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一本由【波兰】莱蒙特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页数:3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农民》读后感(一):第三卷
读书笔记107:农民(第三卷)
春天来了,男人们因为打架全被抓了,老头子被打成了植物人,汉卡的春天来了,她第一时间带着孩子回到了家,牢牢抓住了家政大权,雅格娜无所谓,在她眼里只有爱情。
播种的时候马上要到了,村子里只有女人们,度过了最寒冷的时候,出去做乞丐的老人也回来了,最可怜的是阿加莎,她给亲戚打了一辈子工,老了被赶出门做乞丐,她唯一的期望能够体面的像着主妇一样死在床上,点上蜡烛,盖上白单子,有神父送行,她觉得这是个奢望,她努力讨钱,积攒了一根蜡烛和被单。
老头子终于醒来了,夜里他起来,带上种子,在田里播种,而后死去。我觉得这本书不应该叫农民,叫土地更贴切,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寄托了他们所有的希望,也倾注了他们所有的心血。
老头子终于死了,所有的土地现在都归汉卡支配了,她年轻的后婆婆被乡长看上,一起喝酒,结果失身,她趁机把她赶回了娘家。
《农民》读后感(二):第四卷
读书笔记108:农民(第四卷)
最后一卷,情节进去了高潮,安蒂克终于成为了他父亲一般的人物,汉卡回到了她主妇的角色,可以为了邻居家的猪啃了她家的草地,跟人骂街打架。
波兰在慢慢发生着变化,民族主义开始抬头,连农民也知道要有波兰语的小学,反对沙俄的奴化教育。
作者在最后一卷把西蒙理想化了,他按照自己的意思结婚,被母亲赶出家门,靠着自己努力把一片荒地开垦成了良田,结尾时他的母亲和妹妹都不行了,他照顾着她们,幸福的生活着。
第四卷最感人的是阿加莎的死,这个人物在书中时隐时现,夏天的时候,她凑起了所有东西,她觉得可以去死了,她躺在亲戚家里的床上,像个主妇一般穿线着,她一辈子给人做工,年老沦为乞丐,她请来亲戚朋友和见习神父,一切安排就绪,她安然死去。如果说老头子的死象征着父权的交替,那么阿加莎的死则象征着小农经济的无以为继,她的死也象征着整个农耕社会最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前文中古巴的死,第三卷老头子的死,和最后一卷阿加莎的死是这部乐章最为高潮的三个部分,古巴代表曾经为了独立获得土地上战场的那批人,老头子代表着拥有一定土地的富农,阿加莎则代表失去土地的那群人。
《农民》读后感(三):第二卷
读书笔记106:农民(第二卷)
春种夏作秋收冬藏,老头儿结了婚,儿子不高兴了,老头一怒之下把他们夫妻和孩子赶了出去。汉卡只能带着老公孩子回了娘家,嫂子当家,父亲说不上话,一家人被安排在了猪圈安家。他们不得不卖了奶牛,而后是另一头。生活越来越窘迫。
这套书第二三卷的主角都是汉卡,女人是个很奇怪的生物,做姑娘的时候怕虫子怕血,有了孩子或者什么变故就什么都不怕了。汉卡就是这样,经历了赤贫的她,变成了一只护食的老母鸡,她不再害怕丈夫了。就像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
白鹿原致敬的是百年孤独,都是魔幻现实主义,我感觉如果除掉魔幻色彩,白鹿原更接近莱蒙特的这套书。
雅格娜嫁给了老头子以后,依然跟安蒂克私下往来,最终被老头子发现剥夺了主妇的身份,成了个使唤丫头。另一方面,大地主盯上了村子里的森林,他派人去砍伐树木,这遭到了村民的激烈反抗,我记得之前看过贝娄还是辛格的一本书,或者是巴尔扎克的农民,记不得作者了,就是一个人经营农庄,森林总是被村民偷窃。这个是站在村民角度来写的,老头子跟守林人生死搏斗的时候,儿子安蒂克赶来,他准备一枪打死老头,但是看到老头被守林人敲碎脑壳的时候,他疯狂的掐死了守林人。
《农民》读后感(四):第一卷
读书笔记105:农民(第一卷)
前一部福地是工业题材,这一部到了农村,四卷分别是春夏秋冬,从秋开始。
村子很小,就几户人家,马蒂亚斯58岁了,是当地最富有的农户,娶过两房太太,都死了,留下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作为守财奴,他对自己的子女都不满意,他决定娶第三房太太帮他管家。
雅格娜是村里最年轻漂亮的姑娘,名声却并不好,她同已婚的安谛克,马蒂亚斯的儿子有着私情。老头子心血来潮,看中了她。这个时期的波兰已经废除了农奴制,农民终于拥有了土地,但是人多地少,土地成为了最珍贵的资源。拥有大片土地的老头子在婚姻市场仍然是香饽饽。
第一卷在长工古巴的死结束。古巴年轻时候参加过反对沙俄的起义军,起义失败后做了长工,即便一个人能顶两,依然穿的破衣烂衫,来酒店的犹太佬诱惑他去森林打猎换钱,他被守林人打伤了大腿,伤势极度恶化后别人建议他去医院截止,他害怕去医院,自己用斧子砍断了自己的腿,最终伤重死去。
18世纪前,波兰三次被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瓜分,十九世纪长期被沙俄控制,二十世纪初终于独立,这本书就是描写独立前后的故事。作者本人活到了
1925年,他没有预料到的是,二战时候波兰再度被德国和苏联瓜分,波兰还被设立了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