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出孝子,国难识忠臣”,在南宋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之际,一位浩然正气、心悬日月的民族英雄,凛然迈向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南宋丞相文天祥。
公元1276年,南宋德祐二年,元朝军队逼近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朝廷陷入绝境,战、守都已没有实力,迁都也已来不及。众臣集于左丞相吴坚府中,惊惶失措,莫衷定见。此时,元军统帅伯颜,令南宋当政者至元营谈判投降之事。南宋当政的宰相陈宜中已畏敌逃逸。在众人推举之下,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慨然以往。文天祥到元营,不惧刀斧,慷慨抗辞,只言和,不言降,压住了伯颜的凶焰。未料,兵部尚书、投降派吕师孟此时到来,向元呈上降表;与文天祥一起出使元营的临安知府贾馀庆,也暗中和伯颜商定好投降。贾馀庆还对伯颜说:“有文天祥在,就会阻碍投降,必须不让他回朝。”于是伯颜背信弃义,将文天祥扣留在元营。不久,南宋又使贾馀庆等人为祈请使,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市)请降,元军便押解文天祥一同北往。
文天祥知道,此一去凶多吉少,不降即死。死,并不可怕,“人生自古谁无死”,君子杀身以成仁,只是,现在国家还需要他继续战斗,收拾山河。于是,行至镇江时,他乘间逃了出来,来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市)。他和真州守将苗再成商议,联络淮东、淮西两路制置使司军队,攻击元军。文天祥雄心勃发,壮怀激荡,谓天下中兴,在此一举。未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竟以为文天祥是元人奸细,密令苗再成将他处死。幸得苗再成将他放走。以后,为了逃避元军追捕,文天祥变换姓名,隐藏行踪,草行露宿,出没于江淮之间。在扬州桂公塘土围中,数千元兵从门前过,险些被俘;在扬州城北贾家庄,险些被宋军骑兵砍死;夜趋高邮,迷失方向,险些陷于敌手;行高邮城子河,与元军遭遇,又险些被俘;行经海安、如皋三百里,与土匪往来其间;至通州,又遭闭门不纳。后乘小舟,渡长江口外的苏州洋,穿行于惊涛骇浪之中,辗转于浙江宁波、天台、温州,最后海行到达福州。此时,京城临安已破,皇帝被俘北去,朝臣即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文天祥到来,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使,掌管军事。
面对剩山残水、北兵压境,文天祥并没有丧失斗志。他也知道,大厦倾颓,独力难支,但他仍要继续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引兵出江西,拔会昌,下雩都,又派兵分道取吉、赣诸县,进逼赣州。其它各路兵马,在文天祥的指挥下,也连连告捷,克广州,攻取邵武军,夺兴化,占黄州,规复泸、涪诸州……一隅残宋,竟大有勃兴气象。然而,兴国一战,文天祥所部遭元重兵伏击,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文天祥妻女被俘,二子撤退途中病死。文天祥引兵奔广东潮州,又与元军战于海丰五坡岭,终于兵败被俘。
随后,宋元之间又进行了厓山之战。厓山战败,南宋气数已尽,皇帝蹈海,国家灭亡。这时,宋朝许多叛臣降将,贪生求荣,改换门庭,都做了元朝的顺臣。文天祥凭他状元丞相的名望,到元朝谋取高官厚禄,是没有问题的。但他想到的唯有为国尽忠。他生是大宋之臣,死为大宋之魂,一颗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渝。当元军攻打厓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时,已任元军统帅的南宋降将张弘范,要文天祥致函劝降厓山守将张世杰。文天祥说:“父母之邦遭劫,天祥身为丞相未能解救,怎敢再教人背叛父母。”张弘范固令作书,文天祥于是提笔写了一首七律《过零丁洋》,最后两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志。厓山战役之后,张弘范又劝降文天祥道:“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元,将不失为宰相。”文天祥泫然答道:“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贰其心乎!”到大都后,元朝丞相孛罗来劝降,文天祥凛然道:“天祥今日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孛罗老羞成怒道:“你不畏死,我偏不让你死,我禁持你到死!”文天祥答道:“我以义死,禁持又何所惧!”元朝另一个丞相阿合马也来劝降道:“你生死尚由我定。”文天祥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何足道哉!”阿合马也束手离去。元帝忽必烈亲自招降,对文天祥说:“汝如能改心易虑,以事亡宋者事我,当令汝中书省(宰相)一处坐者。”文天祥答道:“我受宋朝三帝厚恩,状元丞相,今事二姓,非所愿也。”忽必烈问:“汝何所愿?”文天祥答道:“愿一死足矣!”
文天祥被囚禁于大都一小楼内,冬日寒风,夏天暑气,单扉小门,满室污秽,不能夺其忠贞之志。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还有一事未了,就是要将他的满腔忠愤,付诸诗文。他每日在狱中写作诗文,回顾他的身世浮沉,人生得失。他想到了人间的正气,正是这种人间浩然正气,支持了他的顽强斗志,鼓舞他承受一切苦难,考验着他的生死。他想到了春秋时齐国的太史、晋国的董狐,坚持正义,不畏死亡,前赴后继,秉笔直书;想到了战国时的张良,为报国仇,椎击秦皇;想到了汉朝的苏武,被拘匈奴18年,持节牧羊,饮雪吞毡;想到了三国时的严颜,宁做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想到了西蜀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到了西晋的嵇绍,以身卫主,血溅衣襟;想到了东晋的祖逖,击楫渡江,誓收失地;想到了唐朝安禄山造反时的张巡、颜杲卿,城破被俘,宁死不降,骂贼不绝,慷慨就义;想到了唐朝朱泚谋反时的段秀实,不肯同流,笏击逆贼……这些先贤的光辉形象,一一在他心中浮现,使他心潮激荡,不能自己,展纸挥毫,写下了一篇大气磅礴、气贯长虹的不朽诗篇――《正气歌》。
文天祥被囚禁了三年。公元1283年元月,他被押赴北京柴市刑场。他大义凛然迈出囚室,带枷长街行,从容对人生。那一天,阴云惨淡,日色无光,北风呜咽,大地肃霜。古人云:“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文天祥却是那样从容地迈向了他的人生终点。他面向南方跪了下去。他一生跪过父母,那是给了他生命,抚育他成长的人;他跪过老师,那是给了他精神生命,教育他怎样做人的人;跪过他的君主,君主代表着国家和民族。被俘以后,他从未向凶残的敌人下跪,两膝有千金。在元营与伯颜谈判时,任刀斧威逼,他没有下跪;在海丰五坡岭被俘时,他对张弘范宣称:只知死,不知跪;阿合马问他:“见到宰相,何以不跪?”他答道:“南朝宰相何跪北朝宰相?”任凭强按,击打,坚决不跪;即使面对元朝皇帝忽必烈,他也没有跪下。现在,他向南跪了下来。南边,有他的祖国和人民,有他的故乡和父母。他在狱中编定的诗集的名称就叫《指南录》,意即他的心就如指南针那样,永远朝着南方。故国苍茫,万水千山,那里是他梦牵魂萦的地方,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那里是他为之浴血奋战的地方,他那一腔忠魂,将飞越重重关河,回到那里,那是任谁也无法阻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