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心已炽/走向经典》是一本由弋舟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4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凡心已炽/走向经典》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凡心已炽》读后感
【豆瓣鉴书团】豆瓣赠书,这是第一次参与豆瓣的活动,非常开心。总体来说感觉逻辑不通,个人不太喜欢故事的基调,很多地方不符合事实而且显得有点牵强,不能引起我的共鸣吧。我想知道作者是不是对女性有偏见,笔下的女性挪用公款堕胎做小三, 一切都像是为了小说而小说 。。阅读体验不佳。总之希望下次还能参加活动~
《凡心已炽/走向经典》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凡心已炽》读后感
这太小说了,我是说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情感这些对话都是小说里才有的。李选的踟蹰,凡心已炽等都有虎头蛇尾之嫌。开篇都挺好的,平常自然,让人有一看究竟的欲望,写着写着却有了失控的样子,人物情节之间没有什么逻辑,一切都像是为了小说而小说。到后面作者也收不住了,干脆就让这脱缰野马自己跑了,一个爆炸性的突然的事件结束了小说了事。
《凡心已炽/走向经典》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凡心已炽读后感
大概要是自己主动去看是不会选这样的书,因为自己的自我偏好是想读文笔偏好的书。
文章重在情节与人物的塑造上,很现实主义偏向。在第一篇《李选的踟蹰》里体现了面对爱情的扑朔迷离。成年人的爱情充满了更多的未知与犹疑,作者让我感动的点是他揭示出我们面对爱情的不确定,爱人就像迷一样难以把握。
但是感受不出一种叫美的东西。
《凡心已炽/走向经典》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凡心已炽》读后感
第一次看这位作者的文章,怎么说呢,他笔下的人物,都挺神经质的,活在各种爱情或是自己的想法中,有自信不自信的,有出轨的,有潜规则的,很多,每个女性角色都很执着,对于爱情或是自己的生活就像飞蛾扑火!都市的爱情是否还能有这样的,我不确定,可形形色色的人我是我相信有这种人存在,一本书看完,就像看了多个不同的人生。我觉得还好,打发时间可以看看,都是短篇小说。
《凡心已炽/走向经典》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凡心已炽》读后感:都市微小说
(我以为要发在短评里,原来是发错地方了)豆瓣赠书,收到后就很快读完了,几篇小小说,描绘了现代社会的一些人间图景。
第一篇《李选的踟蹰》感觉有些逻辑不通,很多地方有些许牵强,没有特别明确的中心思想,可能是年龄和人生阅历都不足够去理解生活的沧桑。对于《年轻人》一篇,每个人物都是冰冷的,陌生的,没有鲜活的感觉。此后几篇亦然。
对于作者不是很了解,但是这也确实是前言中所述,70后作家确实给人一种面目模糊之感,衷心祝愿作者走向经典,加油
《凡心已炽/走向经典》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意识模糊的70代作家
这几年对堆砌华丽句子的书极为厌恶,对平平淡淡没有情节发展的书也不太能欣赏。这本书通篇读下来的时候总想问一句,怎么体会不到人物/作者的情绪呢?大概是本来就没有把情绪放进去。
城市男女的困境挣扎听起来是个不错的话题,其实空洞且狭隘。主人公们全都是扁平人物,太无特点了。这导致每次的转折都变得有些莫名其妙。
如果一定要给作家们分门别类寻找特征的话,那首先想想这样做的意义是不是为做而做。如果一定要以没有特点来作为特点的话,想想这种“特点”能不能被称作优点。
弋舟,一个陌生的作家,书中简介中介绍为70年代作家的代表之一,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作家,虽不遥远,但却一无所知。这本书以及这个系列的书给了我们一个认识70年代作家的机会,让我们能从书中窥其这个年代作家的一隅,以及从他们的小说中去看看他们对现在生活的看法,也算颇有收获。
爱情与一座城市,我们是参与者,自然无法摆脱当局者迷的困顿,就像书中所描写的一样,我们还只是羸弱的孩子,蜷缩在一个角落里,当我们的爱情轰然破裂的时候,在这座城市的怀里只发出一声细碎的叹息。
最后吐槽一下这本书的纸质,真的是差!
《凡心已炽/走向经典》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 内容和纸质都不行
书很轻,与厚度不相称。看了一下,横截面果然很粗糙。当然,我对纸质很在意。所以还没阅读之前对书的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
翻开第一篇《李选的踟蹰》,开篇寡淡如水。接着读下去,越觉平庸。与《丙申故事集》比起来差的太多了。
通篇读来,只觉得作者的文字实在是太啰嗦了。例如第51面的“曾铖安静地默许了”。默许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加上安静地呢?同在51面“曾铖看到她看手机”这句让我差点笑出来。第143面“金枝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了刘利”。书中这样的句子不少,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完全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凡心已炽/走向经典》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从无畏到妥协,戏梦人生
对七十年代作家作品读不多,那一年代的人所经历的历史记忆,所坚守的理想和对现实的认知,正如书中所说他们是过渡的一代,他们是独特的,日常生活还是内心世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作品对于所处时代或是个人的记忆。也是集体记忆的一个缩影。比如书中八个故事的人物都是边缘人物在生活的巨大洪流下挣扎的群像。他们的爱情,尊严,信念,都在面对无力改变的环境下由无畏到不甘,最后的妥协。 在他们生存的物质阶层和精神困境中的抉择,似乎怎么选都是一条错的路。同时也如棱镜一样折射出这个时代与人物的精神边界。不过感觉有些故事似乎为了圆出结局也过于用力或是刻意。但坚持纯文学,是十分值得鼓励的。希望走向经典系列越来越好~
《凡心已炽/走向经典》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符号、欲望,以及失败的挣扎
看这本书,兴致是逐篇递减的,原因在于每一篇的手法、主题、主人公身份都差不多。
作者有很明显的将人物脸谱化的倾向,被现实击垮的青年,天真的青年,不羁的青年,代表着理想的青年,代表着物欲的青年……所有人物都安安分分待在局中,像一颗颗棋子。
女性是书中的主角,或者说,漂浮在欲望里的女性,被现实欲望击倒的女性,只能沦为附庸的女性是书中的主角,当然,还有被击倒的所有人,没有人是成功者。
书中的一些观点我不太能同意,包括对公务员、老师身份地位的高下判定;包括因为一见钟情于是连煤气中毒的家人的讯息都显得心不在焉的主角。也许这是作者所看到的世界,但就算是悲剧,也应有种沉重却能够启发人、惊醒人的力量,这本书则让人感觉到无限的坠落。
总之,可以一看,但一篇就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