情、亲情和豪情,在年会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呈现。
爱唱歌跳舞的人们,还积极地到那场地边上或抓起麦克风一展歌喉,或展示一下优美的舞蹈。聚餐中,还参杂了一些有组织的,也是颇具乡土特色的歌舞表演,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喝彩。更有一些在外地拼搏发财了,开着豪车并带个异性朋友回家过年的人,也成为年会中的人们所聚焦。乡亲们对他们问寒问暖,倍加亲热,并推搡着他们也要上去唱首歌或舞个蹈或谈点心得。
……
应该说,村屯里一年一度地举办个年会,有利于凝聚乡情、亲情,有利于激发生机、活力,有利于振奋精神,催人奋进。而且这样的年会,它标志着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已比较富足,在不断地向更高更远更好的目标奋进。它还预示着乡亲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美好!
多年来,我对团寺屯的发展变化(包括村民风貌)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虽然,它谈不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况且它毕竟只是边远山区的一个小山村,更不可能像沿海的深圳那样,几十年间由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大都市。但总体看,其发展还算得上是“八面顺风”“九转功成”的。古人云:“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我这个“故乡人”,对于家乡团寺屯的发展变化是感到欣慰。
情注故乡,恭敬桑梓。正所谓“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故乡情是我一生一世的情。无论何时,我对故乡的真挚情感早已深入骨髓。故乡总给我以无与伦比的亲切,故乡的发展进步总是让我魂牵梦萦。
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我也时常憧憬着家乡的美好未来,殷切期望并祝愿家乡能够在“工业反哺农业”、“乡村振兴”等惠农政策中以及在乡亲们的辛勤付出中,愈发显得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并将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的这篇文章昨天已发表在“红水河文艺在线”,特另发于此,以便编入我在该网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