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我的痛我的爱》是一本由[法]特里帕亚/著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16开,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6页, (7) 页图版,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龙我的痛我的爱》精选点评:
●果然是魔鬼
●比电影还要传奇,命中注定的爱情,一直纠缠到生命的尽头,可惜,可贵。。
●不知道塔丽塔知不知道一个叫Wally Cox的人,by the way, this woman doesn"t have a clue about Marlon Brando and why she failed on him.
●看得很纠结很致郁
●名人所谓生平,通常等于情史
●三星半。
●在tarita笔下,这位电影界的教父展示了不为人知的一面:时而含情脉脉,时而冷酷无情。不管如何,他始终是一个可怜人,并把这种伤害传给了他身边亲近的人。
● 因为有了马龙的一位女人注定精彩的一生,否则与芸芸众生一样也是平淡无奇!但人的一生到底是平平淡淡,还是痛并快乐着,只能是自己去追求与体会。
●一个情圣,一个奇葩
●“不管发生什么,我们彼此深爱。这是不可能的爱情,但它属于我们……”
《马龙我的痛我的爱》读后感(一):人是有很多面的
对于某人 是英雄是榜样是一生的向往
而对于某人 是垃圾是恶棍是一生所憎恨
所以
人的多面性也导致这世上
没有 绝对的好人坏人 绝对的正义丑恶
只希望
我在乎的人们对于我 我对于我在乎的人们
都是积极的那一面
希望
当他们告诉我有多在乎多爱我的时候
不是因为 我多么可爱 多么善良 多么正义
而是因为
我这个人本身
就像
昨夜凌晨 和原子在图书馆前夜聊
我问 我有什么优点 我到底是什么性格
她想了很久 说
太熟了 所以无所谓 太熟了 反而也不清楚了 你到底怎样 阳光或是内向 不重要 对于我 你就是你了
友情的最高层吧
《马龙我的痛我的爱》读后感(二):爱的痛楚
看完马龙—我的痛我的爱,心情很沉重。
人,活着就是来受苦的。这份感触很深刻,不敢想自己如果是女主角能不能承受这样的人生:婚姻的不幸,家庭的痛苦,女儿的死亡,情人的离开……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心无法负担。
或许多年以后,自己到了人之半百,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触: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盲点,自己看不明白,身在此中却进退两难,退一步会不会就是海阔天空,进一步是不是就是万丈深渊。太多的迷茫与冲动,太多的诱惑与挑战,太多的欲望与梦想,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陋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该拥有的,什么是不该得到的,太多太多的风景是否都应该去欣赏,太多太多的边缘是否都应该去了解,太多太多的人是否都能够看得明白,太多太多的事情是否都是命里注定的,太多太多的爱是否都是一样的温暖,太多太多的恨是否都是一样的冰冷,太多太多的情感,是否都会有自己的归宿……
如果女主角可以再选择一次,是否她宁愿不去选择拍让她成名的电影,不去选择和他的相遇,不去选择和他像爱……
她的爱很坚强,她的牺牲很伟大,或许她今生只是为了遇见他并和他相爱:
“不管发生什么,我们彼此深爱。这是不可能的爱情,但它属于我们……”
《马龙我的痛我的爱》读后感(三):人生如白烂言情剧
这本书的封面照乃马龙·白兰度1962年主演的重拍版《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著名剧照之一,尽管这个重拍版无法超越1935年黑白版的地位,这张剧照却流传极广,因为马龙·白兰度与片中扮演国王女儿的塔希提少女塔丽塔·特里帕亚假戏真做谈起了恋爱,他们的关系像美剧一样漫长而曲折,时好时坏,一季接一季,拖了几十年,直到男主角病逝才算彻底完结。
这本塔丽塔的自述详详细细讲述了和马龙·白兰度相识到N回分手又复合然后纠缠到死的过程。书的装帧作得很煽情,扉页上写着“上帝为什么会安排我们相遇?十九岁的我对生活一无所知,而他却是个象征着美国精华的魔鬼。但我们相爱了,似乎从彼此身上都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然后在最后一页则是“死亡终于平息了爱他的痛。”不知道英文版是否也是这么设计的,但是看完了全书再看这几段,我想来想去只能对这个漫长的故事以一个词总结之:冤孽!
如果你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一种女人的人生就像白烂言情剧一样充满令人生厌的俗套,你一定要看这本书。
如果你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一种男人的人生可以把背叛和自私坚持到死,像扫把星那样永远不祥,你一定要看这本书。
塔丽塔和马龙·白兰度的故事,未有子女之前是标准三流言情小说最爱桥段,有了子女之后就变成典型家庭伦理大悲剧,狗血四溅,祸及若干无辜路人。
研究马龙·白兰度的人以及塔丽塔本人,不约而同喜欢强调他视塔丽塔为名利场之外世外桃源的象征,进而以此来证明此爱异于群姝。
但是你看完这本书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世外桃源并不是浪子永远的栖居之所而只是度假胜地。这点颇像某些环保主义者,随便动一草一木他们都跟你没完,声称破坏了“原生态”,可是他们谁也不肯陪着“原生态”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塔丽塔原本和米高梅尚有艺员合约,对于好莱坞的演员生涯她并非没有憧憬,但马龙·白兰度心目中的塔希提人怎么能被名利场的烟尘污染呢?于是在他的干涉下塔丽塔的表演梦就此止步,从此只能无所事事地回到塔希提岛上等待马龙·白兰度哪天心血来潮跑来探望,或者召自己去洛杉矶相会。塔希提岛从来没有能永远地留住马龙·白兰度。
伟大的爱情修补了残缺的灵魂,这是艺术的想象---至少在这本书里,更活生生的例证倒是:有缺陷的人格药石无灵。
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是再一次证明: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虚构的世界里灰姑娘是卡萨诺瓦终结者,现实的世界里灰姑娘只不过是暴君摆布得更顺手的洋娃娃。她觉得只有自己是他的真爱,因为只有自己陪着他走到最后,所以比别人多听了许多甜言蜜语。但是在我这个冷眼旁观的路人看来,那只不过是因为她一直没有勇气彻底转身离开。
《马龙我的痛我的爱》读后感(四):注定的不幸
这本回忆录的作者,是一个出身在某太平洋小岛上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塔丽塔-特里帕亚,一个为白兰度生下一男一女,但从没在法律上成为其妻子的平凡女人,因为电影,因为白兰度,而度过了坎坷不安的一生。
塔丽塔出生的博拉博拉岛,人们生活简单,“大家都知道男孩长大了当渔夫,女孩则在家里干农活”,年复一年,祖祖辈辈。不过塔丽塔天生具有不安分的种子,所以在十几岁时到她姐姐所在的另一个岛讨生活。正好那里有一个酒店,她就在厨房开始了服务生生活。那一年,白兰度和《叛舰喋血记》的摄制组来到这个岛拍摄外景,而塔丽塔却在一番周折后离奇而幸运的成为了女主角,当她后来住在洛杉矶的酒店里,感觉到的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真实版。而且,女主角和男主角在现实中也日久生情,塔丽塔成了白兰度的情人。然而,白兰度的个人生活却不如想象中那么光鲜照人。他脾气暴躁,固执独断,身边从来不止一个女人。塔丽塔无法接受,争吵不断,以此开始了相伴两个人一生的纠结。他不给她承诺,却阻止她和别的男人在一起。而她,也仿佛久久无法舍弃对他的爱。加上后来他们的一对子女的悲惨命运,让作者多次后悔自己没有一直留在小岛,过恬淡无求的生活。
人总是这样,得不到的,或者失去的,仿佛就是那么美好。就好比钱钟书所说的“围城”。也好比多年前我听过的一个寓言,说一对姐妹,姐姐的生活每一天都不同,痛苦万分,逢人便说要是生活一成不变就好了。而妹妹的生活每天重复也痛苦万分,逢人便说要是来点新鲜变化就好了。其实真的换一种生活,可能更痛苦。然而,我们何必要说破,何必要把这一层幻想都给人剥夺呢。
作者还提到,白兰度之所以用情不专,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他曾有一个一起生活很久的女家庭教师,后来与别人结婚。他说“她的离去是一种背叛,我的整个世界都奔溃了”,可能在他后来的心里,就对每一段感情存有逝去的不安感,于是他需要在很多个女人之间才能感到满足,而且,只要有可能,都要求独占对方的感情世界。
白兰度的父母不合,他在自传里写道“我的母亲曾许诺戒酒,但无法信守诺言”...“她又开始离家出走,我们无法让她恢复理智”...“在她走后不久,我进入了一段消沉的时期”...“但我必须掩饰自己的感情,显露出坚强的一面。我的一生都是这样度过的:我必须装出一种我根本就没有的坚强”。
仿佛种种的不幸,在其早年就逐渐决定了。而塔丽塔引用这些话,更是出于爱而为他开脱,也为己心安。
我们无法站在一个高度来评判白兰度的道德优劣,也无法要求塔丽塔在情感上追求自主。一个弱女子,爱上一个内心不安的明星,其生活就注定不寻常。假若不是不寻常的幸福,那就是不寻常的不幸。
《马龙我的痛我的爱》读后感(五):痛是爱酿的酒
痛是爱酿的酒
作者:丹飞
终于看到了《马龙:我的痛我的爱》。尽管一页一页耕作过,再看时,还是感动。
我想起去年在北京国际书展(BIBF)上见到黄家昆女士,去她坐落在外研社的版权公司安德鲁·纳博格,读到一份装订精美的小册子,一页页复印件上集结了法国媒体对一本书的溢美之词。书名直译就是“马龙,我的爱,我的痛”。不由分说,我就允诺签下这本书。只因为传主是马龙·白兰度。
当然,传者为马龙爱过又伤害过的女人———他的第二任妻子塔丽塔,这一点为我的决定加了大筹码。马龙及其子女的爱恨情仇本身就是一出传奇。对于我的“红木马”书系的子系“传说”来说,这本书,只有这本书,已经可以成全。
黄家昆女士推荐了一个女孩子给我,她在飞往法兰西的航班上充当空中翻译,俗称空姐。她在巴黎看到法文版,马上买了来,二话不说,动笔翻译。翻到一半,想起该找出版社了,就找到贝贝特———与贝塔斯曼中英文名颇有些类似的一家出版机构。辗转问到黄家昆女士那儿,才知道版权已经落在我这儿。设想我如果没能看上她的译笔,她的一腔热情可不付流水!———问题是,我看上了。她的译笔仿佛是塔丽塔·特里帕亚用汉语耳语:
一天,当我看着他的时候,我发现有什么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仿佛得到了上帝的恩赐。是上帝的恩赐,还是他深藏的神秘的灵魂?我无从知道。从那天起,我爱上了他。
———我从来无法接受一个女人对我说:我爱你,马龙。从来不!塔丽塔,你听见了吗?
———我再也不说了,马龙,我向你保证。
我一直等到他79岁,在我最后一次住在他洛杉矶的家里时才自食其言,但起因在他。他突然看着我,仿佛非常疲倦,我听见他微弱的声音:
———你知道,塔丽塔,我一直爱着你,我在等你,现在你来了。
———我也是,我一直爱着你。
我低声说。这一次,他没有反对。
死亡终于平息了爱他的痛。
策划、引进、编辑《马龙:我的痛我的爱》时,我在贝塔斯曼做编辑,如今我回到了北京,在一家民企做总编辑。翻看我亲手炮制的内页,一处处配图的文,每一个亲手打造的细节,心还是热了起来。像做其他许多书一样,我也是这本书的版式设计者。因了这个因缘,我与我的书之间就多了一份别的做书人不曾亲近的深情。
从《马龙:我的爱我的痛》到《马龙:我的痛我的爱》的转换基于一颗诗心。从读音的韵律感、节奏感来看,后者无疑回味更悠长。从马龙与塔丽塔的爱痛纠葛来看,马龙给予塔丽塔的首先是痛,在痛彻心扉、痛彻一生之后才留给生者绵延不绝的爱。不走遍瀚海,不可以言浪涛。不历经人事,何以言沧桑?在痛垒痛的伤疤之上,其实掩埋了爱的真相。塔丽塔,那个马龙深深伤害深深相爱的女人,就这样,层层揭开一个真相。
痛是爱酿的酒,念是心堆的坟。马龙·白兰度合上眼睛,塔丽塔的生活在继续。世间已无桀骜者,一把黄沙动情人。
再细致一点,再苛刻一点,这本书也许可以矫饰得更完美。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吴君的译笔,我的制作,都是保证。即使没有这些保障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