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灯苦茶读<汉书>》之:
《三》这几日重读《汉书》,看的都是秦末汉初一些风云人物的传记,心中常为之感慨。自不必多言,时势造英雄,倘若抛去历史的偶然因素不论,个人的性格,才能的差异不讲,恐怕有很多东西是
时势与历史的偶然性所难以解释的。毕竟,天下人口兹殖,为何掀起历史风云的却只有他们呢?
我试图一个个地去寻找它们的共性,陈胜,项羽,刘邦,陈平……各式各样的性格,不同的天赋与才能,五花八门的出身与职业……唯一相同的就只有一点:他们都非甘于碌碌无为的无志之徒,各人都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都有各自的雄心壮志!
我想,这一点绝非历史的偶然,是梦想成就了他们。
如果再研究得仔细一些,把各人的最终成就和最初志向对比研究。竟发现,绝大部分人的成就恰刚好达到他们当初立志的程度,不高也不低,这莫非又是历史的巧合?
或许,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以陈胜,刘邦,项羽为例,陈胜佣耕时就尝说“苟富贵,勿相忘。”起码坚信自己日后会富贵,大泽乡号召士卒起义时又说:“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侯王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项羽更是相似的令人惊讶,二人都是在平生第一次见到秦始皇时说出了自己的志向。刘邦因公事到咸阳,按《汉书》记载,他“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夫,大丈夫当如此矣!’”。
项羽则是在秦始皇游会稽时,生平第一次见到了秦始皇,他感慨:“彼可取而代也!”。
三人一语成谶。
陈胜后来大泽乡起义,攻下陈地后称王,此时他要兵有兵,要将有将,可谓富贵。首义反秦,天下震动,群起而响应,可谓“举大名”,又已称王,又亲封了不少侯王将相,这其中就有很多人是当时追随他起义的渔阳戍卒。至此,陈胜已带领他的集团实现了他所有的志向,似乎不需再多做些什么,于是前后共六个月,陈胜最先失败。
项羽在项梁死后,矫杀宋义,率义军自成一家。巨鹿之战大获全胜,此后又降章邯,直入咸阳,杀秦王子婴,逐杀义帝,自封西楚霸王,大封天下诸侯。自此,项羽已号令天下,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少在垓下之战前的好几年时间里,他可以说是“取(秦始皇)而代之矣”。
刘邦则走得最远,开始就先于天下而入咸阳,降子婴,定秦宫,约法三章。封为汉王后又用韩信,召彭越,纳英布,垓下一战十面埋伏困死项羽,终于称帝。后来又削除诸侯叛者,战匈奴,临死前才平定卢绾,真正一统天下,算的上是像秦始皇一样剪灭六国诸侯的真正男子汉大丈夫。
单就个人才能,性格等而言,刘邦本身也就稍强于陈胜,但恐怕还不及项羽,这一点也为刘邦自己和他手下的张良,陈平,韩信等许多大臣承认。那么,为什么刘邦走得最远呢?
暂且先不论其他的诸多因素,我个人以为,最重要的一点过在于个人的志向高低不同,刘邦志向最高,梦得最远,自然也就走得最远。
梦想富贵,举大名,成王侯将相的。一旦称了王,有了富贵,名气,就已经实现了梦想,再无新的动力,自然也不可能有新的发展。
梦想取代秦始皇的,果然封了天下诸侯,成了古今少有的“霸王”,就连残暴也与秦始皇不相上下。虽然英雄无比,从某种角度来说不过是另一个“始皇”,大秦朝二世即亡,代替它的“新秦朝”又能延续多久?
只有心怀一统天下之志,不汲汲于区区成败,不计较于点点小名小利,才有可能成就一统天下,传万代不朽之业的伟绩。成就一个真正的男儿大丈夫。
所以说,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这也恐怕是陈平从一开始的事魏王,事项羽,到最后事刘邦,忠心耿耿,其间没有一点个人野心的原因。陈平未出仕前说的就是“嗟乎,使平得宰天下,矣如此肉矣!”。要“宰天下”,治理国家,陈平最终也就只能当个丞(宰)相。陈平随智冠于天下,但若论志向,怕是不如刘邦,项羽了。所以陈平一生只能为臣,而不能为君。
今人论及成功,常有一大套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学问,美名之曰:成功学,厚黑学。我却不以为然,我以为,梦想才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也是一个人一生的终极目标。有梦想,就会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不足,克服种种的困难,才会有所发展,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至于其他,我以为不过都是枝叶,有很多甚至连枝叶也不是。梦想,才是成功的核心,毕竟,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