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的孩子》是一本由[法]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1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诺亚的孩子》读后感(一):《诺亚的孩子》(又是一篇较长而被迫写在这儿的书评)
短小的故事,孩子的视角,温暖的文字
战争是残酷的,受苦的是老百姓
语言朴实,但也能震撼人心,很欣慰吕迪能和妈妈团聚,也很庆幸约瑟夫和他爸爸妈妈都平安活着
马塞尔小姐很伟大。神父,是大爱,对孩子的关爱,对宗教的正确认识和对人类的大爱,很伟大!
“然而每当地球上的某个民族由于另一个民族的疯狂而遭遇威胁时,神父便着手收集那些能见证受威胁的灵魂的物品。就是说在他的方舟上又添了一堆用具:有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的收藏,有关于越南的收藏……”
他真的爱人类,不因为自己的宗教迫害其他宗教的人,他用心爱着每一个孩子,271个。 “别问我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我们能描绘太阳的样子吗?妈妈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快乐。比起她的容貌,我更记得她带来的感觉。” “一种宗教既不真也不假,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 “犹太教大教士认为,尊重要高于爱心,那是一种持久的责任。我感觉这是可能的,我可以尊重我不喜欢的人或我不感兴趣的人,但是爱他们?再说了,如果我尊重他们了,是不是还需要爱他们?爱,这很困难。我们既不能挑起爱意,也不能控制它,更不能强求它持续,而尊重……”
《诺亚的孩子》读后感(二):对宗教的描写很棒,故事很好看
摘抄
一种宗教既不真也不假,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只尊重真实,那你能遵守的东西还真不多。2+2=4,看着大概是你唯一能尊重的事情。除了这个,你要面临的都是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感情、准则、价值观、选择等等,所以有这些脆弱而多变的事物,并不像数学那么精确。尊重并非针对被证实了的真理,而是要针对存在着的事物。
不管发生什么事,上第一节完成了他的任务,现在轮到我们了,我们要自己来应对我们的事。
从1944年的9月4日起,我一直认为布鲁塞尔的解放,是因为我突然毫不掩饰地向蓬斯神父吐露了我对他的爱,我永远都记得。从此以后,每当我向一个女人表白感情时,都会等待鞭炮响起,彩旗飘扬。
弹吧,妈妈,弹吧。我也一样,想着有一天你会重新为我弹琴,这样才熬过了战争。
我开始了另一种收藏
感想
看过几本施米特的作品,觉得《诺亚的孩子》也是很施米特的一本作品,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他对宗教的理念,以及讲故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的流畅性。
《诺亚的孩子》读后感(三):我开始了另一种收藏
最佩服作者的一点就是,以孩子为第一人称,就真的站在了孩子的视角,读起来一点都不矫揉造作。不像有些作品,虽然语气故作孩子般可爱,但心理完全是大人,而这本书真是从灵魂到语言都是孩子的。
“很久很久以前,暴雨肆虐,大水冲垮了屋顶,推倒了墙壁,冲毁了桥梁,淹没了道路,河水泛滥。巨大的洪流卷走了村庄和城市,幸存的人们躲到山顶上避难。最初还算安全,但在雨水浸泡下,山体开始断裂滑坡。有一个叫诺亚的人预感到我们的地球将被大水完全淹没,所以他就开始收藏行动,在儿女们的帮助下收集每种生物雌雄各一对。一只雄狐狸配一只雌狐狸;一头雄虎配一头雌虎;一只雄野鸭配一只雌野鸭;一对蜘蛛,一对鸵鸟,一双蛇……他只是不去管鱼和水中的哺乳动物,它们自己会在日益壮大的海洋中繁衍生息。同时,他又造了一艘巨大的木船,当水快将他淹没时,他把收集的所有动物和幸存的人都载到大船上。诺亚的方舟在大水淹没的茫茫大地上漫无目的地飘荡了好几个月。然后大雨停了,潮水慢慢下降。诺亚担心再也不能养活他船上的居民,他放出一只白鸽,鸽子回来时嘴里衔了一片新鲜的橄榄叶,表明山脊终于露出了水面。他明白他赢了这场疯狂的赌局:救下了上帝创造的所有生物。”
在二战时期,犹太人被大规模屠杀,这本书中的神父像诺亚一样,进行着犹太人的物品收藏,包含祷告书、神秘诗集、拉比的评论集、七个或九个枝杈的烛台、意第绪语歌曲、等等。他收藏所有希特勒想消灭的东西。
本书的主角,是曾被这个神父保护并收留的271个犹太小孩之一,他在神父的影响下,也有了超越民族、超越人种、超越信仰、超越敌友的大爱。他也开始了像诺亚一样的收藏。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
二战期间,犹太人背井离乡,深受迫害,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但是就在这样的黑暗里,人性之光也从未泯灭。
在小约瑟夫八岁那年,为了避难,他和父母分别,被好心的伯爵家营救,装作自己的侄子;在快被揭穿时,又被蓬斯神父带去学校里,装作天主教的小寄宿生。在一个犹太人生存暗无天日的时代,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为什么要是个犹太人而产生了深深地质疑。同时,温柔的叙利伯爵、蓬斯神父、药剂店丑陋的马塞尔小姐、发现事实却选择了包庇他们的德国军官,都又让他对人性之美多了一份理解。
如果这本书仅仅是一个关于生命营救的故事,那也许在众多同样题材的故事中,它不会多么出彩。真正出彩的,大概是热爱“收藏”的蓬斯神父。在犹太文化行将灭绝的时候,蓬斯神父冒着危险“收藏”了几十个犹太儿童,在日常沐浴的时候,也精心把孩子们分组,让他们感受不到自己和天主教徒的区别。他精心而巧妙地改变学校的作息制度,让他们在犹太民族需要休息的日子能够得到休息,带孩子们过光明节,好让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宗教节日,他甚至不惜和马塞尔小姐联手让孩子们“装病”,好让孩子们不违背宗教教义。
身为一个天主教徒,他其实并不需要做这么多。为了让犹太民族的文字和文化传承下去,蓬斯神父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犹太人,在深夜的教堂里布置密室,学习相应的犹太的法典、知识、文字,并且偷偷地教小约瑟夫,这样哪怕这里是世界上最后一艘诺亚方舟,至少这样一种文化能够被保留下来。当孩子因为感激神父和天主教带来的安全感,长大后执意要改变信仰追随神父时,神父却断然反对。
“约瑟夫,你是一个刚刚惨遭杀戮的光荣民族最后的幸存者之一,六百万犹太人被杀害……六百万!面对这些尸体,你不能躲避。”
“我和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神父?”
“你的生命由他们带了,你和他们同时遭遇死亡威胁。”
“然后呢?我有权同他们想得不一样,不是么?”
“当然是。但在他们已经不在的时刻,你必须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
在犹太民族已经解除了危机之后,蓬斯神父又开始转而收藏因政治原因而行将灭绝的俄罗斯诗歌,这对于他来说,又是一种文化和希望的“收藏”。他把自己作为一艘诺亚方舟,努力去包容和援助各种多彩的文化,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故事的结局里,约瑟夫也开始了自己的“收藏”。这是最好的结局。
《诺亚的孩子》读后感(五):看章首插图了解本书故事
本书的章首插画剪影基本上点明该章节的故事情节,一共八章,八副插图,看过故事的人大概会心一笑。
本书通过写二战时期一位孩子被先后托付给叙利伯爵夫妇和基督教神父蓬斯的故事,男主角约瑟夫与蓬斯神父就基督教与犹太教展开对话,告诉我们“尊重”是理解差异的最好的方式。
本书探讨了的一个命题用俩字概况即“尊重”,用孔子的话说是“君子和而不同”,用笛卡尔的话说是“存在即合理”。
因此,本书通过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故事展开,以基督教神父与犹太小男孩的故事来探讨。就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差异问题,神父对约瑟夫说“约瑟夫,你想知道这两个宗教中哪一个是真的吧,其实哪个都不是!一种宗教既不真也不假,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
约瑟夫在等着被领父母将约瑟夫托付给叙利伯爵夫妇约瑟夫被托付给蓬斯神父与蓬斯神父在地下室学习希伯来文纳粹军官偶然闯入澡堂神父带领大家佯逃怀念神父被神父救助的孩子们
《诺亚的孩子》读后感(六):尊重差异,理解彼此
本书探讨了的一个命题用俩字概况即“尊重”,用孔子的话说是“君子和而不同”,用笛卡尔的话说是“存在即合理”。
因此,本书通过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故事展开,以基督教神父与犹太小男孩的故事来探讨。就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差异问题,神父对约瑟夫说“约瑟夫,你想知道这两个宗教中哪一个是真的吧,其实哪个都不是!一种宗教既不真也不假,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
这句话教会我们要尊重差异,“存在即合理”,“君子和而不同”,而不是非要分出孰高孰低,孰优孰劣。
“如果宗教不是真的,您怎么让我去尊重它们呢?” “如果你只尊重真实,那你能遵守的东西还真不多。2+2=4,这大概是你唯一能尊重的事情。除了这个,你要面临的都是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感情、准则、价值观、选择等等,所有这些脆弱而多变的事物,并不像数学那么精确。尊重并非针对被证实了的真理,而是要针对存在着的事物。”
神父虽然是基督徒,但是他更崇尚犹太教的”尊重“,而非基督教的”爱心“。
犹太教大教士认为,尊重要高于爱心,那是一种持久的责任。我感觉这是可能的,我可以尊重我不喜欢的人或我不感兴趣的人,但是爱他们?再说了,如果我尊重他们了,是不是还需要爱他们?爱,这很困难。我们既不能挑起爱意,也不能控制它,更不能强求它持续,而尊重……
当然,并非说神父缺乏爱心。事实上,正是他的爱心让他学会尊重差异,理解和包容。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如果缺乏互相了解,要谈尊重彼此差异似乎是一种空话。而了解需要交往、接触和沟通,由于文化的不同,人们面临差异时往往缺乏耐心。所以,尊重差异是了解的前提,而了解后才更加理解对方。所以,才能谈peace&love。
上帝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所有飞鸟都从地上毁灭。”但是他又舍不得把他的造物全部毁掉,他希望新一代的人和动物能够比较听话,悔过自新,而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在罪孽深重的人群中,只有诺亚在上帝眼前蒙恩。上帝认为他是一个义人,很守本分;他的三个儿子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也没有误入歧途。
你知道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收藏家吗,小约瑟夫?” “我不知道!”“是诺亚。”“我不认识。” “很久很久以前,暴雨肆虐,大水冲垮了屋顶,推倒了墙壁,冲毁了桥梁,淹没了道路,河水泛滥。巨大的洪流卷走了村庄和城市,幸存的人们躲到山顶上避难。最初还算安全,但在雨水浸泡下,山体开始断裂滑坡。有一个叫诺亚的人预感到我们的地球将被大水完全淹没,所以他就开始收藏行动,在儿女们的帮助下收集每种生物雌雄各一对。一只雄狐狸配一只雌狐狸;一头雄虎配一头雌虎;一只雄野鸭配一只雌野鸭;一对蜘蛛,一对鸵鸟,一双蛇……他只是不去管鱼和水中的哺乳动物,它们自己会在日益壮大的海洋中繁衍生息。同时,他又造了一艘巨大的木船,当水快将他淹没时,他把收集的所有动物和幸存的人都载到大船上。诺亚的方舟在大水淹没的茫茫大地上漫无目的地飘荡了好几个月。然后大雨停了,潮水慢慢下降。诺亚担心再也不能养活他船上的居民,他放出一只白鸽,鸽子回来时嘴里衔了一片新鲜的橄榄叶,表明山脊终于露出了水面。他明白他赢了这场疯狂的赌局:救下了上帝创造的所有生物。”
他告诉约瑟夫他眼下正在进行两个收藏:吉卜赛人和犹太人的物品收藏。收藏所有希特勒想消灭的东西。
“每天晚上,我躲起来思考犹太人的这些典籍。白天我在办公室学习希伯来语。万一……”“万一什么?”“如果大洪水继续下去,如果天下会讲希伯来语的犹太人一个不剩了,我还可以教你希伯来语,然后你再传下去。”
他希望像诺亚那样保存文明的种子,在大洪水之后让他们再度繁衍生息。所以他冒着危险帮助这些犹太小孩子,他甚至学习希伯伦语,即便到了最坏的结局,他希望通过自己能将这种语言传下去。孩子是希望。但在纳粹战败后,神父不再继续”收藏“犹太人相关的物品、书籍、等。他开始了另一种收藏。
“我开始了另一种收藏。”他抚摸着几本书,书上的字我一个也不认识。“斯大林总有一天会毁了俄罗斯之魂,我开始收集持不同政见的诗人的作品。”三十年里,他经常向我宣布:“我开始了另一种收藏。”当然没什么能同那场大屠杀相提并论,没有一种不幸能与另一种不幸比较。然而每当地球上的某个民族由于另一个民族的疯狂而遭遇威胁时,神父便着手收集那些能见证受威胁的灵魂的物品。就是说在他的方舟上又添了一堆用具:有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的收藏,有关于越南的收藏……
神父是在与一切不尊重人类的人战斗,虽然敌人不知晓他,他也不是在真正的硝烟战场。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保存一些民族的文化。不知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是否有收藏过中国的物品?
后来的约瑟夫成长为人,犹太人建立起自己的祖国,却与巴勒斯坦人时常产生冲突,连孩子之间也彼此敌视,甚至大打出手。这都是仇恨被灌输给孩子们的缘故,他们到底懂得什么?
有时我们容易被一些崇高的理念迷住,这些虚假的幻想让世界不得安宁,比如国家一统,比如民主、自由,比如xx主义……人类总是抬头仰望天空,殊不知踩坏了路边美丽的花,也忽视了绊脚石和陷阱,最终受伤的还是人类。