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四季的感知,是来自家门口的那两棵银杏树。银杏对季节的变化是敏感的,除了银杏,我再找不到比这更明感的植物或者动物了。
我成长的村庄,几乎整个冬天都不会下雪,回想起来,就只是前年的那个冬天来势汹汹的下过一次,村里的孩童算是饱了眼福了,堆积雪人,中年人也跟着凑了热闹,忙着帮雪人装着鼻子。
据父亲所说,这么多年了,村庄从未见过雪,更没见过这么大的雪,用父亲的话说,“这雪真大,恐怕连你爷爷都没见过哩!”
这样一想,哎,我还真可惜错过了这场雪了。前年的那个时候,我在县城里念书,听说村庄下了雪,我可兴奋了,这么多年,都没看到过雪呢,那该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激动啊?我想像不出,准会从树的枝叶上抓住一把雪,放在手心吧,感受它慢慢地融化。去年来到昆明念书,听朋友说起,昆明的冬天是会下雪的,我等了好久,也没有看到雪,雪的眷顾,我也算失望了。
村庄的冬天特别冷,与昆明相比,在昆明的着装是比家乡单薄得多,在昆明只要一件棉袄就足够了,而在村庄里穿了棉袄还得依着电热炉。
早些年,没有电热炉,家家户户是得有个火盆的,不然非得受点伤寒。有几个老人,在盆的上面打几个洞,穿上铁丝,提着四处走。那时我们还小,不过看着老人舒服的样子,我也嚷着让爷爷给我弄一个,爷爷起初是不想弄的,怕自己闹了火灾,闯了祸,最后可能是看了自己实在可怜,也给自己弄了一个,我是不敢四处招摇的。现在村庄的冬天是没有以前那么冷了,已经看不到提着火盆的老人。毕竟那些提着火盆的老人都走了,他们提着火盆去了另外的世界了。
最不喜欢的就是冬天村庄的景色了,走到哪都是萧条的景象。草坪早就黄了,上面还铺上了一层霜,那些长在园边的旺草也是,全黄了,枯死了!到处都是平静的!早上,人们也懒得起床,等太阳升得高一点,才稍微撇开眼角,起来生火做饭。而母亲就得另当别论了,母亲是个勤快人,早上起的早,早饭自然也就早,母亲还有大事要做,为了维持一天的生计,得去她的裁缝店里照看。冬天太过萧条,自然也就不喜欢冬天,不过这样的景象是值得敬畏的,它让你把心平静下来,自在独行一番,也就不那么讨厌了。
春天,是可爱的。
门口的银杏落得些新叶,春天差不多也就到了。
草是绿了,蜕去了一整个冬天的枯瑟。到河边走走吧,河边的小草也是绿了,可河水还是浑浊的,和以前我所知道的春天一样。但这并不会减少我对春天的喜爱,反正我早就习惯了水是混浊的了。
曾祖母说过,她有我的年纪,那水可清了,水是丽的,爷爷也说,他有我的年纪,那水也清,也丽。父亲就没有说了,不知道父亲有我的年纪水是不是也丽,哎……我就没能看到过了。河水不停地冲击着河岸,它是不会倦的,它是年轻着的,如同村庄一如既往的年轻着。
春天,蝴蝶,蜜蜂自然是少不了的,可也不太多,空旷的土地很少,没有野花,也就少了,不过比起都市,还是自豪的。田埂上开始大变,草长了新芽,埂都绿了;园边的桑葚,抽条弄枝;小溪里水草也不示弱,加入进来,到处都是生机,到处都在蓬勃。
等银杏开了花,落了满地,叶都齐全,夏日总该到了。
银杏的花,可是宝贝,曾祖母喜欢捡拾,拿它混着鸡蛋炒,说对眼好,光亮。银杏花小,一捡拾就是几个小时,不过曾祖母可不管这些,她极有耐心,别人打扰她不得。
夏天,和其他地方一样,村庄雷雨特多。不过不同的是,村庄的雷鸣又特别响亮,多半是在夜里,一个大雷,是要把你从梦里惊醒的,那种响动,你是不敢和它较劲的,还得好好在被里躺着。
荷花是夏日里特别而又最平常不过的了。我们村庄也有几池,是最近这两年才种植的,有了这几池荷花,夏天我们又多了个去处,特别是青年,尤其喜爱。荷花开的时候,好多乡里人都去观看,他们也爱评论。
“这朵真美,它的茎比那边那朵粗实,你看它那么大的朵。”
“那莲子熟了,等几日该有小孩来摘?”
………
好不热闹!
在夏天,村庄还有个避暑的圣地呢。西南方有许多松树,松树连成一片,是个大园林,树下是草地,林子对面,还有个瀑布,别提多美,溅起的水珠混着彩虹,梦幻般的。夏天,这里可热闹了,会有好多人来到这里,躲避炎热,其他村庄的人也赶来,我也非得去几次,可不能辜负了这好地。
秋天,是我最爱的了。
等银杏的叶都黄了,秋天便到了。老舍说,秋天和冬天都给了济南了,我不反对,假如老舍能来看看我出生的村庄,他是会改变他的看法的。
我的村庄,这几年是出了名了,在我们县城,那可是人尽皆知。满村的银杏树,到了秋天,一齐黄,一个村庄,都因为银杏而更富生机。到了深秋,整个村庄都是金黄的,这几年还得了“林在村中,村在林中”的殊荣,这样的景色,对于哪个都是种吸引,而这种吸引又全是银杏自身全部的魅力了。
远方有客人来了,各种各样,黄皮肤的,黄头发的,穿着华丽的,质朴的都来了;手机,摄像机,镜头不停的闪烁着;各种车都开进来了,知道的,不知道的,见过的,没见过的,都来了;相亲在村庄举行,各种美食,活动都有了……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
持续了两三个月,等繁华落尽,最后一片杏叶落下,差不多村庄的冬天又该开始了。
2017.9.13(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