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他乡》是一本由28.00元著作,244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1-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晃和may也认识6年了。从网上到网下;从奥克兰到深圳;从space到微博,虽经斗转星移,友情在不经意中日渐深厚。很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
●随作者看世界,视角新鲜、视野更宽。忙碌的工作之余,抽出一点时间,读这本书,能让我静下心来,心静就会感动。
●一个异乡客的心灵归属
●自有独特的幽默和冷静
我在暖暖的阳光下喝着咖啡,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能够感受到作者周游世界的休闲、乐趣及小资情怀,也能体会到海外经历漂泊之苦、沉淀及收获!“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看到这句话,小有感动,想像下,作者应该是个很心思细腻、大气、且浪漫的女子。 有回味的一本书。
《何处是他乡》是作者这么多年来在国内外工作、游学经历以及对生活点滴的真实记录和真切感悟,用清新的文笔表达,很美的文字。其中,文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即“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说出了作者的心声,更也给其它远离家人而天南地北游走的人一个生活指引。此书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你可能会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原来生活可以这样,享受美好的人生,追求更高的境界!
像三毛一样为自己而活,视金钱为浮云,坚持心神的活泼和对大千世界的童心与好奇心,四处流浪,周游世界,是很多人心底的梦想,但梅芳说:天马行空,浪迹天涯,那其实,都不是人生。
我相信她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有十年,她以三毛为榜样。很浪漫,也感受到了漂泊之苦,三十岁那年,“终于肯低下头认清自己的局限,下定决心不要再做无谓的梦,从此要过实际的人生”。
梅芳不是专业的作家,她和我们一样,读大学,从事朝九晚五的工作,只是后来为了追寻三毛的足迹出国留学,而后又回国。兜兜转转,学的是经济,进的是银行,而更让我感到亲近的,是对文字的爱好。她把文字形容成缘分,是“生命里的一扇窗,用来给身体换气,给灵魂以抚慰”。
喜欢见多识广的人。但梅芳的博闻,不仅来源于她的经历,也来源于她的认真。比如有一个清晨,我和她一样,在绍兴为了寻访徐渭的故居,问了很多人,拐了很多弯,走了很多路,才找到一个缩在旧式弄堂里的小小院落——里面还住着普通的人家。太过普通了,我没有记下门前的芭蕉,也没有记下冬天没有叶子的葡萄架。我当然仔细看了小房子里挂的复制品,却没买出售的画集和文集。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梅芳的《绍兴探徐渭》,可以将他的生平娓娓道来,仿若挚友,我却只是一个游客,留一点粗略的印象。
这就是差距。即使给你同样的经历和人生,你不认真,一样没有办法得到同样的领悟。
让我欣赏的,还有她的坚持。已经工作的人,再准备出国留学之类,需要莫大勇气。她有一次发高烧,仍然骑车去教室自习,走出来的时候华灯初上、大雪纷飞,那个时候她想,值得吗?然而回望一切,她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在很多处境之下,坚持是一种很难的东西,而我,做到了”。
很喜欢她对人生度过三十个年华后的总结,那便是本文的题目。文字真是一种缘分,她说出的,恰是我而立之年的心境。
慚愧滴說,這個題目是借月寧同城活動(http://www.douban.com/event/13976206/)的名字,不過,一看到“步步微風”這四個字就覺好,遂想起MAY的這本書。天涯行跡,總是有些小感悟小心動,寫出來,步步成長,從一個或許有點尖銳的、“滿腦子傻乎乎的全是怎樣才能與眾不同、出人頭地、四處流浪、衣錦還鄉”的小女孩,蛻變成今天一個更多平和與包容,既有理想激情又有閒心靜氣的女子。
我都不記得怎樣與MAY開始博客上的交往,最有印象的是她寫《夏洛的網》(書P291收有),然後我寫昆明的海菜花,她很感興趣,我允若她如來昆明帶她去吃。就這樣從網絡來到現實,我們一起去白族館子吃海菜花,一起喝酒聊天。
那次見面,感覺與博客中的沉靜文字相比,其人還更多爽朗與進取心(呵,是因為我太懶太沒有事業心的緣故)。以後一直保持聯絡,繼續關注各自的博客,從文字中閱讀彼此的行程與感想,畢竟是同齡人,讀的想的總是有一些心有戚戚焉。
今年她又來到昆明,給我帶來了這本書。見面那天我們是去吃傣味,她一樣興致勃勃對這些新鮮玩意充滿了好奇心,席間接了一個工作電話,認真而又謙和的應對著電話那頭的工作。
然後,我就好好讀此書,一些文章已經在博客上看過,一些是聽她提過的,還有一些是從來不了解的。國外的讀書生涯,異文化帶來的感動與磨練,回國后的工作經歷、震後災區的助學之旅……一一在書頁見展開。
愈來愈覺自己不會寫字,不知道該繼續說啥了。還是借用MAY在“書到今生讀已遲”這一章節眾中的話“閱讀其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推己及人是行不通的。但也不能一輩子總在山坡上徘徊,好像做人,短期目標要實際,但長期目標要遠大。就這樣,在閱讀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漸入佳境”。
作為一個一向好吃懶做的傢伙,我并不同意她做人要有遠大目標的想法,尤其是,已經在這個定型年齡。但是,閱讀MAY的這本書,對那些在青春期糟糟懂懂的孩子而言,的確是可以作為一個座標來參照人生還有多少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