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男孩》是一本由(英)安迪•穆里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拾金男孩》精选点评:
●前半部分很震撼,后半部分略显急躁了点儿
●hard模式下的人们
●时间长了都忘了
●结局太乌托邦了 削弱了这本书的力量
●同学送给我22岁的生日礼物,以前没怎么读过这样的小说,没有太出人意料的剧情,其实主要是这种正能量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孩子的单纯令人感动
●不知道故事是真的假的呀
●拾金不昧那是写给中国小孩子的,比你想象的残酷的世界在等着你
●高三看的,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天上掉馅饼之后你应该做的什么
●一般般,两星半;还行应该算及格吧?
《拾金男孩》读后感(一):席卷了他们身边的所有人
菲律宾的马尼拉,污水横流的大街上,两个十几岁的贫民窟男孩,意外在垃圾堆里捡到了一个装满巨额赃款的钱包,还有一把即将改变他们人生的钥匙。
他们必须尽快做出抉择:对半分了这笔钱,从此远离贫穷,过上幸福生活?交给寻踪而来的各路警察,然后回去接着过泥泞中爬行的人生?瞒天过海,独自寻找真正的失主?揣上这笔钱一起离开这没有希望的城市?
这一天注定是一个不幸的幸运日。一笔钱和一个来路不明的钱包,即将让这两个男孩的世界天翻地覆,在接下去的几十个小时里,这一切就仿佛一股危险的风暴,席卷了他们身边的所有人……
如果你不允许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自己的嘴巴成为别人话语的过滤器的话。这本深度关怀真实人性的书,你一定要看。
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感觉很痛楚,很无情同时又很完美的一本书。它刻画的力量以及世间的卑贱,既简单又感人,让你伤心酸楚却又看不到任何愧悔之言。当然,我们可以不看这本书,走开,把马尼拉的大街留给当地的居民。但是一旦读了它之后,那种震撼将时不时地出现在你的梦中,让你难以释怀。
这是一本太过锋利的书,硬生生把阴暗的你拽出来,并赐以最奢华的享受,最后再以悲剧形式坦荡荡告诉你,你的贪婪与软弱将注定你以受虐的方式接受人生。
《拾金男孩》读后感(二):一代又一代
2008年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火遍全球,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节是来旅游的美国夫妻对街上跌倒的印度孩童伸出援助之手,声称他们会帮助他脱离那个不够民主不够善意的国家,但是事实上,在盛大奥斯卡颁奖典礼后,其中的一个小演员位于贫民窟的家一夜之间被铲的干干净净。
她的母亲声称,这里住着一位奥斯卡儿童,可是这嘶喊阻止不了步步前进的推土机。曾经有个来自西方完美世界的大胡子带着能够如实记录这个世界的肮脏的先进光影设备走进贫民股,那些孩子曾经以为自己的命运因闪光灯而改变,可是,当他们向那个和蔼并称他们应该得到更好的对待的叔叔求助的时候,他再无回应。
一代又一代,任何时代,阶级的上行,没有背景真的很难。所谓的“美国梦”少数的幸运儿做过,但是多数时候是一种西方话语霸权,是一种西方对不发达地区的一种意淫。
本书的作者也逃不开这种定势思维,除了你我都知道的,粉饰的完美结局在现实的世界中根本绝无可能,这是一部很令人动容的小说。
两个在垃圾堆里出生在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有一天捡到一个埋藏秘密的小包,这个包隐藏着巨大财富秘密也暗藏着巨大的杀机,因为财富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特权阶级,财富的主人,是这个国家的高层。
我相信这些在苦难中出生成长的孩子不乏蚍蜉撼大树的勇气,但是仍然不能相信他们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在整个国家的天罗地网中,这样的运气改变了他们还有部分贝哈拉穷人们的命运。
每一次读这样的小说,感受都会很复杂。为那些男孩的善良、勇气和聪敏而动容,为那些在一个行走在腐败和不公的国家中那些革命英雄而热流盈眶。
对于那些行走在前往民主和自由的国家来说,的确需要切格瓦拉一样的舍身革命者。当每个人的阶层已经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写定,我们还是愿意想象着孩子们在渔村坐着自己的渔船快乐的打渔生活到永远,他们,将是马尼拉和千千万贫民窟孩子们未来的眼睛。
他们拾到的是美金,我们拾到的是勇气是爱是希望,这就足矣。
《拾金男孩》读后感(三):随便一说
其实现在也想不清楚当初为什么就选择了这本书,也许是因为封面上的照片吸引了我,看过书里的描写后貌似又觉得那个孩子的照片也许不那么适合,有一点太胖啦~看完之后第一次希望通过电子文档的形式把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在熄灯后摸黑打字对我这个打字小白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本书的介绍大概说这是一本讲人性,讲思想的书,但我更愿意将它与《偷影子的人》,《解忧杂货店》划为一类,很适合挑一个无事的下午,泡一杯茶,一口气看下去,给奔忙操劳的心里加上一些希望和舒缓。鉴于我个人认为它还是有一些偏推理和剧情的,就不过多剧透书里的内容了。在开始构思看完后的看法时,首先蹦到脑海里的是每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大概是说我是谁谁谁,下面由我来讲这个故事了。读前一两章还没有发现,后来觉得这种写法很匠心独运。(就像《穆斯林的葬礼》分别以“玉”和“月”为标题来讲述两代人的故事。)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这样的语气就像是一圈人围坐在火炉边烤火谈天,而你在听他们讲一次冒险的经历。看过整本书的感觉像是飞机快要降落时看到的情景,你知道下面会有一座城市,它正一点一点的在你眼前清晰起来,但这种清晰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你的好奇心,于是越是露出端倪,你越想要穿透重重雾霭,看个真切,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连走带跑地看完了它。书里有许多伏笔,都静静等着水落石出的那一刻,其实坦白讲对于悬疑剧情设计的巧妙程度它可能并不像日本一些推理小说一样让人拍案叫绝,但就抓住读者的心来说确实很到位的。
我在书中并没有得到太多对人性方面的触动,可能每个人的点都不一样吧,我看到更多的是一个穷孩子,一个很穷很穷的孩子,他的生活是怎样的。即使书中有大段的描写,但我依然难以想象他们的环境和每天面对的生活。
书的结局很理想,很美好,几个捡垃圾的小朋友打败了副总统带领的警力,最后盗走他的赃款,一起去过不用再受欺凌的生活。也许这里面是寄托着作者希望民间疾苦的力量最终能打赢那些腐败官吏的那种强烈愿望,是一面美好的旗帜,但从理性的角度考虑,这实现的可能性似乎有些微小。
在看过书之后,引起了我对菲律宾政治状况的一些好奇,在看到的一些有关菲政治的文章中,感觉在民主的外衣下掩盖的是更加的集权,政府的背后有着各种家族以及势力,美国的政治体制造就了一个强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还可以继续创造另外一个;而民众也很难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下选出更有利于国家的执政人。
写完再看觉得很破碎,就当是小喷油的碎碎念吧~晚安~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而祈祷感恩~
《拾金男孩》读后感(四):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命运——评《拾金男孩》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说过:“在巨大的财富背后,都隐藏着罪恶!”在阅读《拾金男孩》这本书时,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其中的很多东西也会让我们震动。在故事行进的过程中,作者让读者陷入两种情绪纠结的临界点,就是当你知道生活的本质之后,洞察了巨大财富背后的一切罪恶之后,出离的愤怒却又无能为力的悲哀。
菲律宾的马尼拉,污水横流的大街上,两个十几岁的贫民窟男孩,意外在垃圾堆里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千一百比索和一把即将改变他们人生的钥匙。紧接着警察们蜂拥而至,悬赏上万比索找到这个包,两个“拾金男孩”狡黠的意识到这里面一定有更多的财富,于是他们赌上了自己的性命去隐瞒、去寻找、去接近真相,这一切就仿佛一股危险的风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席卷了他们身边的所有人……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命运。每一个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他们所拥有的周遭环境已成定局,或腰缠万贯或一贫如洗。尽管从理论上说,无论贫穷富有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起初所追寻的都是平等、自由的权利,然而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浪潮中一部分人失去了属于他们的财富和幸福生活,只能活在卑贱、肮脏、暴力与疾病肆虐的底层。就像拉斐尔和加尔多这两个“拾金男孩”,他们同样与副总统扎尔迪加生活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但他们的马尼拉却是饥饿与贫穷,写满了悲伤,因为他们只能住在贫民窟。比这种悲惨生活更加残酷的真相是,他们是“被”远离幸福的,因为副总统将国际社会救援他们的巨款挪用了。扎尔迪加这类蛀虫的所作所为“阻挡了国家的进步,让别的国家有了停止帮助我们的理由,更坏的是,他鼓励了其他政治家、官员、职员、教师、店员和邻居们一件事——偷窃就是往上爬,是用你的脚踩着那些穷人的脸往上爬,这是一条自然法则,甚至连穷人们都相信了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一直这么贫穷的原因之一”。
这种现象并非作者虚构,菲律宾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从上个世纪的马科斯,到前任总统艾斯特拉达、阿罗约夫人,直至如今的诺诺•阿基诺,腐败已经成为困绕菲律宾社会的严重问题。由于政府贪污腐败严重,导致菲律宾经济不振、政局动荡、兵变不断,人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相关国际组织每年发布的各国腐败排行榜上,菲律宾总是处于最腐败的国家之列。腐败已经成为菲律宾社会的一种公害,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哪一个政治家能够保持清白,这甚至被人们称为一种“菲律宾”现象。追根溯源这一切是由于选举文化不高而导致的政党选举舞弊丛生,选举舞弊自然又催生了投机型的领导人,他们由投机而上台,一旦行为不端就会被反对派抓住把柄从而引发国家动乱。这种国家动乱轻则影响国计民生,重则会导致领导层易人,于是新一轮政局不稳就又开始了。
这种现状的长期存在,自然而然会有人反抗。因为人们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受到了委屈,往往得不到正义的保护,或有人甘心从命,拜倒在权势下卑尊屈命;也有人心有不甘,不甘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拱手相让,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达官贵人任其摆布。书中一个有良知的人用性命将原本属于穷人的巨款重新“偷“了回来,并由拾金男孩们获得,这样的快意恩仇是读者们愿意看到的,当然更愿意在现实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