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九重》是一本由杨利伟著作,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地九重》精选点评:
●文字真的朴实真切,能读下去,揭秘了很多幕后故事,没想到那时航天员的待遇并没比在部队好多少,而且还不“自由”,五年时间,不仅要学习大量航天知识和各种技能,还要特别自律,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卓越并不是说一说而已,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行。
●这本书以很快的速度读完了,读英雄的故事,内心也膨胀起英雄梦。对于杨利伟争强好胜的性格印象深刻!
●少年成长史很少,中间大部分篇幅是讲述航天员选拔和训练,最后是神五的故事。写的生动朴实,大量的细节。肃然起敬,让人赞叹
●持之以恒的学习,自律的意义,自我实现的追求
●飞船中遇见原因不明的敲击声,哈哈这个很感兴趣啊,肯定是有外星人想找你聊天。
●看了三章,不错!
●没想到杨利伟文笔这么好!目标 坚持 自律,第一航天员实至名归。
●从微博上一篇图文顺藤摸瓜看了这本书,虽然官方的内容比较多,但是还是能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伟大
●从第一时间对题材的抵触,到同事推荐,再到读之充满动力。我觉得杨利伟的语言还是蛮有吸引力的,字里行间的真实和率性,推荐阅读。
《天地九重》读后感(一):大毅力者 往往真感情
今天,虽然距离神舟五号已经过去了16年,但看到航天城一点点建设,航天员一点一点训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一切准备就绪到发射升空...内心仍然涌动着激动,敬佩,骄傲与自豪。
艰苦奋斗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
很难想象一位飞天的航天员,背后是数十年飞行经验的积累,甚至几乎每一位航天员都有处理过空中险情的经历,这需要多么强悍的心理素质。一个航天员基础学习就是五年计,横跨各种学科领域..大多数时间里其实是无比的枯燥、乏味的,要想持之以恒,真的需要信念的支撑。
在人生最黄金的盛年岁月,尤其是经过了大量的训练,最后的机会却只能属于少数人的场景,怎么克服,怎么理解,怎么一如既往,怎么涛心依旧...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毅力者往往真感情,也许只有对事业真挚的热爱,才能数十年不间断地努力付出,专注忘我吧。至少,哪怕最后的遗憾,也别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足矣。
《天地九重》读后感(二):随便写写
普通人逆袭有多难?ylw稳定的家庭生活保证了健康的体魄,此外身体素质也遗传的好。从小也是学霸,从小也爱玩爱组织。到部队后,也基本总是第一。踏踏实实在部队,放弃了多少挣钱的机会。更悲剧的是和聂海胜景海鹏他们一比,都是佼佼者,都牺牲了很多。但是首飞的名额只有一个。ylw凭借稳定的成绩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拿了。真是,为国为家,只有不考虑个人才有可能达到顶峰
身体好,学霸,一门心思扎进去练技术,心理素质好。沾沾自喜的我跟他一比,每样都不如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给自己的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了吧
招飞,要求身体好视力好学习过得去就可以(然而我身体远远不及)。之后是停飞以及一级飞行员的过关斩将。宇航员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抗压能力,器官的抗压能力。我国真是不容易,都是靠反复磨练技术提高极限来突破技术代差 印象深的有,火箭共振,睡觉绑手,整个行程记录各仪器个状态,窗外(有可能是哪个部件的问题但是相信专业的)响声,下降倒栽葱,降落窗户裂纹,拉伞切伞,麦克风磕嘴。首飞的时候我年龄小,看的是各个名人大佬的激动兴奋,看了这书才懂基本上算是拿人体实验太空。
很多惊险,ylw基于对环境设备的熟悉,反应之迅速,才有他心理素质怎么这么好的感慨
以及国家的宇航员的供养,90年代我家顿顿青菜就已经算是生活不错的时候一顿七个菜,好几个肉。好多现在我都没吃过。还有记者采访他,非典时期怕传染,对着记着吹风。
但是值得的,我是营养专家我也愿自己能给宇航员配餐而他听话的吃,我是记者我也愿意顶风采访他
《天地九重》读后感(三):来谈谈一个英雄的正能量故事
或许还会和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一样,在我没有读过这本书前,脑海中关于杨利伟的印象就是,中国第一个上太空的人,几乎年年上春晚,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印象。在今年春晚上,杨利伟和他的战友再一次上春晚时,我竟然有些许反感,心想不就是上个太空么,还有完没完了?显然,在没有了解到某件事、某件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时,我们总妄自尊大,自然而然地认为世上的事情总是那么简单和理所当然。
央视新节目《朗读者》的一期中,请出了杨利伟,在场的航校同学为他朗诵了他的自传《天地九重》中的片段,“我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可能是对航天员的生活感兴趣,也有可能对杨利伟自身感兴趣,我从网上就想买本回来读读。但可惜的是,这本书早已经绝版,网站上买的也大多是盗版书,为了方便,我直接从某网站上下载了《天地九重》的PDF版本,因为平常不喜欢看电子书,于是用寝室的打印机就这么看七十页打七十页,全部看完。读这本书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有很高的阅读感,虽然从杨利伟小时候一直说到成为飞行员,再到成为航天员,却毫不费劲一口气能读六七十页。书中语言平实,却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不知比现在的鸡汤书要好出几百倍。
自己印的《天地九重》
《天地九重》读后感(四):努力付出、坚持到底
之前在微博上看过这本书的几个小片段,觉得颇有趣味,便决定看看全书。一趟读下来,确实过瘾。
杨利伟是我们国家的飞天第一人,2003年那个时候我刚上初一,现在不记得当时很多的细节,不过依然记得这件事是轰动性的,从此带我们走进了神秘的航天领域。后来中学时候经历了更多的神舟号发射,以及后来的天宫、玉兔,包括大学时力学老师给我们讲述的他参与飞船设计的故事,我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直以来,我对航天员也有些许的好奇,他们需要懂的知识有多少,他们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训练,这本书都给了我答案。杨利伟从他的小时候讲起,经历了高中选飞、飞战斗机、换歼击机,再到航天员选拔以及训练的整个前半段人生故事。他的人生一直和天空联系在一起,原来航天员之前都需要经过战机飞行员的洗礼,其实想想也难怪。
整段故事很精彩,杨利伟也确实展现出来了超越常人的独一无二的精神力量。他从当飞行员开始,就一直保持着成绩第一的角色,不管是困难的文化课,还是专业的操作课。这一切都是源自他一点一滴的细节积累,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一个又一个晚上的熬夜苦读。专注、付出、热爱、坚持。他凭借着这几点在他的领域里取得了成功,其实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只要做到这样,还怕不能获得成功吗。
今天刚好也读到一个词语,手表定律。如果你拥有两支手表,你就会迷失在两个不同的时间里。我自己目前的状态也颇有这样的困境,对前景的不确定,目标的涣散。现在我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持专注,专注在一到两个目标里,努力付出,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杨利伟在我心中成为了努力付出和坚持到底的代名词,我希望未来自己有所松懈的时候,能够想到他,就会多一点力量,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力量。
2018.02.04
上海
《天地九重》读后感(五):真英雄
这本书是杨利伟的自传,准备看的时候正值天宫二号发射,神舟十一号也已在日程表中。我在看了所有关于神舟飞船的视频资料后,偶然发现有这样一本自传,便迫不及待的找来看。
9月份的时候很快的看了一遍,之后每每都会想到书中的内容,于是忍不住又看了一遍,第二回看的更加仔细。
坦率讲,这本书我比较关注的自然是航天有关的内容。前期他的成长史和飞行员经历,篇幅不多不少,算是一个基础,但不得不说,真正给我震撼的是航天员的经历。
前期选拔与训练,真正是十年磨砺。神舟五号首飞航天员的选拔,事无巨细,各式各样的考核,最终优中选优选出5人进行强化,然后再是5选3,进入首飞航天员梯队,最后3选1,才是最后的首飞航天员。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在国外航天员选拔淘汰率高达70%的情况下,中国的这一批航天员则是全部拿到合格证书,淘汰率为0。
中间是神五首飞,也是在书中,我才知道原来很多不知道的细节。
火箭上升时发生共振,十几赫兹叠加在4G的加速度上,虽然是短短26秒,却让杨利伟承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因为十几赫兹正是人体的器官频率,地上的人大气不敢出,天上的人一动不动,仿佛经过地狱洗礼。最后舷窗打开,阳光射进飞船,杨利伟眼睛不由自主眨了一下,地上的人个个欢呼垂泪,“快看啊,利伟还活着”。
虽然这只是文字上的描述,可却及其真实而有画面感,每每看到这,我都异常感动。从无人到载人航天,这其中需要注意太多的技术细节,往往一个不慎,航天员可能就没办法回来了。
现在搜索神五细节,有些媒体标题党,说“可怕,杨利伟为何不再上天”,说的就是这件事。但实际上杨利伟并不是无法再上天,而是考虑到让更多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才没有再上天。依他本人描述,神五飞行任务结束后,他依旧保持训练,如果参加神六飞行选拔,那肯定是前三。
现在称呼杨利伟和翟志刚是航天英雄,而其他则是英雄航天员,原因是航天英雄做了之前没人做到的事,这其实意味着他们要承担相当大的生命风险,因为尽管地上训练会考虑到各种情况,但真正飞行时谁也无法知道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翟志刚是首位太空行走,而杨利伟则是首飞航天员,首飞意味着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国外航天员虽然也交流,但毕竟没有那么细。只有自己经历过才知道,飞行期间杨利伟也碰到很多事先从未遇到的事情。而最让他慌张的是返回时隔热板的裂缝,虽然后来知道只是涂层裂开,但当时无法知道,要知道外面可是几千度高温啊。最后落地时他的嘴巴也被麦克风割破了,而如果是割在喉咙,那结果不堪设想。
最终平安归来,载人发射成功。仅仅一天的在轨载人飞行,却凝聚了多少人的努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